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華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基于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深化。思維可視化,就是將學生學習的知識,形象化的過程,逐層深入。對于地理學科思維的可視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優化教師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高中地理;教學工具應用
思維可視化是近年來地理教學中逐步受到重視的新方法,利用思維可視化工具,教師可以優化地理課堂,同時學生也能夠進一步梳理自己的知識構架,優化整個學習流程,凸顯自己在整個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
一、思維可視化在教學當中的價值
1.體現地理核心素養的要求
地理學科研究的目標不僅在于讓學生了解地理演化的歷史,更在于讓學生能夠應用知識,改變當下,預測未來。可視化思維,可以讓學生將自己面對的問題,通過可視化工具,有條不紊的展現出來,同時針對自己所面對問題的細節,詳細的給出解決方法。
2.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連接
在教學過程當中學生都是在自己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學習新知識時,學生的知識基礎非常重要,而可視化思維,這種非線性的方式更有利于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統籌知識體系。
二、可視化思維的應用策略
1.在教學中滲透可視化思維工具
可視化思維應該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這包括教師在課前制定的教學計劃,也要具有可視化思維的特征。教師在教學之初可以先向學生展示本單元教學計劃,讓學生看到以可視化思維展示的教學內容是怎樣呈現的。同時也就將可視化思維工具,逐漸滲透給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訂立明確的三維目標從知識、技能、方法等角度指導學生的學習,并且引導學生運用可視化思維工具,展現自己理解的知識內容。
如,在大氣運動這一章節的教學當中,教師在教學之初就強調學生要使用思維導圖來總結大氣運動的影響要素,以及地球上大氣運動的方式。教師先在黑板上用思維導圖畫出宏觀的知識框架,然后讓學生自行去填補整個思維導圖宏觀框架當中的細節內容。這樣既保證了學生可以運用可視化工具完成學習,又為學生的自主發揮預留了空間,讓學生逐漸學會使用可視化工具。
2.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可視化思維最終呈現的內容并不需要完全統一。事實上,每一個人在利用可視化思維進行知識總結時,總會在細節上具有差異,而這種差異只要不出現邏輯上的硬傷,就不妨礙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可視化思維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將知識組織成一個網絡,而這個網絡只有學生自主的進行繪制,將自己的思維投射在其中才具有價值。
如,當學生總結地球上大氣運動的實際狀況時,有些學生習慣從赤道向兩極發散,描繪整個大氣環流的過程。但是也有些學生習慣先將海陸的熱力性質差異區分好,然后再去劃分不同緯度之間的大氣環流狀況。這些方式只要符合地理知識的宏觀框架,我們就應該鼓勵學生表現出自己的思路。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自主探究的樂趣。
3.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思維可視化,就是將零散的知識點按其內在的關系聯合在一起的,就是將這種內在的關系用思維可視化的形式更清楚的表現出來。幫助學生對知識有效歸納整理,使知識結構更清楚。
如“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學習,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熱力環流”的學習基礎上先畫出三圈環流示意圖,從而得出全球的七個氣壓帶,再根據“大氣水平云頂的原理”畫出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成因和風向,是學生更容易掌握,記憶也更牢固。
三、運用教育技術,注重學生展示
在教學的整個過程當中滲透可視化思維的方式,利用可視化工具向學生展示可視化思維的高效特征。通過不斷的訓練,以及對學生的引導,學生才能夠感受到可視化思維,注重學生對可視化思維的展示,學習地理知識的價值同時也能夠更加主動的去探究知識。
【參考文獻】
[1]肖月華.思維導圖在財經法規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7,(2)
[2]杜慧平,何琳,侯漢清.一種新型知識組織系統——思維導圖可視化詞典[J].圖書館雜志,2006(12)
(福建省福州第二中學,福建 福州 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