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啟玲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新課改的深入,翻轉課堂模式在不同學段的各學科教學中廣泛運用,改變了傳統的一言堂模式,優化了課堂結構,轉變了師生角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升教學有效性。文章就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構建翻轉課堂的問題,結合教學案例,談幾點思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物理教學;翻轉課堂;構建策略
翻轉課堂,即反轉課堂,是對傳統課堂模式的顛倒和優化。構建翻轉課堂模式,是新課改背景下的必然應求。反轉課堂的目的在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前自主先學,課堂上展示、師生生生互動,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方式,是脫離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全新的教學方法。物理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創新學習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如何構建翻轉課堂,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教學中創新實踐。下面,筆者就結合初中物理教學案例,對如何構建翻轉課堂的論題,加以簡單闡述,以期對一線的教師的教學實踐有所啟發和借鑒,共同探討構建翻轉課堂、構筑有效課堂的有重要路徑。
一、注重課前自主學習,構建翻轉課堂的前提
翻轉課堂以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與“學講模式”有許多相通之處,都強調學生“學進去”、“講出來”,凸顯學生的自主性、主體性。鑒于此,探討翻轉課堂的構建,應首先注重課前的自主學習,通過“先學”為課堂的翻轉奠定基礎。
注重課前的自主先學,布置有效的先學任務是前提,讓學生明確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等,心中有目標、有要求,先學才能提升有效性,課堂上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
以八年級下冊《物體的浮與沉》的教學前,可以為學生設計下面的預習提綱,讓學生預習時有“抓手”,提升先學的有效性。
(1)試一試:
把蘋果、橡皮泥、硬幣、空塑料瓶、空玻璃瓶、雞蛋、泡沫塊、鐵塊、鋼珠等放入水中,觀察這些物體在水中的運動情況,并記錄:
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有:______;
沉在水下的物體有:________。
(2)想一想:為什么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卻沉入水底?物體的浮與沉由什么因素決定的?
(3)做一做:
要讓浮在水面的物體沉入水底,讓沉入水底的物體浮起來,你有什么辦法嗎?
通過操作和實驗,我的方法有____個,分別是:
方法一______、? 方法二______、? 方法三______;
(4)小制作:制作“浮沉子”
如此的自主預習提綱的設計,基于教材內容,但突破定義、公式的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模式,通過“試”、“想”、“做”和“小制作”等趣味性的活動,激發學生自主先學的興趣,為課堂上師生、生生活動奠定了基礎。學生有效的課前先學,也為翻轉課堂的構建,埋下了伏筆。
二、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構建翻轉課堂的關鍵
合作、探究是新課改背景下倡導的主要學習模式,是優化傳統模式的主要手段。加強合作學習,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探究學習能力的提升,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構建翻轉課堂的關鍵。因此,初中物理教學中,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構建翻轉課堂,可以設計和組織學習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與課前自主預習一樣,合作學習任務的設計、探究性問題的提出,給學生充分思考、相互交流的時間,是提升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前提。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計問題和任務,讓探究性問題、合作性任務,成為學生互動、互學的樞紐。
如《平面鏡》的教學時,筆者首先提出問題:生活中有哪些表面(反射面)是平的?然后,讓學生在組內自主交流,說出生活中表面(反射面)是平的的物體,也就是找出生活中的平面鏡,再在組際間交流,再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出的平面鏡最多。這個競爭性的合作學習,既有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更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設計探究性的活動,也是合作探究的主要策略。如《平面鏡》的教學時,筆者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活動任務提出后,讓學生小組合作制作活動方案,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先預測——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等,再“做一做”,通過操作實驗,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課堂模式也發生根本轉變。
三、實施教學生活化,構建翻轉課堂的基礎
生活即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重要理論。生活教育觀,也是目前倡導的主要教育理念,是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生活聯系起來、讓物理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鑒于此,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從生活中尋找結合的關聯點,在這個點上,巧妙設計教學活動,讓內容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學好物理的意識,讓課堂因生活化而翻轉。
例如《聲音是什么》的教學時,筆者首先引入視頻《感受聲音》,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感受大自然的美;再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聲音,如鳥兒的鳴唱聲、流水的潺潺聲、開水的聲音、上課下課的鈴聲;風聲、雨聲、讀書聲;歌聲、笑聲、哭聲、音樂聲等,這些無不反應大自然的變化、流露人們的情感……聲音的尋找,將學生與物理知識的學習、生活僅僅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聲音,感受學習物理的價值和意義。再鼓勵學生想辦法讓紙發出聲音,比一比誰想出的方法多……這些生活化元素的融入,降低了知識的難度,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熱情。
翻轉課堂的構建,活動的多樣化、微課微視頻的運用、實驗的操作、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等,都優化著學生學習的方式,優化著課堂模式,讓物理課堂有趣、有味、有效。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應站在新課改的高度,不斷探討新方法、創新教學思路,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學生,健康成長,最終實現有效課堂的打造,促學生全面發展、核心素養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高嵩,劉夢茹,潘增余.初中物理智慧課堂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的設計[J].? 教學與管理. 2018(01)
[2] 李迎霞,代曉會 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研究——以“汽化和液化”為例[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