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習困難生在普通中學里為數不少,形成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個沉重負擔。如何提高這類學生的語文成績,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大問題。語文學習困難生形成的原因是很復雜的,既有個人素質因素,又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因素,本文主要從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上的不良表現去探索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目標;動力;自信心;激勵;和諧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6-009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092
一、語文學習困難生的表現
(一)玩心重,學習無目標,缺動力
一部分升到初中的學生,雖然經過小學六年的語文學習,但卻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性好動,心無目標,缺乏學習動力。具體表現為一到教室如坐針氈,無法持續聽課,懶惰,怕背課文,怕古文翻譯,怕作文,怕考試,經常不交作業或抄作業。
(二)聽課能力差,思維單向
聽好一堂課不僅要專心,還要眼看、腦思、嘴說、手寫才能奏效。而困難生往往不知道“怎樣聽”“聽什么”,手不拿筆,眼不看書,更不會在書或筆記本上做筆記,認為老師講的我都聽了,聽了我就都會了。他們只用耳而不習慣用腦、動手。
二、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一)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
我們培養學生的最終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因此,我們應該理解和熱愛成績差的學生,要觀察、分析、研究他們的心理和思想。
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語文學習困難生仍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他們日常的口頭表達能力并不差,反應也不遲緩,有的學生還是球類競賽的能手。因而我們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充分利用課堂、課余時間與學生接觸,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幫助學生認識成績落后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扶助他們逐步改進。
(二)以情動人,不斷激勵
這里的“情”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語文課充滿感情。首先,教師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始終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感染學生,以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欲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交給學生聽好一堂課的方法,要眼看黑板和書、手拿筆做筆記,經常提醒他們記重點、難點等。再次,利用語文教材中豐富多彩的人文因素教育感化學生。如洋溢著中華民族孝悌仁愛的散文《背影》、蘊含人生哲理的《敬畏生命》《岳陽樓記》以及充滿愛國熱情的《最后一課》等課文,都能很好地使學生受到人格、品質及心靈的熏陶、感染。最后,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與學困生多溝通,給他們開“小灶”。如布置一些簡單的收發作業本、登記語文成績等語文管理任務,給他們當面批改作業、作文,給他們介紹報刊上的一些故事等。
(三)訓練習慣,開啟智力
由于小學語文基礎不好,學習困難生對語文學習缺乏熱情。這些學生的自尊心和自卑心都極強,思想較敏感,容易受內外因素的影響。教師應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除了用名人和身邊優秀生重視語文學習的例子啟發他們外,還要從寫字、讀書、聽課、完成作業等最基礎、最常規的語文學習習慣開始訓練。字要一筆一畫地寫,作業量由少到多,內容由易到難,平時作業允許他們選擇性完成,不強求“一刀切”。
針對學習困難生閱讀能力差的問題,教師更要引導他們把視野延伸向課外讀物,不能只是拘泥于課本知識。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評論他們愛看的漫畫書、電視劇、電影等,再向他們推薦一些淺顯的文學故事、名人故事書籍,并布置適量的摘抄、評注等讀書筆記作業,教會學生自己讀書,養成自覺讀書看報的習慣,以此來開啟學生智慧,豐富寫作語言和材料,最終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四)營造和諧氛圍,開展互幫活動
造成學困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很多,周圍的人為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些學生由于某一階段的認知能力上的遲緩,學習技巧上的失當,功課成績一時比不上同伴,學習自信心受到影響,但又得不到來自家長、教師、同伴的及時幫助,便由自尊跌到自卑。在課堂上他們不敢主動參與問題的討論,只當旁觀者,久而久之便被教師忽視,不被同學重視,感到孤獨無助。他們在父母眼里也得不到稱贊,自己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但他們自尊的情感卻非常的敏感,因此聽課注意力很難集中,容易沖動,問題行為也更多。要對這些困難生的心理和行為矯過糾偏,只靠教師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營造一種人人平等、互幫、互學的心理氛圍和奮發向上的良好學風,才能改變困難生的外部條件,促使其的學習動力得到加強。如教師可組織四人合作小組,在課堂上平等、和諧地討論學習問題,或是設計一些不分成績等次的互問、互答、互查的書面作業和口頭作業,建立一幫一的學習小組,讓成績優秀的學生當小老師,發揮他的榜樣示范作用,帶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語文學習困難生在一個平等、寬容、和諧向上的集體里,是完全可以改變并取得良好成績的。
參考文獻:
[1]李浩軍.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學困生轉為學優生[J].新課程(中),2015(9).
[2]王敏杰.淺談初中語文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J].課外語文,2013(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李德育(1967.10— ),男,漢族,甘肅民勤人,中小學高級,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