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華
摘 要:在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教學活動迫切地需要一種既能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束縛,展示當代課堂教學實質,又能夠實實在在的指導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新的課堂教學策略體系,使課堂教學活動生成應有的生機和活力,使教師和學生的生命價值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能夠很好地得到發揮和體現。結合學校文化建設體系,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我們大膽探索,積極實踐,摸索出了適合學生實際的“以學定導,多元互動”靈動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學校文化;課堂改革;靈動課堂
西安市灞橋區東城第一小學多年來,堅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己任,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大膽改革、勇于創新、銳意進取、不斷發展,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學校現有教學班62個,學生3800余人,教職工170人。多年來,學校秉持“點燃成功人生”的辦學理念,將校園文化與地域文化相結合,確立了“火文化”為核心的校園文化精神,以及相應的校訓、教風、學風。同時,在校園文化建設基礎上,我校學習吸收國內外優秀的先進理念和經驗,探索出了適合我校學生、老師共同發展的“以學定導,多元互動”靈動課堂教學模式。
在全體教職工的不斷探索,共同努力下,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聲名遠播,課堂教學更是聞名遐邇。學校先后榮獲:“陜西省文明校園”“陜西省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一等獎”“陜西省實施素質教育優秀學校”“陜西省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一、課堂改革的初衷
火是進步的象征,帶來光明與熱情;火是希望的化身,點燃活力與生命,火文化的核心就是不斷創新,追求卓越。我校傳承“火文化”的精神,秉承“點燃成功人生”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孜孜以求、鍥而不舍。從2013年開始,我校開始嘗試將校園文化的理念和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將“火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的點滴之中。經過不斷地探索學習,結合國內教育現狀及新課標理念,我們發現:只有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才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人生,而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在課堂上得以發揮?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以“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價值追求,以“三維目標”為手段落實學生的“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方面的核心素養,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要尋求并找出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少些喧霜、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些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
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課堂教學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強調“以學定教”,要求教師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恰當使用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主動地投入學習,最大限度地實現三維目標和發展核心素養。
為此,我們結合陶行知先生的“六個解放”,提出了我校課堂上的“六個靈動”:
1.讓孩子的頭腦靈動起來,讓他敢想、能想、會想;
2.讓孩子的雙手靈動起來,讓他敢寫、能干、會畫;
3.讓孩子的眼睛靈動起來,讓他多看、能看、會看;
4.讓孩子的嘴巴靈動起來,讓他敢說、能說、會說;
5.讓孩子的學習空間靈動起來,讓他敢問、善思、能辨;
6.讓孩子學習的方式靈動起來,讓他展示、表現、成長。
課堂教學從信息論的角度來講,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整合,是一種動態,生長性的“生態環境”,是“教”“學”因素所構成的一個信息傳遞的動態過程。靈動的課堂教學需要讓課堂教學活起來。從表現形式上看,就是要求課堂教學呈現出“生動活潑、寬松、和諧”的“滿意場”。從課堂教學系統的構成上看,就是要求在課堂教學這個“整體”之中,“教”“學”這兩個子系統能夠優化組合,有機統一。即教師把“循循善誘”調諧到學生的“獨立思考”“熱烈討論”“爭論和交流”與“體驗領悟”之上,從而使“教”“學”和諧一致。在“和諧”的教學中,師生交往、互動、相互交流、流通、相互啟發、補充以達到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目的。
