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學習與思維發展密不可分,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是語言發展的動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師可以通過自主提問,激活語言思維;觀察插圖,增強聯想思維;適時追問,培養邏輯思維;關注留白,提升推理能力;合作歸納,提高概括能力;拓展文本,培養發散思維等有效策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小學英語;思維品質;策略
語言學習與思維發展密不可分,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是語言發展的動力。《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Story Time板塊作為教材單元的核心部分,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任。然而,很多教師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意識較為薄弱,教學模式偏重文本表層信息的獲取和目標語言的習得,對故事深層信息及文本寫作架構置若罔聞,抑制了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小學英語教師應充分研讀教材,深入挖掘資源,有效利用教學故事,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呢?下面,筆者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中Story time板塊的教學為例,探討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策略。
一、自主提問,激活語言思維
提問是小學英語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質量的問題不僅能使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開展,而且能充分激活學生的語言思維。學生結合話題自主提問的能力是學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教材中的Story time板塊教學內容均圍繞單元話題展開,教師應將話題與學生實際生活有機關聯,引導學生在較為熟悉的語境中積極思考和自主表達。
在本節課的導入環節,筆者借助熱身活動引導學生暢談夢想職業:“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以此引出:“You all have great dreams. Today well learn dreams from our friends Mike, Wang Bing, Liu Tao, Su Hai, Nancy and Yang Ling.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dreams with Miss in class.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m?”筆者通過這個開放性問題,激活學生語言思維,引導學生依托“what”“who”“where”“why”“how”等疑問詞自主提問,為有效解析故事做好鋪墊。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通常注重啟發式問題的設計,很少敢于放手引導學生自主提問,大部分教師缺乏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筆者通過Free talk和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本單元的目標句型,圍繞職業夢想話題自主提問。六年級學生能充分依托教學話題、語言儲備和生活經驗,靈活運用疑問詞提問。同時,筆者巧將學生提出的問題串聯成故事主線,學生在問題解答中構建了知識體系。這樣的教學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在自主提問中逐漸形成問題意識,促進其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的同步發展。
二、觀察插圖,增強聯想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等能力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新課標也強調學生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能在圖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講述簡單的小故事,并能根據圖片的提示寫出簡短的語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各單元都設計了生動有趣的配套插圖,蘊含著豐富的語言信息,是教師開展故事教學的好幫手。教師要充分依托教材插圖的不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設計了Look and talk活動,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故事插圖,小組合作討論“What do they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的問題。筆者首先出示了有關Liu Tao夢想的插圖,學生細致觀察Liu Tao踢球的姿勢聯想到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然后,又出示了有關Su Hai夢想的插圖,學生通過Su Hai曼妙的舞姿聯想到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舞蹈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對教材插圖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發揮插圖的課程資源價值。上述教學過程中,筆者充分利用插圖資源,巧設Look and talk活動,引導學生借助直觀插圖聯想思維,準確回答故事核心問題“What do they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筆者還同步跟進提問“How do you know?”引導學生闡述具體緣由,學生在概括與分析中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適時追問,培養邏輯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解答適時、有針對性地追問,促使學生在問答交流過程中自主思考和深度感悟故事,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設計Watch and answer活動,先引導學生觀看故事動畫片段回答問題“What do they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學生按照課文順序和導圖板書分別闡述男生的夢想與女生的夢想;接著,筆者適時追問“What else do they want to do?”引導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學生討論后作如下匯報:Mike wants to visit many schools and show the students the ways to protect their teeth. Liu Tao wants to play football in National Campus Football League. Su Hai and Yang Ling want to put on an performance together on Childrens Day. Wang Bing wants to share stories about the space. And Nancy wants to tell her childrens stories. 教師準確、有效的課堂追問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語言儲備,學生在細致分析、綜合思考、關聯想象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了文本內容,有效激活了學生的邏輯思維。
