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偉
【內容摘要】新課改的深入推進,使得以問題導學法為代表的先進教學模式在初中教育教學工作中得到了重要的運用和發展。很多初中化學教師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采取了更為豐富的教學手段來為學生提供帶有啟迪性的問題學生,使其有效地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因此,問題導學法受到了師生的共同喜愛,引導了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初中化學學習。在本文中針對問題導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展開相應的論述和探討,希望可以為初中化學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一定的有益借鑒。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 初中化學? 教學? 有效應用
初中化學如果采取填鴨式的教育,可能會在短期內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學生可能會對化學知識進行有效的記憶。但是,長此以往卻無法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而此時問題導學法的出現,使得初中化學教師的教學活動得到了有效開展,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有效提升,學生在問題引導下所進行的化學學習更富有成效。
一、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問題導學法的重要性
初中化學作為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對于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有了較高的要求,問題導學法的出現可以有效的改變學生原有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如果把學生的大腦看做一潭平靜的湖水,那么具有誘導性和創新性的問題情境就像投入湖水中的一粒石子,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欲望,在此過程之中,學生可以有效的擺脫死記硬背等舊式學習方法的束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良好的問題導學情景的出現也使得學生可以進行更多實驗活動與科學探究,對于化學知識的好奇心變成了探究的動力,將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變成了實驗室中的具體操作,將漫無目的地獨自求索變成了卓有成效的問題學習。因此,問題導學法的出現使得學生掌握了大量的化學知識,理解了相應的化學原理,培養了良性的化學思考習慣和思維邏輯。因此,在初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問題導學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二、問題導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
1.創建相應的問題情景促進學生對化學的思考
部分初中生在初次接觸化學知識時可能會感到茫然,因為,化學對于他們而言是一個陌生的領域,可能會存在著迷茫和無知。此時作為初中化學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相應的探索,注重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問題情景模式,從而打開學生的化學學習思路。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實驗室制取時,一些教師運用氧氣制取的方法來創建相應的問題情景,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氧氣制取的裝置是什么?氧氣制取的要領是什么?收集氧氣是采用排水集氣法還是向上排氣法還是向下排氣法呢?學生很快就可以回答出前面幾個基礎性的問題,學生通過回憶就能把舊的知識重現出來。當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后鼓勵學生將其和二氧化碳進行相關的比較,繼而提出“你能根據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設計出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嗎?”學生們都表現出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這時教師再次強調決定氣體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的因素,聯系制二氧化碳的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性質,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最后把他們的設計展示出來,并讓學生介紹他們的設計意圖和裝置的優點,通過師生交流來評價裝置的可行性。用這樣的問題情景,有效地激發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類比、聯系、思考,從而促進了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這比把舊知識簡單重現,把新知識硬塞給學生的做法更靈活更有效。而這也正是問題導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之一。
再如,在學習環境污染的內容如酸雨、能源問題,飲水與健康等問題時,一位教師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參與備課、講課。這樣,學生為了扮演好“教師”的角色,便會積極地收集、查閱資料,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同時,學生聽學生講課的氛圍充滿著平等、輕松、愉悅,臺下的同學連連發問,高潮迭起,臺上的同學從容應答,妙趣橫生。整個教學內容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不僅使得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而且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根據教學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層次和要求提出問題,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體內心的沖突,從而喚起思維,使學生進入問題探索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2.設置問題互動環節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
