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凌燕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低年級的語文學習已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重視。本文以讀促寫,對提升低年級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策略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以讀促寫;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現狀
(一)小學生和教師方面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國家建設的希望。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受好動、好奇的年齡特性影響,他們對學習缺乏認識,不懂獲取知識和消化知識的方法,很難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這就使得教師的教學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由于一些教師沒有足夠重視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方式方法,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結合低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訴求,致使教學時抓不住學生的注意力,無法發揮正常的主導作用,導致教學目標出現偏離。又由于一些教師缺乏創新教學能力,始終找不到適合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教學方法,使低年級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喪失語文學習能力。
現階段,低年級小學生在學習語文寫作時,主要表現為無內容可想、無內容可用、無內容可寫的情況。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沒有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學,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嚴重影響。由于教師忽略了用學習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用開拓學習思維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這種生硬的教學方法已成為阻礙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形成的重要因素。長此以往,低年級學生會失去自主學習和探索學習的能力,最后甚至會完全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
(二)教師教學方面
在“以讀促寫”主題的深化下,教師應積極改善教學方法,但在實際的以讀促教學過程中,仍存有一些問題。由于教師沒有充分把握教學細節,導致以讀促寫的效用大打折扣。部分教師沒有結合實際情況,片面地增加學習內容、加大學習力度,給學生增添了許多不必要的學習負擔,這不僅容易激發出學生的逆反心理,也會破壞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還有一些教師沒有找準結合點,生搬硬套了一些教學資料。例如,教師基于自己的目光和角度,篩選出一些優質的文章進行講解,忽視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致使學生不能很好地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還有一些教師,為了節省教學時間,生搬硬套一些高年級的文章,雖然這些教師將文章講得很生動、形象,但難以促進知識的有效銜接,這就造成了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學習局面。
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些教師不但操之過急,甚至還大包大攬,這都嚴重抑制了學生課堂主體作用的發揮,阻礙了學生學習素養的形成。教師在教學中起的是主導作用,過于強調這一作用,就容易給學生帶來主觀和客觀的雙重學習負擔和壓力。長期以來,學生由于缺乏學習語文的方法與技巧,會對學習語文失去耐心,會遏制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排斥語文學習。
二、“以讀促寫”在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上的作用與意義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相關人員發現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以讀促寫對學生的語文水平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由于一年級的學生缺乏學習能力,教師通過“以讀促寫”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不斷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幫助學生實踐生活,積累寫作素材,通過一定量的寫作訓練,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探索新的知識,利用仿寫、改寫、續寫等方式,逐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這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符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也能滿足新課改對教學的要求。教師通過“以讀促寫”,能夠重新組合教學內容,進而將全部語文知識要點,真真切切地傳授給學生,從而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在“以讀促寫”的教學方法還沒得到應用時,閱讀與寫作是分開的。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客觀基礎,它對學生的聽力、口語、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低年級學生很難對它產生興趣。寫作是語文學習的主觀基礎,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低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問題。它能夠將字、詞、句進行重新組合,幫助學生豐富知識底蘊,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學生的特性發展。學習語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由于低年級學生欠缺學習能力,在獲取知識方面需要教師的全方位指導,如果教師將閱讀與寫作分開教學,會使低年級學生找不到兩種知識的關聯性,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低年級學生的語文知識發生斷層。再加上低年級學生根本掌握不了學習要領和學習方法,致使他們的學習變得異常吃力。在“以讀促寫”的教學方法得到廣泛應用后,低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有效提升。教師通過和藹可親的教學形象,趣味性十足的授課方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專注力。通過正確、準確的引導,教師能充分調動出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熱情,可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低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有一些教師沒有重視以讀促寫的內涵和精髓,片面地追求教學效果,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學習壓力,導致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問題,這都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三、“以讀促寫”的教學策略
(一)依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
一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初始階段,他們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不是一個成熟的個體,因此會欠缺很多能力。基于此,教師必須利用各種方法,不斷分析和研究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征,不斷把握學生的學習心態和學習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知識結構,并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為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從而帶動學生以讀促寫,進而實現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
(二)建立以讀促寫的學習體系,不生搬硬套教學資料
一年級的學生對小故事特別敏感。教師通可以整合教材內容,編制一些符合學生要求的小故事。通過對故事的講解,讓一年級的學生發揮自身想象力,充分調動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思維,從而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也要不斷改良教學方法,并能以一個學習者的態度理解學生的學習心態,幫助學生建立以讀促寫的學習體系。生搬硬套教學資料,往往會使一年級學生出現厭煩學習的情況,加之故事缺乏趣味性,缺乏知識的引導性,會使學生走入學習誤區,從而影響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三)平衡閱讀與寫作教學,保證學生創新思維
對于閱讀與寫作教學,教師必須要本著一碗水端平的態度。不能只注重閱讀而輕視寫作,不能只注重寫作而輕視閱讀。一些教師受新教學思想浪潮的影響,沒有從實際情況出發,片面地創新“以讀促寫”教學理念,致使閱讀與寫作不能準確銜接,從而使“以讀促寫”成了空中樓閣。因此,教師必須要平衡閱讀與寫作教學,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將語文知識結構更好地展現給學生。通過精準的閱讀訓練與寫作訓練,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有內容可想,有內容可寫,以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四、結束語
總之,要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就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通過以讀促寫的方式,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使學生學好語文和駕馭語文。
【參考文獻】
[1]康成華.淺談從閱讀中習得習作方法[J].亞太教育,2019(05):118
[2]常麗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新方法、新模式的探索[J].亞太教育,2019(04):60
[3]胡英.以讀促寫,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實踐與研究[J].學周刊,2019(12):134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張家港實驗小學? 江蘇 宿遷 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