四、關注留白,提升推理能力
小學英語故事內容看似簡單,實則有許多隱含的內容,這給學生留下許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留意文本中的留白,讓學生借助精心設計的活動挖掘和填補留白,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反復推理、創新表達對文本進行獨到的理解與思考,由此演繹出精彩的“補白”。
在本節課的復述環節,筆者設計Think and say的活動,引導學生根據直觀板書與聯想推斷教材人物的夢想。同時,教師給出“I think...”“Maybe...”“I guess...”“Perhaps...”等語言支架,促使學生更豐富、完整地講述教材中孩子們的夢想。有一小組學生如此推理男孩們的夢想:I think Mike will study hard and read many books. Maybe he will study in a medical school in the future. I think Liu Tao should train hard and practice more. Maybe he will be a member of Chinese National Football Team. I guess Wang Bing likes reading books about astronomy. I think he will study hard and do more sport. 另有一組學生這樣推理女孩們的夢想:I think Nancy is good at writing. Maybe she will read many books and write lots of children stories for us. I guess Yang Ling likes Music very much. Maybe she usually has piano lesson at weekends. Perhaps she will put on a piano performance this New Years Day. We know Su Hai likes dancing very much. I guess she always has dancing lessons at weekends. I think she will be a great dancer some day.
本課主要介紹了教材中孩子們的夢想,關于擁有夢想的緣由及實現夢想的行動等細節,文本中并未完整呈現出來,這就給學生提供了許多推理與想象的空間。在復述故事環節,筆者指導學生依據板書內容,結合教材話題間的緊密聯系和實際生活經驗,推斷出文本中蘊藏的內容。同時,教師引導學生細致揣摩故事角色的內心活動,深入地理解文本內涵,可以有效激活和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五、合作歸納,提高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個體進行歸納、總結、綜合等活動時所表現出的一種抽象思維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它是指學生用精練的語言把文本的精髓、主旨表達出來的能力。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各單元新增了Ticking time板塊,旨在引導學自主回顧、歸納總結各課時的重點內容,并要求學生理解、記憶、鞏固所學知識。本節課教學過程中,筆者設計了Summary環節,引導學生合作歸納“What do we learn from this lesson?”學生充分依托故事主題,有效借助單元Ticking time的評價體系,合作歸納總結核心詞句、文本脈絡等課時教學目標。
在上述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板書中的文本脈絡與信息,整合概括故事內容,既有效檢測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又提高了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六、拓展文本,培養發散思維
拓展教學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編貼近學生生活并融新舊知識于一體的閱讀材料。本課中的新句型相對簡單,文章脈絡比較清晰,筆者圍繞文本主題設計一系列開放性問題,引導和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有效運用和拓展故事語言。筆者在詢問學生最喜歡故事中哪個人物的夢想并闡述具體緣由時,一個學生如此表述:I like Wang Bings dream because he wants to be an astronaut. Thats really a great dream. And he wants to fly a spaceship to the Moon. I like watching films about stars. I want to walk on Mars and look at all the stars. 還有學生這樣交流自己的夢想:I want to be a scientist. I like Science. Its really interesting. To make my dream come true, I will study hard and read many books. 當學生自由談論自己的夢想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效運用故事語言框架,并結合自身實際準確表述。
在課堂中,教師應基于故事話題巧設思考性、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文本語言,幫助他們形成各自獨有的認識,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上述教學中,筆者設計話題dreams的發散性問題,與學生展開交流與問答,將故事目標語言有效融入精心創設的語言實踐活動之中,通過延伸和補充教材故事內容,使文本成為學生課內外語言輸出的有效媒介,真正幫助學生實現學以致用。
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語言知識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在教學目標指引下有效設計教學活動和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借助多種思維活動逐步將書本內容內化到自己的語言知識體系之中,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黃茜.對一次優質課試教經歷的回顧與感悟[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4(4).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孫麗英)
作者簡介:周敏,江蘇省江陰市璜土實驗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