化學課堂需要學生和老師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然而傳統的化學課堂是老師講述相應的化學知識點、化學實驗流程,學生進行單純的記憶和總結,雙方缺乏相應的交流,以及問題互動。問題導學法的出現,為課堂互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讓學生通過問題刺激,主動進入積極地思維狀態。例如,在學習Na、Mg、O、S等元素符號時,學生對其性質難以準確記憶,對其排列規律難以做到有效反應。某些化學教師則對癥下藥,為學生講解相應的化學基礎元素,為學生構建了良好的問題情景,如:你認為應當采取怎樣的方法熟記化學元素表呢?鼓勵學生各顯神通,編寫相應的化學知識記憶順口溜,發現相應的記憶規律,在化學課堂上進行相應的展示,從而各顯神通為其他學生的化學學習提供相應的幫助,也在課堂上和老師進行良好的問題互動。例如,在進行關于“燃燒條件”的學習時,從實驗室酒精燈的熄滅、木炭在純氧中比在空氣燃燒更劇烈、野外生火要把木柴架空、液化氣及煤爐都留有通風口等學生非常熟悉的現象提出問題,加深了學生對“燃燒條件”的認識與理解,同時鞏固了舊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
3.設計合理有效的問題以促進問題導學法的運用
在初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之中,問題導學法的運用已經是極其普遍的了。但是,部分教師在設計相應的化學問題時往往南轅北轍,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現有化學基礎和實際的化學學習能力。因此,對其實際的運用效果并不是十分滿意。作為化學教師要注重問題設計合理性與可行性。問題設計的合理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是否有針對性,能取得預期的學習效果;是否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能否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和態度,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正確行為。例如:在學習固體溶解度時,某位老師提出了這樣三個問題:蔗糖是否能溶解于水呢?蔗糖是否能無限制地溶解于一定量水中呢?蔗糖是否能溶解于其他溶劑(如酒精、汽油、氯仿和苯)中呢?在這三個問題中,第一個問題過于簡單,不具有思考價值,這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喝糖水,大家都知道蔗糖是能溶解于水的。對于第二個問題雖然部分學生有蔗糖不能無限制地溶解于一定量水中的生活經驗,但是在一定量的水中到底能溶解多少蔗糖,這個問題很多學生并沒有思考過,并且影響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大小還有哪些因素?這些問題,學生通過實驗完全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因此,這一問題對學生來說,具有探究價值。第三個問題屬于拓展性問題。無論是從《課程標準》還是從時間上來講,在課堂上提這樣的問題是不恰當,對問題中涉及的溶劑,如氯仿、苯等在初級中學實驗室是不存在的。因此,這樣的問題對學生來說舍本逐末,不具有探究價值。
同時應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現狀,為學生設計更多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切實考慮到化學成績優異和化學成績較差學生的實際需求,滿足班里大多數學生的化學學習要求,真正做到科學有效,使得更多的學生在問題導學法的引導之下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
4.“導”到“學”的探究是問題導學法開展的重點
“問題導學法”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核心,以探究為主線,以引導為橋梁,使學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識。很顯然,在“問題導學法”教學模式下,所有問題的答案不是看書找到的,也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知道的,而是通過探究得到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任務不是“教”而是“導”,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探究,并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與討論,而“學”是“導”的延伸,教師需要鼓勵學生按照正確、有效的思維進行持續性探索,從各種問題當中剝離出需要考查的相關知識,得到正確的答案與結論,以此使學生能夠精確地掌握問題導學法的精髓,并促使其學習效率得以有效提高。如在教學“金屬活動性順序”一課教師應用問題導學法,教師先向學生介紹了中國古代的“濕法煉銅”技術,鎂、鐵、銅、金與氧氣反應的難易程度和自然界中這些金屬的存在形式,然后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提提問題。在討論中學生逐漸發現和提出一些問題:為什么自然界中金、銀是單質,而其他很多金屬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為什么鐵能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最后,學生們作出假設:金屬的活潑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容易發生反應,有些卻很難。為了驗證這一點,教師引導學生們設計了很多實驗方案:有的同學準備把“濕法煉銅”的實驗做一遍,并嘗試用其他金屬來制銅;有的同學想到了“真金不怕火煉”,看哪些金屬與氧氣不反應;有的同學想起了實驗室制氫氣,他改用其他金屬,看能不能得到氫氣……然后教師開放了實驗室,提供了常見的金屬、試劑和儀器讓學生自主探究,并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找出常見的金屬活潑性的順序。向這樣通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能使學生獲得“活”的知識,這樣的學習沒有壓力,在這樣的學習中他們覺得很自然。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初中化學教學已經由過去的單一教學方式、單一教學理念,轉變到多種教學方式、多種教學理念并行不悖的道路上來了。化學教師們在其化學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應用問題導學法,不再單純的關注學生的卷面成績,而是注重和學生進行課堂互動,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注重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學生在課堂上也注重在老師的問題引導下進行相應知識的學習,做到了主次分明、靈活有效,在整體上促進了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活動效率的有效提高,而這也正是我們在化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法的初衷。
【參考文獻】
[1] 楊樹英. 初中化學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設計及應用[J]. 課程教育研究,2019(22):159.
[2] 劉長安. 初中化學教學運用問題導學法實踐探索[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 (18):7-8.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樂蟠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