龔婭
摘要:新課改的高中數學教學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在取得顯著進步的同時,仍舊存在很多問題。為了在新課程背景下更高的應對高中數學教學中所遇到的困境,必須抓緊機遇、解放思想,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積極應對各種措施,不僅僅是針對高考,還要為了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改革;高中數學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教育教學領域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尤其是在近幾年,我國積極研究傳統教學與現代加血,對當前的教育現狀進行了極大的改革,有效的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新課改帶動新的要求和新的策略。長時間的教學實踐表明,選擇和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要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的設定等因素。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高中數學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在教學策略的實施與設置過程中,要根據眾多教學因素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高中數學新課標中指出:教學方式的應用要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貼近課堂教學活動事情,緊扣學生主體學習實際,將能力型、互動型和實效型滲透其中。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學策略的設置與三維特性并不靠近,難以將學生和課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施教學策略中培養目標并不能真正體現出來,而且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得不到體現,為此,在新型的教學理念下,高中數學的教學策略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貼切實際目標,真正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一切利益圍繞學生開展。
教學活動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進步、共同發展的額過程。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強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高中數學學習內容多、深度廣、學習時間有限,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學生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習效率,這就顯得尤其重要。新課改下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從日常的互動中認真觀察和記錄來自學生身上反饋的信息。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自身在不斷發生變化,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壞,這就需要依靠教師來隨時調整預定的教育程度,正確實現最優化的教育,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經過資料查閱,當前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大部分學生的高中數學學習效率較低,數學在高中階段是重點基礎科目,高考比重較大,不少家長和老師都對數學學習很重視,但是有時候過于重視對數學學習沒有把握合適的尺度,長期的過度關注反而會引發學生的反作用。高中數學知識點本身就比較抽象,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理解,如果家長和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產生強度的壓力,會使得學生感到身心疲憊,久而久之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另外,高中數學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高中生學習比較緊張,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在學校中接觸最多的就是學校老師。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很大的影響,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高中的科目比較多,學生的課余時間比較少,壓力大,如果教師一味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些學校為了提升文化知識,取消或者占據了體育課、音樂課,這樣的做法表面上爭取到更多為考試科目復習的時間,但是這種做法并不明智,容易導致學生對數學產生逆反心理。
為了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實現預期的數學教學效果。筆者積極研究了新課標的內容,領會新課標精神,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改善當前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總結了一些看法:
1.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新課標下的高中教材都比較豐富,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設定生活化的場景,如空間結合體的三視圖,可以組織學生做手影的方式,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認真觀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緊密相關的,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尋找探索數學的規律,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能夠主動探究,俗話說一切問題的提出都是與學習者本身的認知領域接近為依據,教師創設情境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原有知識出發探究未知領域。
2.鼓勵學生以合作式、探究式學習為主,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學生既是社會性的客觀存在體,具有一定的群居性。班級的發展離不開學生的配合,學生的個體進步也需要班級的力量。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個體自主學習和互助合作學習的有機統一。教學實踐表明,單獨個體的學習活動形式,不利于學生合作能力與交際能力的培養。更多時候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比教師的傳授更有效。合作能力也是高中生良好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問題開展合作互助活動,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學生之間加強團隊協作,鍛煉學生的互助意識,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優化課堂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合理的課堂教學安排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數學教師必須緊扣教學要求,數學數學新教材,理解教材中的基本要求、能力要求和難點重點。教師在內容安排上,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對課本重新組織,分層教學。對學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識點要重點講解與引導,對于學生容易掌握的知識點可以一帶而過,要精心選擇和利用數學例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丁弘.新課標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J].學周刊.2019 (31)
[2]包浩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探析[J].名師在線.2019 (27)
[3]師茂宏.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9 (14)
[4]吳香平.基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對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 (11)
[5]孫楊.談高中數學教學方式改革與創新[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