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洪麗
摘要: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形式不一而足、紛繁多樣,但各種形式的朗讀都有各自的功能與適用范圍。朗讀時語文教學中的基本環節,是傳統語文教法的精髓之一。它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強語感、陶冶情操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重視學生朗讀的訓練,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讓語文核心素養之“讀”落到實處。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 培養語感 ? 朗讀能力 ? 有效教學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大綱明確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要讓學生充分朗讀,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將學生引入最佳閱讀領域,真正提高教學過程中的閱讀效果,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應采用多種課堂閱讀方式來激發學生,提高興趣,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發展智力,獲得思想熏陶。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養成正確的朗讀習慣,讀出聲音、讀出感情來、讀出韻味來,比僅用眼睛看得到的印象深刻得多,感想領會透徹得多。只要我們加強朗讀訓練,讓朗讀走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去,我們的小學語文定會變得豐富多彩。
一、明確朗讀和朗誦的區別
朗讀的內涵是什么呢?顧名思義,朗讀,是指清清楚楚的高聲誦讀,就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朗,即聲音的清晰、響亮;讀,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朗讀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鑒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讀,讀者還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能有效地培養對語言詞匯細致入微地體味能力,以及確立口語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鑒別能力。朗讀并不是機械簡單的重復課文,而是通過內部理解完成的復雜的智力活動。
朗誦有兩個意思:一是讀出聲音來;另一個意思是背誦。朗誦就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誦讀不僅強調了讀,而且強調了積累,要熟讀成誦。 朗讀與朗誦的區別在于:選材種類不同、應用范圍不同、目的和效果不同、要求形式不同。
二、知曉朗讀的要求及標準
用普通話朗讀,注意多音字的讀音,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類推引起的誤讀。注意異讀詞的讀音。
三、正確朗讀,養成習慣
宋代的朱熹對朗讀曾提出過嚴格的要求:“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牽強暗記,要多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因此,我要求學生把字音讀準,朗讀過程中不添字、不能、減字,嚴格要求他們反復誦讀,達到文暢氣順的地步,養成預習的習慣。通過多種活動形式的訓練,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朗讀興趣和能力。
四、教師做好范讀,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精彩的范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朗讀的積極性。因為小學生具有向師性,他們在聽老師范讀時,往往會自覺地模仿老師,主動糾正自己朗讀中的不足,從而對課文朗讀水平的審美標準有了感性的體會。我在教學每篇課文前,都會做一番深情地范讀。范讀時,力求批文入境、融情于聲,用自己的情感來感染學生,讓他們與我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
五、教學巧用齊讀,提高學生整體水平
針對學生朗讀的水平和特點,在初步把握文章感情后,可充分利用齊讀的功效來提高整班學生朗讀的能力。齊讀有利于教師發現問題,集中指導。更有利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積極參與朗讀,找到朗讀感覺,發現朗讀規律,掌握朗讀方法,增強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樹立信心,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久而久之,班級學生的朗讀能力便會在齊讀中得到提高。
六、掌握朗讀的基本技巧
(一).停頓
朗讀時,有些句子較短,按書面標點停頓就可以。有些句子較長,結構也比較復雜,句中雖沒有標點符號,但為了表達的需要,中途也可以作短暫的停頓。包括:標點符號停頓;語法停頓;感情停頓。
(二)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達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詞或短語在朗讀時要加以強調的技巧。重音時通過聲音的強調來突出意義的,能給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詞增加分量。如:語法重音、強調重音、感情重音。
(三)語速
朗讀者在朗讀時要掌握適當的朗讀速度,可以渲染作品的情緒和氣氛,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朗讀的速度決定于作品的內容和體裁。一般說,記事要讀快些,記言要讀得慢一些。
(四)語調
語調一般是和句子的語氣結合在一起的。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如果能讓學生注意到語調的升降變化,語音就有了動聽的腔調,聽起來便具有音樂美。語調可分為:高升調、獎抑調、平直調、曲折調。
七、創設教學情境,讀出學生個性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并且對文章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學生們開始渴望根據自己的認識問題的角度和方法,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通過朗讀時富有個性的語氣,感情處理來表達各自對文章的體會和見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去朗讀,讀出流光溢彩的世界的精彩!
簡而言之,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和各項能力發展的啟蒙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地提升小學生表達能力與交流能力,增強自信心,是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今后的朗讀教學和教研中,我要不斷激發學生走進中華文化的興趣,重視學生朗讀的訓練,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讓語文核心素養之“讀”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