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摘要 加強長三角區域城市群法律援助協作,構建完善的法律服務網絡,無疑在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推進平安法治長三角建設、促進長三角區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等方面有著重大的實踐意義。本文通過對長三角區域城市群“互聯網+法律援助”協作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議,以期為加強長三角區域“互聯網+法律援助”協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法律援助” 長三角區域 協作
中圖分類號:D6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089
2018年10月,滬蘇浙皖司法廳(局)簽署合作協議,深化滬蘇浙皖司法廳(局)區域合作,共同推進更高質量平安長三角法治長三角建設。建立平安法治長三角區域,為區域改革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讓區域人才、外來務工人員、困難群體享受到優質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務尤為重要,也對區域城市群“互聯網+法律援助”協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實踐長三角區域發展規劃,共推高質量平安法治長三角建設的重要方面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安徽實施方案》按照《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的要求提出,完善區域一體化網絡布局,推進合肥、蕪湖、滁州等城市與上海、南京、杭州等智慧城市統一建設標準、實現數據端口開放互通,建設一體化公共應用平臺。《滬蘇浙皖司法廳(局)關于共同推進更高質量平安長三角法治長三角建設的合作協議》商定,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協作,在信息化建設和數據資源共享領域,逐步實現信息數據資源一站式共享共用。這就要求長三角區域法律援助協作工作應緊跟一體化、信息化建設步伐,打破行政壁壘、部門壁壘,暢通信息通道,找準提升工作切入點,充足人員、經費配置,在區域“互聯網+法律援助”協作增速、提質方面不斷創新,不斷完善。
(二)是貫徹落實《關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意見》的必然要求
中辦、國辦《關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意見》提出,要建立完善法律援助異地協作機制,加強法律援助機構在轉交申請、核實情況、調查取證、送達法律文書等環節的協助配合,改善基層信息基礎設施,實現集援務公開、咨詢服務、網上審查、監督管理于一體的網上管理服務,實現與相關單位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協同。區域省市在落實《意見》的同時進一步提出具體實施意見,實施“互聯網+”法律援助行動,加強司法行政部門與法院、公安、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實現工作協同。可見,加強“互聯網+法律援助”協作工作是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必選項和提質點。
(三)是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
中辦、國辦《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均衡配置城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建成基本形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擴大法律援助范圍,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熱線平臺、網絡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隨時隨地隨身”的服務。因此,長三角區域“互聯網+法律援助”協作的推進工作無疑關系著區域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進程。
(一)區域法律援助協作機制已經建立,一體化進程逐步推進
從1999年皖、蘇、滬等12個省、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同簽署《法律援助協作公約》,開展省級地方間(包括所轄的縣、市、區)法律援助協作,規范跨區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開始,到2003年全國城際間法律援助工作協作逐年推進,2018年滬蘇浙皖司法廳(局)共推更高質量平安長三角法治長三角建設會議召開,進一步商討加強滬法律援助協作工作。經過數十年實踐,長三角區域法律援助協作從上層設計到組織實施,異地協作機制已經建立并得以不斷完善,協作渠道不斷拓寬,協作內容不斷豐富、協作方式不斷創新,實現了擴大民、行法律援助覆蓋面,暢通與公檢法工作銜接、申請渠道、咨詢服務全覆蓋、加大信息技術在法律援助流程管理、質量評估、業績考核等方面應用的建設目標。
(二)長三角區域城市法律援助服務網絡日趨完善
上海市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支付等來推動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設的提速。“浙江省法律援助統一服務平臺”實現了與省政府“一窗受理”平臺、司法部法律援助管理信息系統。“安徽法網”運行并接入安徽政務服務網,方便公眾預約咨詢并申請法律援助。合肥市應用“合肥通”APP,集法律援助、司法鑒定、公證、基層法律服務所、人民調解組織、律師事務所等機構和人員的查詢、上述事項預約申請辦理和法律援助案件辦理查詢等功能,與政務服務平臺和法律援助綜合管理系統無縫對接,實現“手指點點”“一網通辦”的便捷功能。滬蘇浙皖各省市網絡服務與窗口實體服務、“12348”法律服務熱線互應互動,實現法律援助線下線中線上提速服務。
(三)法律援助保障機制日趨完善