構建“靈動課堂”就是把一個真善美的靈動世界呈現給孩子,使孩子們快樂學習、全面發展、幸福成長。靈動的校園是人生幸福的開始,靈動的課堂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樂園。我們一直著力追求構建一個豐富學生知識、發展學生能力、完善學生人格的課堂,這就是“靈動課堂”。構建“靈動課堂”將進一步深化火文化中關于課堂教學領域的研究,豐富和發展我校火文化的理論與實踐。
二、“靈動課堂”的特點
課堂是需要以一定的教學模式為載體去承載的,我們以“以學定導,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來實現我們的靈動課堂,我們創新性的把課堂分為三部分:即:課前、課中、課后。通過“四學三導兩展示”的流程實現教學目標。
1.課前---探究知識
教師以引導和幫助學生實現靈動和充滿興趣的學習為目標,以學生自主、主動預習為出發點,依據學生、學情和學法,經學科組集體研究,對教材進行“翻譯”和“二度創作”,編寫出高質量的“導學案”“學習單”。學生則利用“導學案”“學習單”進行自主預習,課內探究。完成學習目標。
2.課中---展示交流
按靈動課堂教學流程對學習過程進行組織、控制,在獨學、對學、群學,評學,組內小展示,班內大展示中,完成學習目標。
教師---幫助學生認定目標,學習過程中重點是及時引導處理預設與生成的問題關系,適時點拔追問、指導,有針對性疏導,完成知識生成。
學生---以小組活動為主要方式,通過獨學,對學,群學,人人展示,質疑,對抗。建構知識體系,完成學習目標。
3.課后---反思提升
老師有效的進行課后反思是實現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學生則通過達標情況,反思課堂學習,查漏補缺,全面落實學習目標。并以此為基礎,預習下節課的學習任務。也就是說,我們通過探究、展示和反思三個文化板塊來實現我們的靈動課堂的。
三、“靈動課堂”使課堂發生的變化
實施靈動課堂幾年來,我校課堂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我們的模式在全國各地進行分享和推廣。一大批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在全國各地指導教學。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課堂為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內涵,提升了我校的文化育人功能。歸納起來靈動課堂形成了以下課堂內涵:
1.富于生命張力的課堂精神
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課堂回歸生活,創造以人為本的凸顯生活教育特色,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賦予課堂教學以生命的意義。
2.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提倡的是一種以進取向上、和諧融洽等主流價值觀為主的積極的課堂文化,培養與塑造學生的優良品質,就應從構建積極向上的氛圍文化開始,讓這種文化充盈于我們課堂的分分秒秒,班級的角角落落,滋養一顆顆幼小的心靈,使之愉悅、心動、奮發、進取,從而激發對學習、對知識,對學科的濃厚興趣,并產生積極的行動。
3.智慧靈動的課堂表現
智慧與靈動是課堂建設的途徑與方向,有品味的課堂,一定充滿智慧和靈性,啟迪心智、萌發智慧,這是任何課堂都需要把握的基本目標。靈動課堂主要集中體現三個要點:一是注重培養學生思維方式,二是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充滿著教學過程的創造和生成;三是充滿教學智慧。教師以智慧啟迪智慧,以激情燃燒激情,以靜默促成思考,讓知識不斷生成,使課堂充滿智慧和靈性。
4.民主平等的課堂對話
靈動課堂的對話,是師生、生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立場,通過言談和傾聽而進行的雙向溝通、共同學習的方式,課堂對話意味著課堂不僅只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師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認知。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達到共識、共享、共生,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5.思維探究的課堂質疑
課堂質疑是學生學習的開始,也是課堂智慧生成的開始,靈動課堂的質疑已經形成一種班級文化,變成了一個思維密集的“智慧場”。首先教師改變了自己的心智模式,用一種接納的包容的支持性的心態,營造出一種溫暖的、安全的、和諧的課堂氛圍。其次,創設“質疑文化”產生的空間,給學生一個提高發展的平臺。第三,積極構建課堂質疑補充的策略,并積極落實在課堂行為動作上。
6.嚴謹有序的課堂機制
一切好的學習規則,都是對學生最好的尊重。“靈動課堂”在一個類似小社會的課堂里,為了保證每個學生得到發展,就必須控制影響他人個性發展的現象存在。這個控制就是通過規則來實現。規則的最終目的乃是為了保證每個學生的發展,在“靈動課堂”上建立師生共同遵守的課堂制度,制度落實形成獨具特點的課堂機制,長期積淀形成一種機制文化,必將對提高課堂效率大有裨益。
另外,通過靈動課堂的開展,我們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生競爭等等都日益成熟,為提升我校課堂的內涵,促進我校校園文化的深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靈動課堂”的觀念與突破
1.建立了“以人為本”的質量觀
現在,我校的教師們基本確立了與新課程相適應、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觀念。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教學,“為點燃每一個學生的成功人生”服務,能夠公正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全心全意地激發每一名學生的潛能,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2.明確了“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學為本”的教學觀
