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亞蓉
摘要 甘肅現有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多樣,是甘肅地方地域文明的色彩和標記,也是我國博大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怎樣利用現有紅色文化資源,響應十九大的號召,將我省的文化自信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讓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成為一個可以經常學習和不斷有新內涵的流動教室;充分利用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傳遞紅色基因,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本文就甘肅紅色資源以及在教育教學中的利用形式做了粗淺的論述。
關鍵詞 習近平總書記 弘揚紅色文化 甘肅紅色資源 教育教學 應用
基金項目:2018年甘肅省社科聯黨的十九大精神研究規劃項目“依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文化引領文化自信”甘社科聯發[2018]15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095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靈魂。民族運動的興衰是建立在文化興衰的基礎上的。如果沒有莫大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和昌盛,整個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不可能實現。把提升整個民族文化繁榮、文明自信的重要性到一個新的水平,這是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思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堅定文化自信,需要我們認知中華民族的歷史,尤其是認知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帶領廣大民眾舉行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要求更好地認識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所創造的紅色革命文化。了解社會主義,我們先應該傳承、發展和創新文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非常重視我們民族的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理論的講話多方面、從根本上、全面部署了問題。2014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了南京軍區機關。他在對軍區領導人講話時強調利用“紅色資源,弘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并在審查其他紅色資源時多次強調。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于2015年2月在延安的考察,指出“要關注文化資源和紅色教育基地的作用,以便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特別是年輕人,了解黨的歷史,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精神。各個部門及教育教機構結合了社會實踐,研究旅行,冬令營和夏令營等。將紅色資源作為廣大人民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文化傳統教育的重要載體,組織和指導干部和人民參觀和研究革命歷史遺跡,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等紅色文化景區。
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經常外出考察革命圣地,就紅色資源的開發進行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習總書記指出,“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生動而又常學長新的教室”,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這些傳統的紅色教育資源應當作為弘揚中國精神和增強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要為廣大黨員干部學習歷史,認識歷史,理解中國共產黨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和人民的選擇。習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內容豐富,明確,具體,全面深刻,為新時期紅色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發展方向和思路。它是促進紅色文化創新發展的行動綱領和科學指南,有很大的指導現實的意義,為紅色資源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教育可以通過參觀紅色景點、考察紅色基地、實踐研學的發展形式推進。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大眾化和規范化,實現革命歷史遺產的維護和合理利用。2009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中強調,我們黨在長久斗爭過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是一種珍貴的精神財產和豐富的政治資源。不斷探索和科學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有利于發揮紅色資源的價值和功能。對于黨員干部的革命傳統教育和青年的愛國主義教育以及全體人民的民族精神的培育,樹立文化自信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甘肅是具有一定歷史底蘊的革命省區。