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旭
【摘要】? 學校是促進學生成長、提升綜合素養的搖籃。在核心素養培養的基本要求下,教師要積極推動班級管理向班級治理工作模式的轉變,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自己成長的主人,為班級管理工作開辟全新的管理模式,構建更加優越的學生成長環境,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就核心素養落實背景下推動初中生班級管理向班級治理轉化的相關問題展開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核心素養 班級管理 班級治理 轉化
【中圖分類號】? G635.1?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5-194-01
引言
班級管理工作是學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班級管理工作理念不斷發展的今天,推動班級管理向班級治理的轉化有助于優化學生的成長環境,緊緊圍繞初中生個人成長的發展需求打造良好成長空間。隨著核心素養培養的深入落實,我國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班級管理得到了更為廣泛的重視。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中教師所扮演的是班級管理者的主導者,對班級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事宜進行管理,而學生作為班級管理工作的服從者,班級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推動班級管理工作向班級治理轉化有助于激發學生主人翁意識,規范自身行為,提升管理成果,也是核心素養落實要求下的必然選擇。
一、核心素養落實下班級管理到班級治理轉化內涵概述
班級管理工作是教師日產管理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班級管理工作模式中,突出了教師的管理主體地位,學生則作為客體執行教師所發出的管理安排。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教學目標。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中學生主觀參與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嚴重匱乏,與當前教育發展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核心素養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發展,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初中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戰。作為班級管理人員,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推動班級管理向班級治理轉化。所謂班級治理具體是指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的基礎之上,嚴格按照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基本要求讓學生能夠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來,從而形成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一種多元化班級管理模式。班級治理實行民主、寫作、互動式管理,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將原本枯燥的班級管理工作“活”起來。推動班級管理轉化為班級治理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自我管理、自我鍛煉的舞臺,激發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實現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發展。
二、核心素養落實下班級管理到班級治理轉化特征分析
1.管理主體實現了多元化
傳統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是絕對的主體,在教師的管理下,班級管理工作往往表現的太統一、太緊張,缺乏張力。隨著核心素養落實下班級管理模式向班級治理模式的轉變,實現了管理主體的多元化發展。班級治理模式中,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共同組成的多元化管理主體能夠更加有助于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與成長氛圍,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多元主體管理下的班級治理模式打造了民主、協調、互動的管理氛圍,讓班級管理工作張弛有度,活力慢慢。
2.班主任教師工作更加高效
核心素養落實下推動班級管理向班級治理模式的轉變為班主任教師贏得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能夠更加全面、細致的完成班級整體設計與思考。班級治理模式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能夠自我管理、自我鍛煉、自我提升的平臺,更加有助于鼓勵學生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班級特色創建等活動中來。班級治理工作模式為班團干部發揮作用創造了機會,鼓勵了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繼而培養了每一位學生的管理能力。
3.注重制度的建立及完善
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教師的隨意性較強,很多時候班級管理工作容易受到教師個人情緒的影響。在核心素養落實下推動班級管理向班級治理的轉化讓班級管理工作中制度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前提,并時刻保持了與校方管理制度的一致性,繼而形成了師生公認度極高的管理制度,實現了管理工作從“人治”向“制治”,有助于促進學生的不斷成長。
三、核心素養落實下班級管理到班級治理轉化功能研究
1.管理目標多元發展,以目標助發展
核心素養落實下推動班級管理到班級治理的轉化讓班級管理目標實現了多元化發展。班級治理模式下不僅要制定班集體共同的奮斗目標,同時還需要關注學生個體制定能夠適應不同學生個性發展的奮斗目標,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自驅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初三年級需要面臨中考,教師為了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可以指定整體的班級奮斗目標,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依據每個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制定個人的學習目標,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
2.管理評價多元融合,以評價促成長
核心素養落實下班級治理模式的實施實現了管理評價方式從一元主導向多元融合的發展,從而制定了科學的班級管理評價體系。首先,實現了評價指標的多元化融合。班級治理模式以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和提升為最終教育目標,在考察學生文化課程成績的同時還關注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方面的成長,多元化評價指標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次,實現了評價方式方法的多元化融合。核心素養培養體系下,對學生的評價重點實現了多元評價方向的發展,從而有效帶動了學生評價方式方法的多元化發展。通過多元融合評價體系的構建讓整個班級治理工作更加展現出針對性、高效性,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結論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革新讓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重要的教育教學目標。介于此,為了能夠更好的發揮出班級管理作用,體現初中生的主體地位,班主任教師要注重積極推進班級管理向班級治理方面的轉變,準確理解并掌握班級治理的內涵、體征,借助有效策略來突出班級管理向班級治理方面所發揮的功能,繼而更好地為初中生成長打造良好成長環境,實現個人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黃國英.新課改背景下的班主任班級管理藝術探析[J].新課程,2014,(02).
[2]劉志鴻.班主任班級管理角色轉換探析[J].學園.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