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婧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學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本文分析提出,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是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核心工作,針對目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能力實際存在的問題,開展以能力為導向的學前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教育教學實踐總結和提煉,推進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逐步完善。
關鍵詞:學前教育? 職業能力? 導向? 人才培養
課 題:本文系2018年北京市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京教函〔2019〕163號]“以能力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融合職業資格標準的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以學前教育和健康管理專業為例”研究成果。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從事的職業包括:幼兒園教師、幼兒園保育員、早教機構職員以及幼教產品開發人員等,是我國0到6歲學齡前兒童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和參與者,對于學齡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學齡前教師的綜合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們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不斷進行探索與實踐。
一、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內涵
根據教育部《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體例框架和基本要求》,人才的培養規格有素質、知識、能力三個方面。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包括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熱愛學齡前兒童,具有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素養,具有正確的兒童觀、教師觀、教育觀,具有理解和教育幼兒的知識和能力,終身學習和發展自我等綜合能力。
二、學前教育人才職業能力欠缺的表現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人才職業能力欠缺主要表現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職業精神和職業認同感
學前教育事業需要在職業精神和職業認同感的驅動下進行高質量的情感投入和實際行動。職業認同感的建立直接影響學前教育的質量。超過30%的單位反映學前教育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眼高手低的心理傾向,缺乏將學前教育作為公益事業的服務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導致學前教育教學活動的執行力不足。
2.專業教育教學應用實踐能力不足
用人單位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學前教育單位的基本工作流程,有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用人單位反映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存在實踐應用能力不足的占40%。
3.實際工作中教育創新能力不足
學前教育工作人員需要在理解學齡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基礎上,不斷嘗試和探索有效的幼教課程、教材、教學環境,豐富和拓展教育形式、內容和方法。實際工作中,許多學前教育教師存在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使學前兒童的課程和活動設計缺乏新穎性,不能很好地啟發學前兒童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4.缺乏終身學習和專業成長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學前教師要運用先進的學前教育理論,對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現象進行反思,針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難點探索產生的原因和解決途徑等,與相關教育理論進行建構,整合教育理念,培養教育能力。調查發現,部分幼兒教師缺乏專業成長的意識和能力,并且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反思和研究能力較差。
三、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學前教育人才培養實踐
1.努力推進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改革
(1)優化課程結構設置。在課程結構設置中加強思想政治課和道德修養課程的內容設置,培養學生高尚的師德和師風,培養學生對學前教育事業的職業情感。注重理論課的設置,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師觀和教育觀。同時,適當增加專業課和面向崗位就業能力的課程,做到“寬基礎、重專業、抓技能”三個方面。
(2)專業課注重職業能力提升。課程設置要以學生為中心,在兼顧學生人文和科技素養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的教育教學綜合職業能力。專業課涵蓋學前教育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大領域課程,在此基礎上重視培養職業技能課程,包括 “唱、說、畫、跳、彈”等基本職業技能課程,學科教學和活動設計等專業職業技能課程,以及保教結合、教學管理等綜合職業技能課程。
(3)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
①建立實訓教室,完善配套設施。建立相關實訓教室,并完善軟件和硬件配套設施,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提供適宜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提高進行環境創設的教育教學能力。
②注重學生實踐教學的能力培養。采用分組教學形式,模擬真實教學情景,教師指導教學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和現場點評,引導學生進行教學反思和總結教育規律。
2.教學過程中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綜合運用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及學習形式,引導學生有效地整合教育資源,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做到因材施教,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和興趣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3.加強學前教育師資培訓體系建設
(1)完善不同階段的學前教育師資培訓體系。培養師資是學前教育發展與提高的重要方面,完善的師資培訓包括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教師專業發展培訓三個階段。不同階段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和培訓機制,并完善學前教師繼續教育制度。
(2)開展提升職業能力的多元化培訓。針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開展以提升綜合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培訓計劃,具體包括禮儀素養、藝術素養、公民素養等模塊。只有綜合素養得到提升,進行學前教育教學的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才具有肥沃的土壤。
(3)完善學前教師資格認證與培訓。目前,我國幼兒教師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有保育員證書和幼兒教師資格證書兩種,前者可以在幼兒教育機構從事保育工作,后者是幼兒園教師的資格證書,有些幼兒園要求兩個證書都具備。證書考核涵蓋內容廣泛,既有理論知識、素質提升知識,也有實操技能。學生需要經過系統的學習和培訓才能順利地通過資格認證。教學實踐中將資格認證培訓和教學內容有機整合是一種探索,有利于幫助學生順利取得資格證書,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對資格認證要求的能力進行有效提升。
4.健全頂崗實習專業實訓體系
(1)構建完善的校外實習基地。通過建設示范幼兒園或者與幼兒教育機構建立長效合作關系,構建校外專業實訓體系。加強校園深度融合,完善制度建設,建成具有學前教育領域新思想和新方法,能夠進行專業頂崗實習、教學觀摩、技能考核等工作,具有引領作用的實訓基地。
(2)加強頂崗實習的質量管理。頂崗實習是學前教育實際工作的嘗試,有助于學生熟悉學前教育活動,提高觀察、評價、反思的教育技能,積累教育經驗。學生的頂崗實習需要學校專業教師和幼兒園工作人員共同指導,包括教師教育教學、學前兒童行為、幼兒園保教活動、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觀察、記錄與評價等。學生還應以教育現場觀察與研討、案例討論、調查報告、教育筆記等形式提供反饋,教師及時指導,頂崗實習的成績可以作為畢業成績總評的組成部分,提高學生實習的獲得感。
5.完善學前專業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包括學前教育工作評價和幼兒發展評估兩個方面。實踐能力也是評價的重要標準,包括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完整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應該包括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并且有完備的評價標準體系和評價方法體系。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作為我國終身學習的開端,對我國人力資源質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我們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加強探索和實踐,努力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能力,培養符合新時代學前教育發展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潔.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生職業自我效能感與職業認同的實證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9).
[2]高閏青.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研究——基于《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J].課程·教材·教法,2013(7).
[3]許玉涵.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研究[D].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
[4]唐文秀,牛楠楠.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規劃的實踐性反思[J].當代教育科學,2015(7).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職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