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幼教專業作為當前社會炙手可熱的領域,引得了眾多有志于投身該項事業的青少年選擇該專業就讀。從當代社會對于幼兒教師的實際要求來看,在從教過程中,幼兒教師不僅要能說會道,更要能歌善舞,才能更好地符合寓教于樂的幼兒教育環境的需要。聲樂教學作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重要的課程內容之一,在幫助學生提升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初步建立音樂教育能力方面作用明顯。而歌唱作為幼兒教育中常見的音樂教育形式,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在作為被教育者的階段能夠較好地把握,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今后的一線幼兒教育工作。
【關鍵詞】聲樂教學 ?演唱能力 ?培養與提高
一、前言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精神和娛樂生活的需求日漸增加。各類豐富多彩的音樂與藝術表現形式極大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也使得歌星成為了人們眼中光鮮亮麗的職業。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的實際來看,培養學生演唱能力教學實效的好壞取決于聲樂教學內容的選擇,而且聲樂教學涵蓋了歌唱所需要的其他綜合能力。從這點意義上來講,聲樂教學構成了歌唱教學的基礎和關鍵所在。
二、影響學生演唱能力的因素概述
(一)演唱技巧的轉化程度
學生是否具備扎實的演唱功底,能否做好聲樂演唱技巧的轉化工作,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歌曲詮釋的能力。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需要將學生先天演唱條件為基礎,不斷改善自身在演唱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利用自己的演唱優點,規避自身演唱缺點,進而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
(二)心理情緒的控制情況
學生在演唱過程的心理情緒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聲樂演唱內容的詮釋效果,學生如果在演唱過程存在緊張、自卑等不良心理,在演唱的過程便會無法敞開心扉、放飛自我,整個演唱過程將處于一個壓抑、緊張的狀態,難以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鑒于此,筆者認為,在聲樂教學過程,教師需要積極做好學生心理情緒疏導工作,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緩解學生在演唱過程中緊張、壓抑的情緒,使學生能夠積極做好個人心理情緒的控制工作,盡最大努力降低不良心理對演唱活動的影響。
(三)情感表達的應用能力
情感表達是聲樂演唱活動的內在價值,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占據著不容忽視的地位。不同的聲樂作品,擁有其不同的音樂思想內涵,學生在演唱過程需要帶著不同的情感對其進行演唱,將個人情感與原創者所要展現出來思想意識合二為一,才能讓聲樂演唱更具思想內涵,有效增強聲樂演唱作品的感染力與影響力。
三、培養學生演唱能力的原則分析
(一)興趣引導原則
興趣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手段。在聲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與生理需求,正確把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興趣點,在完成傳統曲目演唱的基礎上,挑選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聲樂演唱作品,并在整個教學過程不斷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豐富學生聲樂學習內容,拓展學生學習聲樂知識與技能的渠道,在反復實踐、演練中逐步提升個人演唱技能。
(二)以練代學原則
舞臺表演提升學生聲樂演唱能力的關鍵途徑。學生在掌握一定聲樂演唱知識與技能的前提下,有組織地開展一系列聲樂表演活動,學生便能夠將理論知識靈活轉化成實踐技能,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懼、緊張心理,勇敢地將個人能力展現出來。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聲樂學習活動時,需要將基礎知識教學與實踐技能運用放在同等地位,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技能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自主創作空間和平臺,在實踐與鍛煉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演練技能。
(三)因材施教原則
在“以人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下,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聲樂教學活動,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在聲樂學習中的實際情況,例如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根據聲樂教學大綱的各項要求,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科學制定教學計劃,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使每一位學生均能夠從聲樂教學中獲得知識的收獲與喜悅。
四、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演唱能力的策略
(一)加強技巧培訓
在聲樂教學活動中,想要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演唱能力,需要提高氣息訓練與發聲訓練的力度,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氣息訓練、發聲訓練活動。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氣息訓練時,需要運用科學、正確的訓練方法,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呼吸方法,通過反復練習,不斷提升腰部力量,增強唱歌時氣息力度,保持正確的演唱姿勢,并在演唱過程中靈活運用氣息的各種變化技巧;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發聲訓練時,需要及時做好學生的教學引導工作,讓學生能夠在演唱的過程將喉頭完全打開,正確找準發聲部位,同時對歌唱語言給予高度重視,做到吐字清晰、用詞準確。
(二)創新教學方法
在現代聲樂教學工作中,教師已經逐步走出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方式,先進的教學材料,不斷對聲樂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使聲樂教學活動具有多樣性與豐富性。為提升聲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嚴格遵循興趣引導原則、以練代學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分別從演唱技巧、心理情緒、情感表達三方面入手,對現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與創新,進而衍生出生活化教學法、游戲化教學法等多種聲樂表演方式。生活化教學法是一種以現實生活為素材,通過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拉近課堂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聲樂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手段。
(三)豐富歌曲內涵
在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想要提升學生演唱技能,需要提高聲樂作品內涵的重視,加深學生對歌曲內涵的理解與認知,使學生能夠根據個人理解對歌曲的意義與概念進行詮釋。不同的聲樂作品擁有不同的思想內涵、文化背景,鑒于此,筆者認為,教師在開展聲樂教學活動時,首先需要向學生講解聲樂作品的創作時間、創作背景以及創作者的個人經歷,讓學生能夠對聲樂作品所擁有的思想內涵有一個簡單、直觀的了解與認知;然后,教師組織學生聆聽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讓學生能夠了解不同情感色彩聲樂作品的表達方式;最后,學生根據自己對聲樂作品的理解和認知,靈活運用聲樂演唱技能,將聲樂作品演唱出來,實現對聲樂藝術作品的二次創作,在原有聲樂作品的思想感情上進行升華與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