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杰
摘 要:通過對兩次繪本課教學流程的回顧與反思,本文清晰地展示了筆者兩次繪本課的理論流程和教學后發現的不足,并對流程優化及相關問題的解決進行了辯證思考。繪本課磨課不僅是對本節課內容的研究,更是由之引出對繪本課教學模式的認識和理論跟進。本文進行了將教學繪本轉向生活故事的演繹以及由續編和創編故事以提升學生參與度的深入思考。
關鍵詞:繪本教學;磨課;教學活動設計
一、背景介紹
本節課選自國際兒童文學大師及繪本專家Eric Carle所編寫的一部英語繪本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too.其教學內容為動物相關單詞kangaroo、penguin、swan、dolphin等,一般疑問句“Does a kangaroo/ giraffe/ lion….have a mother too?”及其肯定回答“Yes! A … has a mother.Just like me and you.”教學知識和技能目標是使學生能聽說讀寫有關動物的單詞和掌握一般疑問句的用法,并能運用所學的動物單詞和句型開展對話和續編故事的活動。為打破傳統教學固有上課模式,開闊學生的眼界,筆者嘗試選擇繪本進行教學。
二、磨課過程
(一)第一次教學及反思
1.運用視頻,提升興趣,呈現話題
上課伊始,教師緊扣動物和母親話題,運用日歷圈出母親節日期、一個與母親節祝福相關的視頻、《瘋狂動物城》視頻片段和快速反應課前游戲,為本堂繪本課有關動物的生詞和一般疑問句的問答做鋪墊。
2.依次導讀,新授句型,理清脈絡
【活動1】Know about the author and the cover
教師將繪本作者Eric Carle及其代表繪本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The Very Busy Spider呈現在PPT上,告訴學生這個作者還編寫了一本和動物、母親相關的繪本——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too,并幫助其解決繪本封面的單詞和標題。
【活動2】Listen and Answer
首次完整輸入繪本,自學聽音回答問題:
Q1:How many animals?
Q2:What are they?
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后,已熟知此繪本里講述了11種動物,梳理故事脈絡,感知新句型.然后,學生提出疑難詞匯,教師幫助其掃除詞匯障礙。
【活動3】Whats missing游戲
學習生詞和新句型之后,教師設置了Whats missing游戲,想一想哪個單詞走丟了,檢測前面學習的四個動物單詞。寓教于樂,鞏固新學單詞。
【活動4】Listen and Follow
學會新單詞和句型以后,教師設計了聽音跟讀的活動,讓學生帶動作有感情地模仿語音語調,進一步熟悉繪本內容。
【活動5】Retell
聽音排序后,學生大致理解了故事內容,能根據排序后的答案對繪本內容帶動作進行完整地復述。
【活動6】Brainstorm
復述故事后,教師設計了頭腦風暴游戲,讓學生根據圖片搶答,檢驗學習效果。此環節出示的圖片有bird、dog、cat三種動物。
3.說寫并舉,綜合運用,檢驗輸出
在拓展環節,教師依據母親節主題設計了續編繪本的任務,讓學生參照原繪本的風格,續寫故事并展示。
課后反思:
聽課教師認為,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題明確,思路清晰。但仔細分析后發現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教師控制課堂,削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節繪本課基本以教師為中心,沒有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2)教學環節繁雜,時間嚴重不足
整個教學過程完整輸入繪本內容3次,1次為聽力4分鐘,總共耗費12分鐘,教學環節繁雜,時間嚴重不足。
(二)第二次教學及反思
1.緊扣話題,刪繁就簡
課前運用日歷、母親節視頻、《瘋狂動物城》視頻和快速反應復習動物單詞游戲,經過研討和思考,刪去日歷和《瘋狂動物城》視頻片段。
2.增加活動,鞏固知識
第一,讀中處理生詞和句型后,教師增加了小組內讀單詞和句型的活動,小組成員間互幫互助鞏固知識。第二,將聽音跟讀和復述故事合二為一,以免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第三,聽音排序,讓一位學生上講臺將圖片排序,其余同學在導學單上完成,這樣做之后能讓學生根據黑板上的動物圖片排序結果對繪本進行復述,更加簡潔直觀。
課后反思:
與第一次教學相比,本次授課基本能在40分鐘內完成,學生對單詞和句型掌握熟練程度較好。同時出現了更深層次的問題:
(1)缺少新授句型真實操練場景和對學生思維發展引導
整個教學活動都與文本主題有關,使活動內容和過程單調重復。
(2)拓展運用環節時間不足
由于學生語言知識儲備不足,新授句型運用不夠熟練,加之拓展運用環節時間只有5分鐘,導致在續編繪本和表演展示環節經常犯錯,無法有效檢測學生的書寫表達。
三、感悟與啟發
(一)將文本故事演繹成生活故事
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闡述、感受、體悟閱讀材料(蒙學瓊,2011)。英語繪本教學需要教師通過模擬情景以及學生不斷的行為體驗和心靈體驗,生成一個深度卷入、思維綻放的教學形態。面對這樣的要求,教師需要具有深度剖析文本、準確把握學生水平、靈活駕馭教學的能力。
(二)續編和創編故事,促進主動參與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對故事內容的分層次理解、板書提示、已有故事書讓其主動選擇對故事進行續編或創編的任務(如表演、寫作、畫畫),在寬松的氛圍中進行自由表達。以學生喜歡的展示形式,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蒙學瓊.2011.在Reading Circles閱讀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4):25-29.
[3]李雪.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策略研究[J].現代交際,2019(14):176-177.
(作者單位:重慶市沙坪壩區康居西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