學校通過各類課堂教學展示匯報促進靈動課堂模式的發展和成熟,領導的推門課、年級組的研究課、學科的展示課、個人的比賽課、師徒的異構課等等,創造出一個個成功的教學案例、一堂堂引以為傲的優課。
如今我們欣慰地看到教學中教師能夠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貫穿靈動課堂教學理念,課堂上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既調動“導”和“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又關注有深度、有個性的合作交流,重視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思維品質和良好習慣。
3.實施了“以學為主”的學習觀
我校靈動課堂建設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轉變被動、依賴性的學習方式,彰顯主動、能動、獨立性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形成主動學習、善于學習、積極思維、主動探索、主動發展的良好學習習慣。這種行為已經貫穿在教師的實踐中。課堂上教師們暨贊賞學生的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又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批判意識和質疑精神,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生成知識的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切實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4.踐行了“多元評價”的學生觀
在靈動課堂建設中,我們特別注重班級文化建設,把建立積極民主、上進自主的班風作為重點。其中把小組建設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各班建立了學習型組織,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課堂上打破過去那種只關注教師行為表現、忽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模式,關注點轉向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以及交流合作、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諸多方面,讓教師的“導”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學”。小組建設實現了學校、家庭、同伴的三維管理,實現了多元評價,使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多的變化。
5.實現了“跨越發展”的學校觀
靈動課堂文化建設推動了學校跨越發展。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素質,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師生共同成長,既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又成就了老師的成長。
五、靈動課堂所取得的成績
1.靈動課堂改革實踐獲得廣泛認可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靈動課堂實施幾年來,學校聲譽進步一擴大,課堂教學聲名遠播。有全國各地300余單位的2000余名領導、老師來我校交流學習,深入研討。上至教育部司局領導,下至區縣主管教育的區(縣)長、教育局長等100多位行政領導來我校考察。
2016年我校在西安市“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獲部級優課10節,省級27節,部、省市區共57節,在全市名列前茅。
2.學生的課堂表現不斷獲得好評
在全國數學創新課堂大賽、西北地區課改名師教學大賽、西安市數學教學研討會,道德與法治教學研討會等各種教學活動中,學生滿腔的學習熱情,主動的參與意識,大膽積極的提問、質疑習慣,流暢的表達能力,贏得了眾多老師和來賓的稱贊。
3.教師的專業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靈動課堂讓學校的教研氛圍變得更加濃厚,讓老師們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我校教師幾乎人人都有自己的關于課堂教學的校本課題,問題變課題,課題釋問題得到了有機融合。大家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長。學校的省市區骨干教師也由原來的幾人上升到50余人。科研成果豐碩:國家級課題、省市級課題研究成果喜人。
4.學校精神日益豐盈
在火文化的引領下,在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中,學校呈現出的積極向上,敢于突破,追求卓越的工作狀態讓學校充滿了朝氣和活力。《中國教師報》在頭版刊登的《東城一小:課改就是賦能》將學校的探索做了詳細的解讀,那就是,賦予師生更多更大的能量,讓他們大放異彩!
創新是教育發展的不竭動力,課改是質量提升的必經之路,東城一小實施課程改革五年多以來,我們深深感到,教育的道路漫長而艱辛,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非一日之功。課改是一泓希望的活水,更是一份重大的責任。“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雖雄關漫道,征程艱難,我們一定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