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禎
【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學科,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數學素養是一個公民的必備素質,更不用說數學還是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各行各業都有廣泛應用。在傳統觀念中,教師只需要給學生講授數學知識,能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一個更好的成績,而沒有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沒有在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新思維得不到發展,學生也缺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甚至將數學學習當成了一件苦差事。因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在課堂中秉持以生為本的理念,為學生創造生動的數學學習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益。
【關鍵詞】新課標理念;小學數學;策略
這些年,隨著新課改進程地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出現了較大的改變,不僅小學數學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進行了調整,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較大的更改。本文結合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幾點有效教學策略。
一、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有學者經研究發現,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要想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就需要對過去的那種師生關系進行更變,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能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過去的教學中,大部分師生關系比較生疏,教師很少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對每個學生給予更多關注。根據現代教學理論,教學其實就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情感和認知交流的這樣一個過程。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調整師生關系,對自己進行精準定位,更好地落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鼓勵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發言,以及對學生的掌握情況有一個準確的認知,不僅如此,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關注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然后滿足其不同需要,從而構建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讓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收獲更多的知識。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所以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并不是教師平時要求的上課端坐或認真做筆記,主要是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敢于表達自己想法的習慣,還有培養學生樂觀開朗的良好品質。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確教學目標,努力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還要意識到數學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個短時間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師長時間對學生進行i)II練和培養,循序漸進,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比如,對那些比較內向、不喜歡舉手發言的同學,教師可以多提問,如果學生有進步,教師就對學生進行表揚,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習慣。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為例,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法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讓學生采取割補的方式及長方形的面積求法來求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及團隊協作能力,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三、改變數學教學方式
新課標要求教師對過去的教學方法進行改變,避免采取過去那種教師在臺上講課,學生在臺下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落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以“找規律”為例,在對這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采取游戲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從班級中挑選出十二位同學參與游戲,每三位同學為一組,他們依次進行拍手、跳和搖頭的動作,讓其他學生尋找規律,然后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有規律的圖案。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讓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進行調整和變革,充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積極溝通,和學生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還可以改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意識到自己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從而較好地落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軍.探析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18(27):137-138
[2]周啟玲.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7):119
[3]陳蕓.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全面發展學生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8(23):151-152
小學數學是通過教材,教小朋友們關于數的認識,四則運算,圖形和長度的計算公式,單位轉換一系列的知識,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計算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荷蘭教育家弗賴登諾爾認為:“數學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的確,現代數學要求我們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用數學的語言來闡述世界。從小學生數學學習心理來看,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是一個以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重新建構的過程,因此,做中學,玩中學,將抽象的數學關系轉化為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將使兒童學得更主動。從我們的教育目標來看,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應用等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