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傳剛
【內容摘要】數學是初中教學里的重要的內容,也是很多科目的基礎,學習數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培育學生開拓的思維等,對于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應該注重數學的教學。數學作為一種形式的文化,有著很長遠的發展歷史和故事,數學知識和中國的很多傳統文化有很大的聯系,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教授數學的時候,可以在數學里滲透豐富的傳統文化,它能夠幫助小學生們更加全面的成長。所以,本文結合了初中數學課堂,分析數學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的方法和策略,引用歷史,滲透傳統文化;融入生活中的素材,滲透傳統文化;組織文化相關的活動,在活動里滲透傳統文化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傳統文化在初中數學教學里的滲透提供幫助。
【關鍵詞】傳統文化? 滲透? 初中數學? 教學策略
數學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知識,它每個單元、每個內容之間都有著很多的聯系,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數學的傳統文化所包含的內容開始被學校和教師所關注和重視,越來越多的初中數學教師開始在教學內積極的融入傳統文化。尤其是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有了一定的思想和價值觀,但是又處在叛逆的時期,經常會出現錯誤的思想和理念、錯誤的判斷,所以這個時期教師對學生們思想上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滲透傳統文化,能夠讓學生們在傳統文化里學習很多正面的思想和理念,產生正向的發展,它能夠使教師的數學教學和思想教導都獲得很大的提升,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都應該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在數學教學里,采用合適的策略,讓初中生認識、感受、學習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化來凈化自己的心靈和思想,慢慢的成為更優秀的人。
一、引用歷史知識,滲透傳統文化
數學在漫長的發展歷史里,有著很大優秀的數學人物,他們的故事和經歷,都是傳統文化里重要的部分,他們都為數學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要關注到這些人物的故事,結合這些歷史來滲透傳統文化,把歷史上的人物故事和經歷融入到教學的過程,讓教學的課堂能夠更加的輕松、有效,這對于初中生學習數學知識有很大的幫助,并且引用數學的歷史還能夠讓初中生了解更多的數學知識、清楚數學的發展歷程,懂得數學知識和人類有很大聯系,并不是那么冰冷枯燥的理論,這樣他們能夠更加熱愛數學。
例如,在教授九年級的數學《圓》的時候,教師可以融入一些圓歷史上的研究故事。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們是否聽過“圓周率”研究的故事,之后為學生們講述秦漢時期以前,人們對于圓周率的了解和認識,然后在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圓周率之后,他們對圓的認識的改變,并且講述發覺圓周率的過程,講述在歷史上,人們為了發現圓周率所付出的所有的貢獻。通過這些歷史上的故事,學生們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圓的知識,并且更加樂于探索數學的知識,傾聽更多有趣的數學發展故事。結合歷史材料來滲透數學知識,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數學文化,在課堂中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數學家的故事,此外還可以延伸到國外數學家的一些事跡,幫助學生了解中外數學的發展歷程,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促使學生愛上數學學習,激發其學習積極性。
二、融入生活中的素材,滲透傳統文化
數學科目是一個和生活有著很大聯系的科目,數學的很多理論知識和內容都來源于生活,教師在滲透傳統文化的時候,也要利用好數學科目的這個特點,在教學里多融入一些生活里的素材,通過這些生活內容來滲透傳統文化。無論是在生活里購買東西、制作東西、研究東西,很多內容都需要用到很多數學的知識才能夠進行,可見生活處處都能見到數學知識,所以教師要想更好的滲透傳統文化,就必須融入生活內的素材,讓初中生們在傾聽初中知識的時候了解到更多的傳統文化。
例如,在教授《軸對稱》的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里的一些素材開展軸對稱的知識教學,在生活素材里滲透傳統文化。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很多生活里常見的軸對稱圖形,如筆記本、方形鏡子、紅領巾等初中生生活里經常見到的物體,讓學生們通過多媒體展示的圖片來聯想到更多自己生活里經常見到的軸對稱圖形,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和分析軸對稱的一些特點和性質,慢慢的學生們在挖掘生活里的素材的過程里,掌握了更多地數學文化,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從而實現了傳統文化的滲透;在教授《有理數》中的“正數和負數”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生活里的一些負數和正數的例子,首先,教師為學生們用多媒體放映一段天氣新聞的短片,在短片里為大家介紹了接下來幾天的一些地區的天氣,北京省朝陽區是 -5°,福建省廈門是13°河南省周口市是0°,學生們在之前沒有接觸過負數的概念,教師詢問學生:北京的天氣前面加了一個“-”,這是什么意思,加了這個符號的數字有什么特點和區別,加了這個符號之后還是有理數嗎?學生們在聽到教師的問題之后,會聯想生活里出現“-”的場景,通過聯想和探索課文的知識,了解到加了這個符號的數字便是“負數”,從而去探索和學習負數的一些知識。通過這樣的和生活有關聯的素材作為引入教學的案例,學生們能夠更加親切、更加有代入感,便會更樂意去學生和探索答案,獲得更多的知識,在探索和學習的過程里,能夠了解更多數學的傳統文化,對于教師傳統文化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三、組織文化活動,在活動里滲透傳統文化
初中生的學習壓力相對于小學時期高了很多,教師們在教學的時候如果只是單純的講述理論知識,會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里更加的緊張和壓抑,無形中為初中生帶來了更多學習壓力。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組織開展一些活動,在活動里融入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在滲透傳統文化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上開展一些和傳統文化有關的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里感受傳統文化、學習文化,提升對數學課堂的興趣和熱愛。
例如,在教授《概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開展一些活動。首先,教師提前為學生們制作一些抽獎箱,里面放上和班級同學人員相等的紙條,有5張紙條上有獎勵。教師讓學生們輪流進行抽獎,看誰能夠抽到有獎勵的紙條,就能夠獲得對應的獎勵。初中學生們在這樣的活動里,能夠了解到概率的內容,學習到概率如何進行計算;在教授《中心對稱圖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開展活動讓學生了解中心對稱圖形的特征和性質,教師為學生們提供卡片、剪刀、膠布等一些會用到的道具,讓學生們用這些道具去自己制作自己能夠想象到的盡可能多的中心堆成的圖形,要求要盡量具有創意,學生們在制作中心對稱圖形的過程里能夠學習到很多中心對稱圖形的特征和性質,了解很多中心對稱圖形的知識。總之,教師通過這些豐富的、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們在活動里學習數學、了解數學、探索數學,了解到更多的數學文化,有利于教師在數學教學里滲透傳統文化。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教學里滲透傳統文化,能夠讓數學發展的更好、讓學生們傳統文化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素養,這對于數學科目的發展以及初中生個人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結合數學的發展歷史、融入生活里的數學素材并開展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當然,在研究過程中,由于筆者時間與精力有限,本文還有一些疏漏之處,在未來的數學教學中需要不斷的完善與優化,希望可以促進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之間的結合,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陳亞萍、付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民族地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涵、價值與途徑[J]. 民族教育研究,2019,30(05):126-131.
[2] 朱麗華. 源頭有活水 老樹著春花在——數學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體會[J]. 基礎教育論壇,2019(07):32-34.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泗洪育才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