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 郭玉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實驗法和數理統計等方法,以廣州市**小學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指定為期16周的功能性體能訓練計劃,探討功能性體能訓練下的體育游戲教學對小學六年級身體素質的影響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功能性體能訓練下的體育游戲教學有效促進小學六年級學生靈敏與協調素質的發展,同時對速度、力量和柔韌素質也有顯著效果,且幅度明顯高于傳統體能訓練組教學,為功能性體能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的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功能性;體能訓練;體育游戲;游戲教學
引言
游戲教學是小學體育教學的常用教學手段。體育類游戲亦稱“活動性游戲”。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之一,規則游戲的一種。為提高學生的興趣,將某種體育活動加上情節或規則,或以活動的結果作為判斷勝負的依據,可提高學生參加鍛煉的積極性。換句話說,體育游戲是以一定的規則提高學生趣味性的身體活動。體育課堂上合適的體育游戲運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體育游戲對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功能性體能起源于康復領域,在我國最初應用于競技體育領域,因其顯著的效果延伸至了學校體育,這是提高我國青少年的體質的一個重要方法。功能性體能訓練強調高質量的動作模式,直接應用于小學體育教學勢必生硬、枯燥,但其訓練的主要表現形式以多關節參與、多個維度進行的運動。它能結合多種器材以及徒手進行鍛煉,因此它的多樣多變為游戲教學創造了有利條件。
基于以上認識,通過實驗研究嘗試將功能性體能訓練與體育游戲結合運用于體育教學中,為功能性體能訓練在小學體育課堂推廣,進一步發揮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價值。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實驗游戲為研究對象,以荔灣區**小學六年級1班37名作為實驗對象,2班36人作為對照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主要通過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檢索有關功能性體能訓練、體育游戲等文獻資料,查閱有關體能訓練與游戲教學相關的書籍,分析整理出有關我國功能性體能訓練的發展現狀、體育游戲在中小學體育課堂的應用發展等為本文提供理論依據。
1.2.2 實驗法
以本校六年級兩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班采用體育游戲教學方法,對照班進行傳統體育教學方法,實驗前兩班運動素質測試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教學內容:實驗組功能性體能訓練中加入游戲教學;對照組功能性體能訓練。游戲設計內容根據功能性體能訓練改編。
實驗時間:每周三節體育課堂教學,共進行16周實驗。前一周和后一周進行測試,中間14周為主要實驗周。
1.2.3 問卷調查法
以問卷調查檢驗學生對體育游戲設置的認可度。問卷采用封閉式問題,并對問卷進行效度、信度檢驗。
1.2.4 數理統計法
用EXCEL2003等將數據進行統計整理,用體育統計方法SPSS16對問卷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身體素質測試檢驗游戲在體育課堂發揮的作用。
2 結果與分析
2.1 實驗前、后實驗組學生體質指標比較分析
2.1.1 實驗前、后實驗組男生、女生體質指標比較分析
由表1來看,實驗前、后實驗組男生肺活量、仰臥起坐、50米*8往返跑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實驗后男生的耐力素質、腰腹肌力量都有較大提升;50米和一分鐘跳繩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實驗后男生的速度素質和協調性有顯著提高,六年級學生處于身體素質快速增長期,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也表明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六年級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效果較好。
2.1.2 實驗前、后實驗組女生體質指標比較分析
從表1可知,實驗前、后實驗組女生肺活量、仰臥起坐和50米*8往返跑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女生腰腹肌力量和耐力素質也得到了提高;一分鐘跳繩和50米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女生協調性和速度素質在實驗后得到顯著提高,女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也進一步證明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良好作用。
2.2 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體質指標比較分析
2.2.1 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男生、女生體質指標比較分析
從表2可知,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男生50米、仰臥起坐和一分鐘跳繩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一分鐘跳繩雖然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從平均值來看實驗組與對照組有一定的差別,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六年級學生正處于身體素質快速增長的敏感期,實驗結束后兩個班學生差異還不明顯。肺活量和50米*8往返跑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實驗組男生的耐力素質高于對照組,體育課的前半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都比較高,到后半部分情緒有所下降,體能訓練更多時候需要學生的毅力、耐力,積極性下降導致學生訓練效果降低,而在游戲過程中,學生會忘記自身的疲勞積極參與到訓練中,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肺活量,同時實驗組的心肺功能耐力素質也得到了更高的提升。
2.2.2 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女生體質指標比較分析
從表2可知,實驗結束后,女生50米、仰臥起坐、一分鐘跳繩和50米*8往返跑也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與對照組肺活量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實驗后實驗組女生肺活量提高高于對照組,雖然實驗結束后女生50米*8往返跑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平均成績說明實驗組與對照組有一定的差距,且肺活量的提高說明耐力素質提升方面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分析其主要原因,六年級女生開始逐步進入青春期,對體育的熱情降低,但游戲可以適當提高其積極性,這也是肺活量存在差異但耐力素質相差不明顯的一個原因。
2.3 實驗班對功能性體能游戲教學主、客觀感受分析
2.3.1 實驗組學生對功能性體能游戲主觀感受調查分析
由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實驗組91.89%的學生喜歡功能性體能游戲教學,學生更希望課堂中有體育游戲,功能性體能訓練來源于競技體育領域,訓練效果好,但訓練過程枯燥無味,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講,只有適合其年齡階段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才能發揮其功效,這充分說明功能性體能訓練游戲化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2.3.2 教師對實驗組學生上課體能訓練情況感受分析
從上課過程觀察看,比賽類的體能游戲能迅速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整個課堂氛圍也高漲,學生在疲憊之后依然可以保持甚至提高運動熱情;體能游戲時教師需要講清楚游戲規則,減少學生課堂混亂懵圈現象,保障體能訓練時的負荷效果。
3 結論
3.1 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六年級男生和女生肺活量、仰臥起坐、50米*8往返跑身體素質都有顯著效果,說明功能性體能訓練對提高學生素質是一個重要訓練方法。
3.2 實驗組與對照組男生肺活量和50米*8往返跑存在顯著性差異,女生測試成績并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平均成績略高于對照組,說明功能性體能訓練結合游戲后對學生素質的提高有輔助作用。
3.3 實驗過程中實驗組體能訓練時的積極性高于對照組,91.89%的學生更喜歡功能性體能訓練與游戲結合,進一步說明功能性體能訓練進入中小學課堂游戲化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1]姚維國,主編.體育游戲[M] .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9第4頁.
[2]鄧云龍.正確認識和把握功能訓練需借鑒臨床思維方法[J] .中國體育教練員,2010(1):27-28.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