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滲透,是通過教育者自覺創設的教育情境,對學生進行積極感化和熏陶,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方法。在學校德育教育中,充分發揮滲透的教育作用,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更好地適應現代化建設對各類人才的需要。當前,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各級各類學校無論是對學生德育課的開設,還是學生德育培養的相關力度都不盡如人意,而對于學校德育教育滲透的狀況更是不能令人滿意。文章就如何加強學生的德育滲透教育進行研究。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5-006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5.055
據了解,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滲透最少的是愛國主義教育,滲透較多的是行為習慣教育;教師對滲透德育教育不夠重視,且這種情況較為普遍;教師滲透德育教育的手段比較單一,缺乏新意。那么,如何在學生中間提高德育教育滲透的水平,發揮滲透育人功能呢?不妨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優化語文學科教學滲透,使其納入德育教育的軌道
學科教學滲透是通過各科教學有機地滲透德育教育的形式之一。教師可以從培養人這個教育的根本任務來看待自己的學科教學,把德育教育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從鉆研教材、備課到課堂教學,都能像傳授知識一樣,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把學生的德育教育滲透落到實處,這樣,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滲透水平,使教育教學工作納入素質教育的正確軌道上來。
拿語文課來說,語文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漢代文學家揚雄曾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边@句話指出了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二者之間相互滲透的關系。一段文字、一篇文章,往往都有著表情達意比較深刻的詞句,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指導學生仔細體會,用心領悟。
目前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已經顯而易見,而對于語文教師來說,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的同時,應該有意識地加強理想教育和科學興國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師守紀、助人為樂、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使學生由技能的學習提高,直至思想的升華。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教材內容,按照課文的實際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宜的施教方法。首先,采用“設身處地”的方法。采用心理換位的方式,使學生在心理上改變角色,與作者、主人公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其次,開展“課外活動”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組織興趣小組,開展演講、板報、設計制作、課外勞動、調查報告、知識競賽等活動,建立校內與校外、學習與生活的聯系,在活動過程中去學習、理解,完善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情感,培養其學習的興趣和意志力,促進學生品德的發展。
二、加強對教育活動的強化滲透,以其定位未來,立足現實
作為一種行之有效、深受學生歡迎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活動滲透可依據《教學大綱》和教育目的的需要,設計各種符合學生特點的校內外教育活動。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滲透德育教育,實現育人的目的。廣大教師可緊密結合地方兩個文明建設的實際,深入開展“珍惜家鄉榮譽,弘揚家鄉精神,為家鄉增光添彩”主題活動,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還可以利用重大節日,抓住重大事件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積極向上的教育活動。
三、重視德育工作在各科教學中的滲透,進一步發揮德育教育的綜合功能
小學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搞好各科的教育。作為一位教師,必須深深地認識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這一要求深刻的含義,因為每位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一學科都是德育的主陣地。學??芍贫ㄒ幌盗械慕虒W常規,并組織教師、學生給每個教師進行德育情況評議打分,學校領導堅持聽課,既聽知識的傳授,又聽德育的滲透。各科教師都可以結合教材備“兩綱”,找準文化知識,并結合勞動、體育等,根據教材內容培養學生勇敢、進取的精神。
總而言之,通過對各科的滲透,學生的德育素質可得到全面的發展。在小學課程中,各學科《教學大綱》都把進行德育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所以,每一位教師都要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把德育教育滲透在各學科教學之中,使學生的德育素質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
四、通過重視校園文化滲透,進一步發揮環境育人功能
德育教育不僅要滲透到學校,而且要滲透到家庭、社會的各個方面。另外,還要注意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協調配合,形成一個良好的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育人環境,使德育教育滲透到每個層面上,有效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
當然,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滲透,僅憑以上所述的幾方面是遠遠不夠的,還有待于社會的配合、家庭的關心。學校、社會、家庭融為一體,互相配合,攜起手來,一定能夠造就一代跨世紀的“四有”新人。
參考文獻:
[1]梁永豐主編.思·教師論文集[C].廣東: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2006.
[2]李玉光主編.德育[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白發堂(1984.10— ),男,漢族,甘肅民勤人,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中小學德育模式探索與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42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