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芳
摘??要:我從教二十二年,多年擔任六年級畢業班數學教學工作,新接班常常會遇到一些學困生,這是很常見的。同這些學困生一起討論:為什么同樣學習這么長的時間,與好的同學相差幾十分呢?如何轉化學困生,是我們教師面臨的一致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困生轉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1-0145-01
1.幫助學困生樹立能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針對學困生大多很自卑,沒有自信心的情況,我把幫助孩子樹立能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作為轉化學困生的首要任務。
我告訴學生,根據有關研究部門調查,超常兒童僅為2%左右,智力缺乏的兒童僅為3%,大部分學生的先天差異不相上下,之所以后來有較大差異,是由于“學困生”知識缺漏太多,沒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造成的,只要方法得當,差生也能聰明起來。我還找來一些小時候智力并不好的杰出人物的故事講給學生聽,例如,達爾文、愛迪生小時候都被老師和同學認為是笨蛋,但是最終,他們都為人類做出杰出的貢獻,成了世界聞名的人物。我還告訴學生,據科學家研究表明,人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如果人的大腦潛能充分發揮出來,一個人的大腦可以記憶相當于幾億冊書的知識量。我們應該堅信,書本上的重點知識只要肯去認真記,都能記得住。
2.課堂上多給學困生一些機會和關注
學困生由于原來的基礎太差,教師在講課時,又不可能為了他們就放慢教學速度或過多地降低全班授課的知識起點,因此,對于這部分學生,為了不讓他們由于上課聽不懂,又重新喪失學習的信心,我會對這些學困生給予更多的關注。我經常會設計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們來回答,并鼓勵他們說,回答錯了也沒關系,我們就是不懂才來學的。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我會盡量設計層次不同的練習,學困生只要完成基礎題,當學生做題時,我主要會關注學困生,使他們得到及時地輔導,這樣一節課下來,基礎的知識學困生基本上能掌握。
3.幫助學困生查缺補漏,找到數學知識的“短板”
“水桶理論”認為:一只桶能裝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塊板決定的。如果能加長短板,水桶的容量就能大幅度提高,加長短板比造一只新桶容易得多。小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都是呈“板塊結構”,即使數學很差的學生,也應該只是其中某些部分沒學好,不會是一無所獲。我認為,要想轉化“學困生”,幫助學困生查缺補漏,找到數學知識的“短板”,才能做到缺什么,補什么。通過把錯題歸類,查找出“學困生”數學知識的短板,然后有計劃地幫助他們把“短板”補上。
4.課后耐心幫助學困生補課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教學水平再高,面對班上五十幾名智力水平不同的學生,課堂上既要滿足優等生吃飽,又讓學困生消化得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對于學困生,教師必須利用課余時間給予必要的補課。我擔任數學教學工作二十年,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給學困生補課。在檢查課堂作業和批改作業和試卷時,我都會準備一本“錯題記錄本”,隨時把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記錄下來,利用活動課或放學的時間,有針對性找來兩三個同學幫助他們把掌握得不夠的知識及時補上,有時,利用課間幾分鐘,采用面批作業的方式,幫助學困生糾正錯題,這種方式效果好。
5.幫助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據我觀察發現,學困生有一個共同特點,課堂上愛講閑話、做閑事、亂閑思。別的同學在認真聽課時,他在那說笑話、說和上課內容無關的話,或者在課堂上疊紙船、畫畫等,有的聽著數學課,眼神呆滯,想到喜歡玩的游戲上了。針對學困生的這些不良習慣,我先讓他們認識到“三閑”的害處,上課時時刻提醒他們坐姿要端正、眼睛注視著老師、要學會注意傾聽老師和同學的發言,積極思考并參與問題的討論,這樣“三閑?”就無機可趁,專心的習慣就逐漸養成了。同時,我還要求學困生:學新知,先預習;做作業,先復習;打草稿,要有序;錯題本,防錯題。這樣嚴格要求一段時間,學困生的成績就會因為好習慣的養成而得到提高。
6.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喜歡數學課
精心備好每一節課,通過有趣的游戲,精彩的故事,直觀的教具和通俗易懂的語言,使學生消除對數學的畏懼感。在上《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用唐僧師徒分西瓜的故事引入,讓學生聽得入了迷。在上《角的認識》時,我用塑料吸管和硬紙條做成活動角,使學生很直觀地了解角的特點。在上《圓的認識》一課時,我用硬紙板分別做了圓形車輪和方形車輪讓學生體驗,讓學生明白了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使數學課變得通俗易懂。
7.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與家長齊抓共管
學困生最大的弱點就是不自覺,做事拖拉。推一下,動一下,不推不動。在學校有老師和同學督促,回到家?,就靠家長的監督。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給每個學困生建立一份家校聯系卡,在學校,老師和同學協助他們把當天學的新知識、作業內容、進步的地方、不足的地方都記錄在家校聯系卡上,這樣便于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內容,利于家長對孩子進行輔導,同時家長也可以把在家里輔導時發現的問題通過家校卡轉達給老師,這樣做,堵死學困生拖拉的后路,久而久之,學困生就會因養成習慣而忘記拖拉,也就不會再欠交作業了。
通過以上七個方面的措施,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幫助學困生查缺補漏,耐心輔導,幫助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給學困生一些機會和關注。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好每一節課,通過有趣的游戲,精彩的故事,直觀的教具和通俗易懂的語言,使學生消除對數學的畏懼感,幫助學困生樹立能學好數學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