長三角區域省市法律援助基本上都納入了政府民生工程項目,加上中央和地方財政撥付的法律援助專項經費,基本實現法律援助經費全額保障。法律援助隊伍不斷壯大,除法律援助機構專職工作人員外,區域省市均建起了志愿律師庫,招募了法律援助志愿者,組成了有專職工作人員管理,志愿律師為法律援助辦案主力軍,公證員、鑒定人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志愿者積極參與的高素質法律援助隊伍。建立了律師資源調配機制,支撐律師資源不足地市辦理案件的人才儲備。
1.從一體化進程來看,滬蘇浙法律援助協作開始較早,在標準化、信息化、協作內容等方面較為同步,而安徽較晚加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建設進程,與滬蘇浙存在一定差距,安徽省內地市之間同樣存在一定差距。
2.從協作內容方式來看,仍以出具協作函等書面形式操作為主,對象主要是外來務工人員涉及勞動爭議案件工傷事故等案件,異地調查取證為主要協作內容。區域城市間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協作較少。
3.從互聯網應用來看,滬蘇浙皖之間互聯網操作層面上仍未建起互聯共享,仍存在政府信息資源開放共享不到位,部門壁壘未打破,導致法律援助、公證、司法鑒定等服務獲取公共信息資源程序復雜,影響了服務效率,也影響了法律援助協作的效率。基層則存在互聯網應用率低,與省市級存在差距。
4.組織區域城市間法律援助服務人員交流培訓較少,可能因經費和名額限制的原因,部分城市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員更主要的是基層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從未參加過關于法律援助協作方面的培訓,向先進省市觀摩學習的機會更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法律援助管理層和業務層對協作工作的認識和操作能力。
5.基層法律援助服務人員不足,尤其是縣以下法律援助工作站多由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和村(居)干部兼任,法律服務單一,專業化協同性差,不能滿足法律援助協作機制建設的需要。
(一)定位一體化,構建更完善的法律援助協作機制
長三角區域發展規劃目標清晰,任重道遠。應認識到三省市在經濟、法治、人文等多方面存在差異,要從理念上牢固樹立長三角區域城市協同理念,深入開展協同研究,豐富載體,創新內容,在一體化目標指導下進行科學的分工合作,加強各“都市圈”、“發展帶”城市之間的交流。在原有省際間、城際間法律援助協作會議、協議基礎上,加入全部長三角26個城市,可以“都市圈”或“發展帶”為單位,構建更緊密的聯動協作機制,定期交流,細化分工,補齊短板,縮小差距,保質增速,加快一體化建設進程。
合肥作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省會城市,在建設平安法治長三角、完善“互聯網+法律援助”協作機制方面更應主動作為,對標滬寧杭,攜手蕪、馬等省內其他地市與滬、蘇、浙城市對接共建。
(二)暢通互聯共享,實現法律援助協作便捷高效
運用互聯網技術正是為了突破傳統人力模式不能跨越的地域障礙和無法給予的高速便捷模式。必須有高速先進的網絡環境支撐,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庫供給,有專業縝密的管理員維護,有認真負責的法律服務人員去操作,突出異地協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加速硬件建設。與電信網絡等部門深度合作,加大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為互聯網通道增容提速,特別是加大基層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網速慢、內存小等硬傷問題。逐步打通長三角區域城市間政務服務系統和法網、法律援助操作系統的技術壁壘,實現區域間互聯互通,一網通辦。
軟件系統跟上。升級原有城市政務服務系統和法網、法律援助操作系統,在實踐中不斷改進運行模塊,優化云計算,擴充大數據,提升人工智能,使之更方便操作應用,加快實現與政府大數據平臺的資源共享交換,加強與公安、人社、民政、司法的信息共享,加快或簡化辦案手續、程序。健全并及時更新相關部門數據信息庫,如民政部門的困難群體人員信息庫、婚姻狀況信息庫等,保證查詢數據準確,辦理程序便捷。
(三)拓展協作事項,實時更新目標時期內法律援助協作新內容
豐富、更新協作內容,除轉交城際間法律援助申請、核實當事人經濟困難情況、調查取證、送達法律文書等內容外,根據法律援助協作的實際需要可以增加案件信息交換,法律援助志愿律師資源調配、質量結果綜合評價等合作事項,保障區域城市在中、遠期規劃時限內擴大法律援助范圍、降低法律援助門檻、保障刑事辯護全覆蓋等方面逐步同步。打通區域間城市互聯互通后,逐步實現區域城市間法律援助的轉交申請、核實經濟困難情況、審查案件、查閱已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相關資料、同行評價等網上辦理。實現進一步降低時間成本,節約人力資源的同時抓牢質量監督、跟蹤回訪、總結經驗及學習借鑒,最終優化辦案效果,提高法律援助服務質量。
(四)推進人才建設,壯實法律援助力量,提升法律援助質量
通過對口支援、志愿服務、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彌補區域部分城市基層法律援助服務人員短缺的現狀勢在必行。應加強法律援助服務人員包括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志愿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參與法律援助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培訓,可以區域城市輪流或多部門牽頭,采取集中培訓、實地觀摩、座談交流、學術研討等多形式在學習和互相學習過程中,牢固樹立區域城市各級法律援助參與者,特別是基層法律援助服務人員共推高質量平安長三角法治長三角建設、提升“互聯網+法律援助”協作的主人翁意識,打破傳統觀念,突破思維局限,一是為建設獻計獻策,二是熟練掌握互聯網操作技術,提升“互聯網+法律援助”管理和業務水平,三是進一步提高法律援助辦案水平。為“互聯網+法律援助”協作工作的普遍高質量開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