陜甘寧邊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革命老區,是革命傳統精神的主要發源地和中國工農紅軍文化的形成地。甘肅不僅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會師場所,也是中國西北紅色政權最早的出現地。它也是紅軍西路軍悲慘歷史的見證。千千萬萬的革命英烈曾在這片熱土上浴血奮戰,為中國革命和中國解放事業的最終勝利創造了歷史功績。艱苦的斗爭和不屈不撓的革命歷史成為甘肅革命遺產的主要來源。全省現有720個革命遺址,其中慶陽最多。15個國家紅色旅游景點。有300多個革命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國家級3個,省級23個。這些革命遺址,紅色景區和文物保護單位的紅色文化元素突出,道德精神高尚,思想積累和包容性強,這都是寶貴的財富。會寧紅軍會師紀念館,陜甘邊境蘇維埃政府舊址,臘子口戰役紀念館,紅軍西路軍烈士陵園,哈達巴會議紀念館,“岷州會議”紀念館大廳,榜羅鎮革命遺址和八路軍辦公室等八個景點原址,已被列入全國建設的100多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挖掘紅色革命資源要重視現有資本的保衛和使用,還要能發掘出革命資源的多重文明價值傳承紅色革命基因。還可以對紅色資源本身所承載的經濟、文化、政治、歷史、教育、研究等多個方面的價值進行深度挖掘,找出其在時代的時代特征,再賦予其時代意義,把它變成新的資源優勢。紅色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對于具有重大革命歷史價值的遺址,他們面臨著消亡的危險。有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實施救助保護。
建好陣地網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的普及與發展的優勢,紅色文化資源可以通過官方網站向群眾提供該地區的紅色文化資源信息;利用微信和微博技術開展紅色革命資源宣傳推廣,提高紅色文化意識加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
甘肅各界可以自覺把紅色文明當成重要教育資料,進行教育引導。利用紅色地域傳統進行廣大干部群眾和學生的政治意識教育,把紅色文化作為廣大人民政治意識教育的載體有特殊的作用。我們充分發揮革命傳統文化優勢,拓寬渠道,創新模式,以革命遺址為教室,以紅色資源為教材、以體驗互動為教案。使廣大人民在紅色文化感染熏陶中思想得到升華,黨性得到增強。
(一)利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文化思想對甘肅廣大黨員干部進行教育
我們可以在黨員干部進行教育時緊緊依托紅色資源獨特優勢,深入挖掘革命精神和弘揚紅色文化,引入革命歷史元素,這樣就使得我們的教育素材和內容有了極大的豐富,使廣大學生和青少年、受訓的黨的干部培訓內容更加豐富更有意義、而且接地氣、便于理解接受。為了深入貫徹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我省以建設革命實踐研修教育基地為基點,通過深度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可以逐步形成獨特的教學模式。
一是現場體驗“情景式”教育。把革命精神的教育滲透在每一個環節,營造濃重的革命文化教育氛圍。使每一個走進場所的參觀者都能在景點隨時隨地重現當年革命場景,進而引發地參觀者的敬畏感和熱愛情懷。
二是”現身說革命”??梢园迅鞯厣性诘睦霞t軍、老八路這些抗戰老兵和曾經在我省各地生活過的將帥子孫后人,作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最佳”活教材”,讓他們同紅色文化研究員、黨史研究員一道,回顧過去的革命歷史,講述那段驚心動魄的革命故事,從而能夠補充書本和教材刻板生硬的不足。
三是”體驗式”寓教于樂。在具體教育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讓學員身著軍裝制服,參加模擬實戰演習、體能拓展訓練,親身體驗當年戰士學習、生活、戰斗的場景,重走紅色之路,增添革命傳統教育韻味,強化革命傳統教育效果。
(二)紅色資源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現場教學中的應用
在各類學校,可以基于創新思維培養的外出實踐研修的思政課教學方式:參觀訪問、社會調研、現場教學等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可以是教師帶領團隊參觀現場教學,也可以是學生自己組織訪問這兩種類型。當然,老師會帶領團隊會加強師生關系,讓學生在情感上接受老師的教學,同時也增加針對性和規劃性。但是學生自己旅行,確定訪問的主題,確定訪問的位置,訪問者的選擇,預算,路線的制定和組織形式。從而形成創新人才所需的創新運營能力。事實證明,這種方式將使學生對革命歷史和社會熱點問題有更生動,更深刻的感受,更容易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背景的理解。它不僅增強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崇敬也增強了他們的堅定性,而且培養了愛國的熱情。同時,它培養創新素質,如明確的目標,有意識的意識和處理不確定性的能力。
這種實踐教學方法可以根據人數和時間分為兩種,一種是法定假日的個人實地研究;另一個是特定時間的特定組織的實地研究。前者形式靈活,可用于冬季和夏季假期。由于學生分散,有利于社會各階層的實際調查,學校開始后,資源收集共享,可以節省成本,提高效率。這種實地研究還有助于培養具有獨立個性和個人品質的個體科目。后一種方法是高度規劃,有組織的,具有突出的主題,易于指導。缺點是對練習基地的要求更高。但是,這種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情感交流,激發思想,激發靈感,培養創新協同和領導等創新素質。我們可以以甘肅省內的現有紅色文化資源以及可以進一步培育的紅色基因為對象范圍,挖掘其所蘊含的革命文化,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底蘊,找到合適的途徑、方式加以傳承和弘揚光大。從而讓每一個甘肅人和從甘肅生活過的人,都有一種由于紅色文化熏染和潤澤,而帶有的紅色文化氣質,從而樹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