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燕燕
摘 要:加強基層黨校教師隊伍建設是提升干部教育培訓實效、推動科研成果服務黨委政府決策至關重要的環節。文章以D市委黨校的實踐為例,認為地市黨校教師隊伍在層次結構、教研經驗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不足,提出應通過人才強校戰略、加強業務培訓、搭建鍛煉平臺、健全管理機制等措施,進一步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關鍵詞:黨校教師;隊伍建設;綜合素質;路徑探究
一、D市委黨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
D市委黨校自上世紀90年代末組建以來經歷過二十幾年的發展,目前綜合實力在江蘇省13個地級黨校中位居中游。在師資結構上,D市委黨校曾面臨著教師隊伍青黃不接的問題:截至2011年底,全校共有3名教授,5名副教授(其中2名已退休),12名講師,其中,在2011年招錄了首個碩士研究生,年輕教師相對缺乏。在內部管理機制上相對松散,競爭激勵機制不足。在培訓業務拓展上,側重于一般的學歷培訓和市內黨政干部的教育培訓,與先進地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為此,D市委黨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采取公開招聘、引進人才等辦法,解決學歷層次不高、年齡結構斷層問題。二是引入競爭機制,調動教師隊伍潛心教研的積極性。三是豐富教育培訓業務,有效提升了區域影響力。
二、D市委黨校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短板
(一)師資隊伍結構不盡合理
追本溯源,黨校也是學校,教學、科研、咨政是主業。但是黨校又不是一般的學校,黨校教育培訓對象也不是一般的學生,這樣的“不一般”對黨校師資的要求也不一般,特別是需要有一支層次合理的教師隊伍。而從D市委黨?,F有的師資結構來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一,D市委黨校教師隊伍面臨“老中青”斷層現象。這一方面造成“老、中”教師壓力大,影響其更好地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年齡相近,難免造成青年教師在職稱評定和職位晉升中面臨較為激烈的競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等方面競爭過于激烈,影響了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二,從教研質量和教學效果的角度看,D市委黨校高層次學科帶頭人較為缺乏,具有高級職稱的專職教師偏少,講師及以下職稱的老師比重偏大。其三,專職教師占整個教師隊伍的比例低。截至2019年9月,D市委黨校共有政法教研室、經濟教研室、黨史黨建教研室和公共管理教研室四個專職教研室,專職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7.7%。
(二)教學實踐經驗有所不足
黨校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黨校教師除了應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外,還應具備較為豐富的實踐知識。但是從D黨校目前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一些教師對黨校的性質還缺乏足夠的認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黨校教師來說,首先要做到自覺堅持黨校姓黨、黨校教師姓黨。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一部分年輕教師都是從“校門”直接進入“校門”的,對黨校教學的認知也僅僅停留在是知識的講授,對如何用學術講政治還缺乏深刻的認識。第二,一部分教師缺乏社會實踐鍛煉,出現“倒掛現象”。D市黨校的教師隊伍普遍年輕化,其中80后占57.7%,90后占19%,但從教師社會實踐年限和工作經歷的角度看,有過學校以外工作經歷的教師占比只有38.4 %,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明顯缺乏。
(三)科研成果轉化利用不足
決策咨詢研究是黨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加強決策咨工作也順應了中央、省、市和地方建設新型智庫的新形勢。近年來,D市委黨校教研人員的科研水平有了明顯提升,但科研精品比較匱乏,能進入市委市政府決策的課題成果相對較少。部分教師重視科研成果數量,相對忽視了科研質量,特別是在學術成果、智庫成果方面,缺乏精品力作,基于生動實踐的理論創新、決策創新成果不多,科研成果轉化利用不足。
三、加強D市委黨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路徑
(一)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發展教師隊伍中堅力量
黨校發展之要,重在隊伍、重在人才。要推動黨委政府將黨校招聘計劃納入人才引進規劃,從高校優秀畢業生中招錄青年教研人員,從高等學校和其他部門引進符合黨校教研要求的優秀人才,充實專職教師隊伍。要以精品課程和重大科研項目為依托,重點培養一批科研能力強、學術水平高、教學業績突出的青年教師。要進一步完善教學名師、社科英才、黨校精品課等評先樹優機制,加強拔尖人才、學術領軍人才培養。要打破各種壁壘,建立人才流動的“旋轉門”,積極探索建立黨校與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其他機構之間的經常性人員流動制度,促進黨校和政界雙向互動,增強黨校教師崗位的吸引力,讓黨校這個陣地變成為人們競相實現自我發展的平臺。[1]
(二)加大業務培訓力度,提升教師隊伍教研素養
黨校教師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善于攝取各種專業理論知識。但是黨校教師要避免從“學校門”到學校門”或者“只在案頭,不下田頭”的情況,就要既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還要對社會現實和實際情況知深、吃透。[2]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先學一步、學深一層,突出抓好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建立導師制度,借鑒高等院校 “導師+學員” 式的新型研究生培養方式,積極選拔一批高素質、業務精、本領強的領導干部和骨干教師擔任導師,實行老教師上示范課向青年教師傳授經驗,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加以指導,形成一個老教師帶幾名青年教師,積極發揮“老帶青”的傳幫帶作用。
(三)搭建實踐鍛煉平臺,優化教師隊伍知識結構
毛澤東同志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曾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說明實踐是認知事物的重要途徑。黨校也要通過實踐調研鍛煉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要鼓勵教師深入基層開展調研活動,選派年輕同志和業務骨干到市縣政府部門和城鄉基層掛職鍛煉,積極參與黨委政府重要文件起草和重大課題調研。要根據教學任務和形勢需要,推動建立調研聯系點、實踐基地、教學基地,為教師參與校外宣講提供實踐機會,豐富其課堂教學案例。
參考文獻
[1]張青媛.黨校姓黨根本原則下的區縣黨校師資隊伍建設對策[J].資政研究,2017(2):85.
[2]陳高英.全面加強新時代黨校教師隊伍建設[J].福州黨校,2018(3):6.
(作者單位:中共泰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