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發飛

【摘 要】 目的:研討相應的人文關懷護理對高齡發生髖部骨折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 將自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進行診療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共計60例進行相應人文關懷護理,隨機均分成兩個研究小組,其中,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案的患者設定為對照組,施行常規護理聯合人文關懷的設定為實驗組,統計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及對康復的依從性。結果: 實驗組的滿意度為93.3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滿意度56.67%,治療的依從率為86.67%,高于對照組的60.00%。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結論: 骨折術后患者進行相應的人文關懷護理工作,可提高對于康復治療的依從性,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利于護理治療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關鍵詞】 人文關懷;高齡;髖部骨折術后;康復訓練
【中圖分類號】R322.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155-02
高齡人群發生骨折后,由于老年骨質的特點,通常恢復較慢,而且在髖部骨折后通常引發肢體功能障礙。骨折后通常采用關節內固定進行干預,但常會造成關節內粘連,進而造成膝關節運動功能不全。臨床上常采用傳統康復訓練方法進行治療,如下肢功能訓練椅,膝關節治療儀,但大部分患者對治療依從性較差,對于這類患者,往往更多地需要心理層面的干預,有很多學者提出可以對高齡骨折術后的患者進行相應的人文關懷,可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故為了解決此問題[1],筆者特進行本次研究,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過患者以及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髖部骨折的患者共計60例,我們把這60例患者完全隨機分成兩個小組。對照組患者,年齡在65—83歲之間,平均(73.6±3.57)歲。她們的病程約在0.5—5年之間,平均(2.32±0.26)年。實驗組患者,年齡在65—84歲之間,平均(74.1±4.11)歲。她們的病程在0.7—6年之間,平均(2.25±0.89)年。兩組之間患者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發現,差異不顯著,可以進行研究與分析,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施行較為常規的護理干預方案,每天按時查房,監督病人做相應的康復鍛煉,進行健康教育等,實驗組患者在基本護理的基礎上,進行人文關懷,具體措施如下:
1.2.1 塑造人文環境,對每個患者的心理狀況做詳細調查,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在病房環境上,要注意完善各種細節,充分考慮到老年病人的特點。衛生間設計合理,對于活動障礙的患者可以設置床上排便工具[2],做好相應的清潔工作,在午間,晚間要維持病房區周圍的安靜,注意地面的防滑,相關的護理人員要以病人為中心,悉心照顧患者,注意語言情緒管理,盡可能營造溫馨的氛圍。
1.2.2 人文關懷護理 完善對患者病情的監測,血壓,心率,體溫要做到一天兩次檢測,此外,早午兩次查房,完善查房記錄,常與主治醫生進行交流。關注天氣預報,并叮囑患者保暖通風,防止受涼。維持患者居住環境的安逸,保證患者的作息規律。囑咐患者遵從醫囑,并時刻與家屬溝通,完成監督配合。觀察治療后的效果,對于長期用藥的患者,要定期詢問用藥情況,與患者溝通,盡可能提高用藥的依從性。相關的護理人員要告訴家屬髖部手術后的康復訓練注意事項,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識,對疾病有深刻的認識。,相關護理工作者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建立情感[3],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幫助老年患者對正常生活建立信心,以較好的配合家屬及醫務人員進行持續的治療。
1.2.3 綜合指導 仔細問診采集患者入院信息。評定患者的實時心理狀況,定期做心理疏導。指導患者做康復訓練,幫助患者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并讓家屬配合治療。與患者進行親切交流生活中的健康習慣,對吸煙患者加以指導,教育,幫助戒煙。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食譜,鼓勵患者低脂,高優質蛋白飲食。戒煙限酒。防止感染。
1.3 觀察指標 患者的用藥依從分三個等級。依從較好:每天按醫生規定服藥。依從一般:每天正常服藥,服藥次數達標,偶爾不規律。依從較差:不能保證每天按時服藥,服藥不規律。依從率=(依從較好+依從一般)/總數*100%。此外統計所有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實驗數據采用SPSS20.0進行相關的整理以及計算,計量資料表示形式是x±s,用t-test,計數資料選取卡方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P<0.05時差異在統計學上有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比較 干預完成后,統計患者用藥依從情況,實驗組患者用藥依從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患者滿意程度的比較 干預完成后,統計患者對護理干預操作的滿意程度,實驗組患者滿意程度的表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髖部骨折在臨床工作中比較常見,在高齡患者主要的手術手段是髖關節置換,需要術后的康復鍛煉,由于老年患者的精神心理壓力過大[4],康復訓練的執行力度不強,以往的護理模式不能從心里層面滿足患者的需求,忽略了老年患者的特點,很難取得滿意的臨床護理效果。在為老年患者提供護理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加強與主治醫師、患者及患者家屬之間的聯系,一同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有效的服務,盡可能的滿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幫助患者完成其診療計劃并達到快速康復的效果,盡早的回歸社會。
人文關懷技術層面上并不復雜,包括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進行人文關懷模式的護理,再加以綜合指導。一切從病人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考慮了患者心理、生理、社會層面的個體化需求。通過改善醫生、護士、患者及患者家屬的關系,才能得到患者的充分的信任及配合?;颊咴诮邮苤委煏r有著更加積極的態度,并且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康復訓練中來,增加對康復訓練的依從,有助于其本身的訓練效果的提升。本文研究發現,對患者進行相應人文關懷教育,綜合指導,有利于提高患者對康復治療的依從性,有利于治療的開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根據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滿意度為93.3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滿意度56.67%,治療的依從率為86.67%,高于對照組的60.00%,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經過人文關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護理滿意度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對高齡髖部骨折術后患者應進行合理規范的人文關懷,有利于加大患者對于治療的依從性,緩解心理壓力,同時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進一步開展。
參考文獻
[1] 王發玉,章景玉.關懷護理在高齡髓部骨折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8,25(12):54-55.
[2] 岳月娟,李愛瓊,陳洪濤,等.照顧者思維導圖干預對老年髓部骨折患者術后功能康復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7,32(2):83.
[3] 張潔宜,劉克,翁瓊英,等.人文關懷性護理在髓關節置換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8(6):2221.
[4] 羅敏.髓關節置換術后使用自控鎮痛泵的觀察和護理[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4(11):55-57.
[5] 岳月娟,李愛瓊,陳洪濤,等.照顧者思維導圖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功能康復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7,3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