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枋卉
摘 ?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也更加注重美術教學的效率,教師也在積極地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希望能夠以更加有效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雖然當前很多美術教師都做出了一定的改變,但是在美術教學中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有著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師更努力地去克服,提高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美術;教學方法
小學美術作為小學階段必須要學習的科目之一,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美術學習是一種發現美、感受美的過程,它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小學生來說,美術課程不僅很有趣,也比較地簡單,所以總是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將自己的想法通過畫作表現出來,是找他們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當前小學美術教學的現狀
在當前的美術教學活動中,一些教師依舊受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導致教學的有效性不高。對于學生來說,他們也會順應家長的要求,[1]將文化課放在第一位,認為美術只是用來娛樂的科目[1]。小學生是社會未來發展的希望,同時小學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采用更加有效的方法,關注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的愛好。只有教師深入地了解美術教學的結構,才能夠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但是當前不僅是家長和教師,很多學生也不重視美術的學習,只是將對美術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地進行探索,而且當前很多學校還存在著美術課程安排不合理的情況,甚至一些學生一個星期才有一節美術課程。所以想要改善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從基礎的理念開始做起,轉變自己的教育思想。
二、新課改下美術教學的方法
(一)引導學生接近大自然
美術課程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它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一樣,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去和大自然進行接觸[2]。當前很多學生都像籠子鳥,沒有機會去和大自然進行親密接觸,實際上小學生是非常渴望到大自然中去觀察花花草草的。教師要組織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去接觸大自然,學生在接觸大自然的時候,不僅能夠學會去尊重大自然,也能夠產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雖然每一個版本的教材中都會涉及到自然的課題,內容也大同小異,但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卻可以不同,關鍵是要看教師如何去拓展。[2]比如對于小樹葉,教師就可以利用它來開展多樣化的美術活動,像樹葉貼畫、拓印等等,還可以利用樹葉增添出各種圖案,甚至可以用樹葉來做衣服等等。簡單的課程通過教師的拓展,就可以變得更加有趣,激發學生的興趣。當教師從教材中挖掘的教學內容越多,學生就能夠學習和掌握的知識也就越多,從而更加喜歡美術這門課程。
(二)收集生活中的小細節
人們的生活往往是由很小的事情構成,但是這些小事也是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如果能夠將生活中的小細節用畫畫的方式記錄下來,往往能夠讓我們感覺到生活的趣味。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來觀察生活中人們刷牙洗臉這些事情,因為有了相關的生活經驗,這些事情又是學生熟悉的,所以畫出來的事情也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能夠有很好的效果。在當前的美術教材中也有很多這樣的內容,需要教師更加地重視。
例如在教學“家務活”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來畫一畫自己生活中看到父母干家務的場景,描繪其中的細節,引導學生感受家長的辛苦。還有在“畫汗衫”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出發[3],除了讓學生用作業紙進行作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舊汗衫上進行作畫,最后再鼓勵學生穿著自己畫的衣服進行表演。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夠讓學生走進生活,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創造的樂趣,喜歡上美術這門學科。
(三)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加入多種感官體驗,往往能夠讓學生創作出更加獨特的作品出來。實際上學生所有的情緒都可以成為畫的內容,這不僅是學生創作的源泉,也可以幫助學生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緒。
例如在教學“畫情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用多樣化的方法和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從而讓學生學會欣賞和發現情感的不同表達方式,學會用不同的色彩和點線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3]比如紅色會讓人感覺很興奮,藍色讓人感覺很安靜,而隨意畫出來的一些點和線,都可以是內心情緒的一種表達,不管是平靜還是悲傷,都是可以用線條和顏色表現出來的。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美術作品是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追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四)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高效率的美術課程不僅需要教師的用心安排,也需要學生的參與,所以想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實現高效的互動,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發展。
首先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美術學習的重要性,主動地進行學習。其次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靈活地選擇教學環境,確保學生的創作環境帶有一定的啟發性。再次教師要及時地關注學生合作的效果,并總結相關的問題,給學生一定的指導,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科學的引導下產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為之后的美術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教師要將美術教學和其他學科教學聯系在一起,因為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他們的接受能力往往比較弱。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調節好教學的速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加強美術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粘合度[4]。例如教師可以將語文等學科融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中來,[4]通過美術展示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對語文、英語故事進行描繪,從而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美術領域的魅力。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利用畫筆來表現“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畫出來的形式可以是四格漫畫,也可以是由塑料瓶制作成的小玩具,再或者是一些趣味手工畫,作品的形式可以多樣化。
三、結語
總而言之,新課改的美術教學可以讓學生更親密地接觸藝術,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美術課程開展的質量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之后的發展,需要教師加強重視,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活動。教師還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利用美術的魅力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祥.試論新課改下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方法[J].初等教育,2017(10) .
[2]王雁雪.新課改下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方法與對策[J].初等教育,2018(2) .
[3]袁惠.新課改下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方法與對策[J].初等教育,2013(7) .
[4]鄧榮林.以趣激學 以樂促學——淺談新課改下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J].初等教育, 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