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金華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落實和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以提高學生在未來生活中的社會適應性為目標,包括中職教學在內的基礎教育越來越關注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經濟、政治、社會作為未來社會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得到了廣泛關注,其課程教學也逐漸更受重視。文章立足于此,分析了任務教學法與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教學的結合之道并提出了合理選擇、科學分配、注意評價等建議,希望能夠為中職教師們帶來有效幫助。
關鍵詞:任務教學法;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教學應用
顧名思義,任務教學即:“以任務組織教學與學習”。其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對整個學習活動的參與并增強其良好體驗,借助更深入的交流、討論或合作促進他們對知識的深度探究與深刻把握。將該教學方法運用到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教學活動中,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相關內容的探究和理解,對其在相關知識支持下在未來更好地適應社會大有裨益。因此,探究其有效應用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合理選擇,先行激發學生興趣
想要在任務教學模式下以“教”和“學”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任務內容的選擇和形式的設計是尤為重要的,直接影響著中職生對任務活動的參與狀態。因此,為更好地借助任務促進中職生對經濟、政治、社會知識的學習,教師在選擇并設計任務時一定要多加用心,盡可能在“合理”的基礎上,選擇一些帶有一定趣味色彩的任務,以便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興趣,使其在整個參與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狀態[1]。
例如,在講授《商品交換與消費》相關內容時,就可以結合當今社會中職生們普遍感興趣的“消費”內容,如“在觀看直播時花費大量金錢為主播打賞”、“通過助農平臺購買自己需要的農產品”、“在玩游戲時為了通關不斷充值會員”等,布置“討論哪一個是正確的消費選擇”、“分析人們為什么會這樣做”的任務,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完成“了解常見的消費心理和消費方式”學習任務,促進其正確消費觀的建立。
二、科學分配,尊重生生能力差異
受過往學習經驗和個人學習態度、思維結構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是存在一定綜合能力差異的,一旦教師忽略了這些差異,一味地向學生布置“統一”任務,勢必會造成“一些學生可以達成目標,另一些學生無法達成目標并降低學習自信”的問題出現,這無疑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中職生們對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知識的學習,并阻礙他們的后續個人成長。因此,在踐行“任務教學”時,教師有必要在綜合考量學生能力差異的基礎上對任務進行科學分配,適當將其設計為分層形式,提高其針對性和適用性[2]。
例如,在講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先對學生知識接受能力和任務完成能力進行評估,再圍繞教材內容設計難度不一的差異性任務,如“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理解市場配置資源”、“建立市場競爭意識”等,要求學生根據自身能力水平對活動內容進行選擇,再引導他們完成對應任務。此時,教師應注意適當介入綜合能力較低的學生任務完成過程,多向他們提供指導,以便使其在自主順利完成活動中建立更堅定的學習信心,進而促進其后續學習。
三、重視難點,布置合作討論任務
無論對任何一個階段、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活動中,都是存在疑難點和簡單內容的,而這些疑難點,不僅僅是學科考試中易考察的,還往往是學生在日后社會生活中需要頻繁應用的。因此,教師必須提起對于難點教學的重視,主動圍繞課程難點設計單獨的任務,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合作討論”狀態下完成。這樣一來,合作討論為思維碰撞創造了機會,學生可以迸發出更多靈感,也就能更好地完成任務、獲得知識。
例如,在講授《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圍繞難點“實現全面小康”設計獨立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結合教材與自己在其他渠道搜集的相關學習素材,在小組討論中合作探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路徑”并圍繞“作為中職生應該怎樣做”展開討論,進一步促進他們對其背后政治、社會、經濟知識的思考,最終加深其政治素養與社會責任、經濟意識。
四、鼓勵實踐,結合現實評價調整
再者,實踐的重要意義也不容忽視。在教育教學方面,“學以致用”一直都是師生們所追求的,也只有讓學生在基礎學習之外獲得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學才稱得上是完全有效的。因此,中職教師在構建任務型經濟政治與社會教學課堂時,應適當布置實踐任務,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與社會參與意識[3]。同時,還要對其在整個實踐活動參與過程中的表現和任務完成程度做出客觀評價,有理有據地指出其在整個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并引導他們改正。這樣一來,學生不僅獲得了實踐能力,還形成了良好的自我調整意識,其個人成長效果必然會更加理想。
例如,在講授《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圍繞知識點“基層群眾自治”,布置“結合知識理解圍繞班級生活建立班級基層學生管理制度”的任務,引導他們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班級中的自我管理。如此,以班級自治這一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為活動對象,他們更容易進行知識遷移,實踐效果和在后續評價中的自我調整也會更好。
綜上所述,任務型教學是對傳統中職教學的顛覆性改革,能夠突破傳統教學局限在教材理論或浮于表面、缺乏實踐的阻礙,對學生深刻理解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知識大有助益你,能夠在極大程度上促進其政治素養、社會責任感以及經濟意識的提升,對其后續健康可持續發展大有幫助。教師應對此形成正確意識,積極學習任務教學理念并探索其有效應用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其個人成長。
參考文獻:
[1]魏紅方.提高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教學效果的策略[J].河南農業,2017,09:29-30.
[2]張小梅.提高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堂有效性方法探析[J].職業,2017,29:64-65.
[3]馮靖,顧長貴.中職德育課教學質量的提升:內涵、挑戰與路徑——《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548:33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