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嫦

【摘要】2017年版新課標明確把“思維發展與提升”作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四個方面內容之一,語文高考也非常注重對思維的考查。在此背景下,語文教學要發展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就顯得尤為重要。閱讀作為語文的學習的基礎,要發展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就要從閱讀開始。
【關鍵詞】《活著》思維導圖;發展提升;思維品質
縱觀2017年版新課標及高考考綱,未來高考對思維的考查將是一個重點。
那么思維是什么?思維就是主體對客體進行深入思考的一個過程。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短時間內接觸不同的客體,而我們老師則需引導學生對所接觸的客體——即閱讀對象進行深入思考——撰寫讀書報告。但我這里所說的讀書報告不是單純文字性的讀書報告,而是讀書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它對人類大腦思維的開發與品質的提升有重要的功用。
為此,筆者以《活著》為例引導學生如何開展讀書報告——繪制讀書思維導圖,借此圖文并茂的思維導圖來發展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以下以小說《活著》為例,說明如何通過繪制讀書思維導圖來開展讀書報告。
如上圖,思維導圖可以設計5個主題內容。設計這五個板塊內容重在引導學生對整本書內容進行整體把握,適用于初開展整本書閱讀的學生。
一、對話作者:這一主題內容是引導學生在展開閱讀前,先通過作品的標題、序言、目錄及對此書的相關了解,設計一些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閱讀。例如,帶著問題“如何活著”讀書,讀到富貴因好賭而導致家庭破產時,可能就會假設“如果富貴換一種活法,那將會怎樣?”……如此可以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聯想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二、人物關系:設計這樣一個主題,旨在讓學生通過梳理書中人物關系,更好理解書中情節的邏輯關系。這對閱讀人物關系復雜的長篇小說尤為重要。小說的人物關系是建構情節的載體。因此,梳理人物關系,就是利用人物間的關系,把小說的情節簡單串聯起來,有助于對小說故事情節的理解,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概括思維。
三、導致富貴苦難命運的主要原因:此設計,主要是發展和提升學生的分析思維和概括思維。在這一主題中,學生要填寫好它就必要綜合考慮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家庭關系以及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等因素,需從外因內因兩個角度進行思考分析。
四、作者想要傳遞什么:這一部分是對作品主題的發掘與概括,主要是發展和提升概括思維。主題是作品的中心思想,是作品精神核心所在,也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社會現象的反映和認識,是作者想要傳遞給讀者的主要信息。讀文學作品就必須懂得概括作品的主題,這樣才能到達閱讀的主要目的。
五、由此及彼:主要是促進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概括和思考,發展和提升學生的概括思維、聯想思維和對比思維,這有助于寫作素材的積累和運用。
通過繪制這樣一份形象的讀書思維導圖,學生不僅可以對文學作品有了較為整體把握,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并且積累了相應作文的寫作素材,最重要的是可以培養他們多方面的思維能力,發展和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