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鵬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學與生活實踐內容的有效融合,是高中生物教學的必需環節,也是提高學生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從生活中發現知識的重要舉措。教師只有樹立起“以生為本”的理念,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也才能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實踐;融合策略
高中生物課程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較為密切,能夠很好地指導學生處理生活中的事情。然而,在實際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將教學與生活分離,僅注重學生理論成績的高低,忽視了生活實踐教學,學生漸漸喪失學習生物的熱情。對此,我們需要改變傳統的生物教學方式,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融合生物教學與生活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生物知識,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的重要性,就會致力于對生物的學習和研究,由此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生活實踐內容缺乏的原因
(一)教學場所固定,教學形式單一
高中生物教學基本上都是在室內完成,只有個別的實驗需要去實驗室,按學科特點來說,生物教學需進行大量的實驗,但實驗需占用大量的時間,所以大多教師會采用演示實驗或說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去聽或看,這樣會使教學與生活實踐脫節。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形式仍以講授為主,不能激起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導致學習成為一種被動的接受,從而挫傷了學生將理論與實踐聯系的熱情。傳統高中生物的流程是聽、說、講、練、考的循環,這樣影響了學生想象力、實踐力與探究力的發展,也就使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得不到最大化的提升。
(二)忽視學生心理,缺乏情感教育
高中教學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心理教學,只有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科的重要性,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將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從而使其自覺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高中生的學業壓力源于升學,而升學的壓力在于知識掌握不透徹,這是家長與教師的共識。而他們忽視的重要一點在于沒有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是沒有從情感上進行滲透,讓學生快樂學習。生活與生物學科的密切聯系毋容置疑,但教學教給學生的只是理論知識,并且為應對高考,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對生物學只是掌握了知識,而沒有在經歷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情感。從而認為生物只是研究性學科,與生活嚴重脫節,這是應試教育的結果,也違背了高中生物教學的初衷。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生活實踐內容的有效融合
(一)創設生活化的生物教學情境
要想在生物教學中融入生活實踐,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物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人教版教材中會在每個章節的開頭設置“問題探究”這一版塊,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每節課的大體內容,對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好這一版塊,根據該版塊的具體問題內容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拓展生物知識。
例如,在學習蛋白質這一物質時,教師可以根據問題探究的內容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回憶自己去超市購買零食的情景,是否會關注零食包裝后面的成分說明,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含量。并讓學生列舉出幾種常見的食品成分;列舉幾種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蛋白質對人體的作用;蛋白質最終會分解成什么等。這樣一來,在學生回憶購買食物的情境中就能將蛋白質的作用、分解途徑聯系起來可加深學生們對蛋白質的印象,能讓學生夠看懂成分列表,可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二)設計生活化的生物實踐活動
生物課程對實踐的要求很高,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實踐操作能力,靈活運用生物儀器,自主探究生物問題。而且,高中生普遍反應對生物的實踐教學有濃厚的興趣,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在生物與生活實踐融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設計生活化的生物實踐活動,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素材。在設計實踐活動時需要注意:實驗現象要明顯、實驗過程要有條理、實驗結論要簡潔,這樣才能有效幫助學生強化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能力及實踐能力,提高實踐課程的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生活化的課題進行實踐,如:探究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加酶洗衣粉的洗衣效果;探究什么因素會影響到人的身高;調查附近生態系統的物種豐富度;制作一個小的生態系統等,在具體實驗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完成對實驗過程的設計、操作及總結,嚴格控制好變量,在原有實踐計劃出現問題的情況下要及時修正,在實驗中要注意引導總結經驗方法,使其能及時發現、解決問題,靈活運用生物實踐知識,培養動手能力。
(三)充分挖掘生物知識,培養生活情感
新課改的要求是能夠讓生物教學與生活實踐相融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幫助學生形成生活情感,更好地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對此,教師需要熟知教材內容,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結合社會熱點信息,用生物知識來為學生講解,讓學生明白知識的內涵,使其形成高尚的品德。
例如,在學習生物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目前有哪些物種瀕臨滅絕或生態系統面臨著怎樣的困境,生物與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等,讓學生明白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進一步幫助學生形成保護環境的情感。再者,教師也可以在生物教學中引入社會熱點問題,激起學生探究生活實事的欲望,在學習蛋白質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圍繞劣質奶粉提出一些問題,如造成“大頭娃娃”的原因有哪些,劣質奶粉的危害還有哪些等,學生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幫助學生形成正義、善良的人格。
(四)加強對課外生活實踐內容的布置
高中生物教師在布置課外作業時很多都是練習,很少能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一些生物實踐活動。而在課后鞏固環節,學生應當能從實踐中感知課堂知識、體驗理論依據,從而發現、解決問題,培養自己熱愛生活、善于生活的能力。對此,教師需要不斷調整教學方式,多布置一些具有實踐性、能夠與生活聯系起來的作業,讓生物真正運用到生活之中,拓展課外知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性思維和生物應用技能。
例如,在學習“生命活動調節”這一章節時,教師在為學生介紹完理論知識后,可安排學生在課后調查一些有關于人們神經系統調節的具體案例,并記錄下來,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此外,教材上還會列舉一些人們的條件反射,學生可以在課后自己動手實驗,通過反復實驗研究能從中總結出生活常識,也能自己分析神經系統調節的具體規律,此舉可促進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夠不斷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應用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與實際生活密不可分,教師需要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及時改善、解決生活實踐課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與學生達成配合,將生活素材與生物教材完美地整合起來,實現教學生活化、作業生活化,創設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學習、探索,真正讓生物走進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在提高生物技能的同時能靈活應用生物知識,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于長春,王雪嬌,肖卓鋼.生本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7(01)
[2]孔霞.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生物教學[J].亞太教育,2016(21)
[3]方引泉.淺談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生物技術世界,2016(04)
(天水市秦州區平南中學,甘肅 天水 7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