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潔
摘 要:新課標認為,高中階段的學科教學應積極走出基礎知識本身的限制、著眼于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育,積極發展其除學習基礎知識以外的其他能力。文章從該背景出發,圍繞歷史學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路徑進行了討論、并結合現實情況做出了反思,希望能夠以自身有效經驗為同仁們開展更加高質量的教學工作帶來新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實踐與反思
引言
自新的課程改革被落實以來,基礎教育就開始關注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使學生在積累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更好的學科素質與學習能力已然成為了教師們的新追求。就歷史學科來說,其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不僅包含基本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還包括時空觀念、歷史理解、辯證分析等。這也就意味著,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主動結合上述內容設計更全面的教學目標并尋找更有效的教學路徑,同時在不斷的反思中完善教育方法、科學教導學生。
一、以生為本,關注體驗
一直以來,在基礎教育工作中,我們都在強調一件事情——越是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越能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進而讓他們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并獲得提高。但是,在過往的教學活動中,大多數高中歷史教師對此都不是十分的重視,甚至依舊有一些教師以“應試”為根本目標,只是向學生機械性地灌輸知識并提出強制性的記憶要求,并不關心他們是否能夠在“學”都能過程中感受到快樂以及屬于歷史知識的獨特魅力。久而久之,學生必然會在被動、枯燥的學習模式下逐漸降低學習熱情,其核心素養發展目標也就難以實現。這也就意味著,以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為指引,教師首先要做的一個轉變,就是重新建立“以生為本”的意識,關注他們的學習體驗,并根據其體驗反饋不斷調整“教”的方式方法[1]。
二、走出教材,合理拓展
即便國家教育部門在修訂教材時已經絞盡腦汁地將真實、有價值的歷史知識呈現在了文本當中,但由于教材篇幅存在限制,學生能夠從文本中獲取的知識不免是有限的,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問題出現——若師生始終是圍繞教材探索歷史知識,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難免會呈現出一定局限性特征。因此,為更好地培養高中生的歷史學科素養,教師應正視拓展教學的積極作用,主動走出教材、合理拓展“教”和“學”的內容。
例如,在人教版高三選修3《和平與發展:當今世界的主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走出教材,以國際社會存在的“和平發展”現實關系和“戰爭迭起”等紛爭波動為話題,引導學生對當今國際社會“和平與發展”交往主題的不斷變化展開討論。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在教材之上,通過不斷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歷史知識的痕跡、并調動自身思維感受分析其背后的深層情感含義,學生不僅可以對知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也更容易深化核心素養。
三、鼓勵自主,合作學習
新課標始終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認為只有讓他們自主感受知識的生成過程、才更有機會培養其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從該理念出發,在講授歷史知識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教師應積極鼓勵他們自主探究知識。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已經具備較為豐富的知識積累和學習經驗的高中生,在完全獨立的自主學習活動中,也會出現陷入思維誤區的可能。此時,為更好地將其思維帶到正確的軌道當中,構建小組合作學習新模式就是個不錯的選擇[2]。通過小組合作,在與其他人的思維碰撞中,以生生互助為支持,學生不僅可以繼續提高自主與合作學習素質,也能實現核心素養的積極發展。
例如,在人教版高三選修3《曲折的中東和平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先將學生按照能力水平、核心素養的差異分成不同的小組,鼓勵他們遷移“中東問題的由來與發展”學習經驗,自主探索新的知識。這樣一來,對于在合作中自主探究到的知識,他們的記憶會更加深刻,核心素養自然會伴隨著知識的夯實和合作探究中的深度自主學習而得到提高。
四、重視總結,導圖復習
總結能力和復習習慣不僅是學生需要在基礎學習階段需要形成的能力素養,更是能夠支持他們在步入社會后更好地參與生活和工作的一種素質。一旦在學歷史的過程中形成了良好的知識總結和復習習慣,他們就會不斷回顧所學內容并加深知識記憶,進而將知識水平與知識梳理能力均提升到新的高度之上。尤其是借助思維導圖工具帶領他們總結知識,可以使其在導圖思維的支持下在頭腦中建立起更加完整的思維體系、形成更加清晰的知識脈絡。此時,伴隨著思維的不斷發展和知識的越來越完整、豐富而到來的,就必然是核心素養的深化[3]。
例如,在人教版高三選修3《第二次世界大戰》教學結束后,教師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帶領學生按照事件發生順序,從“世界大戰開始前的經濟危機”、“世界大戰爆發”到“擴大”、“轉折”、“結束”逐步總結知識。這樣一來,學生頭腦中的事件發生順序更加清晰、空間觀念逐漸形成,核心素養的深入發展也就有了更多支撐。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培養高中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并非在朝夕之間就能夠實現的,而是要經歷漫長的實踐和調整。而在課堂上采取以生為本、教學拓展、合作學習、導圖復習等手段引導學生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積極主動,更是能夠在夯實其基礎知識水平的前提下,進一步拓寬他們的歷史眼界,對發展其核心素養大有幫助。教師應對此形成科學的認識,積極在日常教學活動對上述方法展開實踐,并借助對實踐成果的不斷反思調整實踐方法、完善教學策略,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促進其在歷史學習領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謙.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的培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9,S2:22-23.
[2]趙紫薇.關于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思考[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0:107+109.
[3]王珩.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對策探析[J].才智,2019,30:73.
浙江省柯橋中學? 3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