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美玖 趙小春
摘 要:產學研合作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顯著特征,也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理念。本文通過借鑒一些國家級示范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結合海南科技職業大學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對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做一些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程技術;產學研;合作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高職院校目前已將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作為改革發展的新突破。工學結合的本質是教育通過企業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高等職業院校要按照企業需要開展企業員工的職業培訓,與企業合作開展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使企業在分享學校資源優勢的同時,參與學校的改革與發展,使學校在產學研合作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高職院校基本完成了規模擴張,開始轉向內涵建設,在院校運行上強化市場導向,重視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注重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注重學生能力與就業市場的“零對接”。作為海南省重點建設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海南科技職業大學按照“辦學上規模、育人上質量、管理上水平”的要求,在推進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產學研合作、探索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了富有創新意識的實踐,探索出了一條立足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突出的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適合高職院校建設與發展的辦學新路子。
一、產學研合作的意義
產學研合作需要學校、公司、社會、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共同努力構建人才培養平臺。就學校而言,實現企業合作,一方面可以豐富實踐教學、有利于打造復合型人才、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另一方面能提升學院在社會上的品牌。對公司而言,例如建筑類企業,最需要和最緊缺的就是有經驗的人員,產學研合作后,學生在校期間接觸實際工程案例,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的融合,學生畢業時已經具備了工程操作經驗,這為企業提供優秀的人才儲備。對于教師而言,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產學研合作,為教師提供了工程實踐的環境和機會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在教學上,提供了模擬實戰教學環境、強化了軟件應用技能、增強了對專業實務動態的了解。對學生而言,參與產學研合作,在強化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掌握最新應用技術、獲得工程實踐機會,畢業后能迅速勝任企業崗位需求。
二、產學研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1、師資隊伍相對薄弱。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一般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一個方向,鮮少有具有企業工作經驗的工程師來學校任教,大部分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沒有社會實踐經驗的人從事教師行業,所以也就造就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師資隊伍相對薄弱。工程專業師資隊伍薄弱主要表現為缺少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師資隊伍的專業結構不合理、師資隊伍的職稱偏低、年齡結構斷層等方面。
2產學研合作起步較難。起步時,學校很難找到合適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一方面由于目前民辦高校無論在資金方面還是教學科研方面都較為薄弱,既無法自投資金建立企業解決合作伙伴問題,也很難依靠教學科研能力吸引企業主動進行合作。另一方面,產學研合作的效果很難去衡量和保證,所以企業在人員和資金投入方面有積極性不高。
三、貫穿產學研合作的教育理念,設計新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目前,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如何制定一個符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尤為重要。人才培養方案在某種意義講是學院和專業的“憲法”,是學院建設特別是專業建設主要核心內容。而要制定符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就必須貫徹產學研合作的教育理念。
1.從分析學生未來工作崗位和崗位能力入手,科學界定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
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必須根據企業提出的學生就業崗位和崗位能力要求,明確學生未來的就業崗位是什么,崗位能力要求是什么,崗位核心能力是什么。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由企業人員參加,以企業人員為主,在專題調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崗位能力分解,明確專業對應的崗位和崗位群,對應的基本崗位能力,崗位核心能力,從而科學界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
2.根據崗位能力的確定和分解,明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構建新的課程體系。
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要什么,給什么”的原則,遵循行業規律、高職教育規律、學生自身成長規律,確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崗位能力所對應的核心課程、主要課程、支撐課程及主要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重構理論教學體系,夯實實踐教學體系,職業素質教育融于其中,進而構建新的課程體系。
3.在確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主要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高職教育規律特點和企業的要求,設計課程模塊
根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崗位能力的要求,針對學生的共性和不同的個性特點,以培養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為重心,以培養提高學生的能力為重點。按照職業素質、崗位能力、崗位能力拓展以及學生崗位能力提升的不同要求,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設計出基礎知識能力、專業知識能力、職業素質教育、崗位能力拓展、崗位能力提升等若干個課程模塊。
4.按照確定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整體設計優化教學、實訓、實習、就業等人才培養環節
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要求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結合理論教學盡可能的對學生進行模擬仿真訓練,達到虛擬工廠、虛擬車間、虛擬工藝、虛擬操作的教學目的。在此基礎上,在新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時,設計足夠的時間來保證學生進行生產性實訓,保證有1年左右的頂崗實習。由于確定了企業參與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和與企業共同定崗位、定能力、定課程、定模塊、定體系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方式,實實在在體現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整體設計優化教學、實訓、實習、就業等人才培養環節,達到企業滿意,學生接受,老師認可,社會肯定。
參考文獻:
[1]高云亭.以產學研合作為紐帶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9).
[2]涂俊才,楊勝勇,熊海林.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強基地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現代農業科學,2018,.
[3]宋金緒.探索職校與企業深度合作模式——從“訂單培養”到“教學工廠”[N].南方都市報,2019-2-24
作者簡介:
姓名:趙美玖,出生年份:1986年11月,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湖南省,學歷:本科,職稱: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術。
課題基金:HKJG2017-09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海南科技職業大學 ?海南 ?海口 ?57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