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進
摘 要:新中國成立以來,法律在我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給人們帶來了更大的民主自由。改革開放以來,法學界一直致力于完善我國法理學話語體系,頗有成效。但是僅僅只做到這點是不夠的。本文從中外語義分析法理學體系的局限與缺陷入手,探討如何構建中國實踐法理學的話語體系。
關鍵詞:構建;實踐法理學;話語體系
1 中外語義分析法理學話語體系的局限和缺陷
談起中國的實踐法理學必然離不開談外國的實踐法理學話語體系,因為當代中國的語義分析法理學方面的內容主要是繼承了蘇俄法學的學說,而前蘇聯的法學體系實際上學習歐美法學,這就意味著當代中國語義分析法理學的局限性的時候,必須要結合歐美法學的發展,才能看到其本質。
1.1 語義分析上
用一個簡單的成語打比喻,空穴來風,原意指的是有了洞穴才會有風,后用來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并不是毫無道理的,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今天空穴來風在大多數人的理解與運用中更像是一個貶義詞。從這個簡單的比喻可以看出來,詞匯的內容與代指范圍不是固有的,而是不斷變化的。對于法學來說也是如此,法學語義分析的主要對象是法學的基本概念和制定法,裁判文書中的名詞術語或語句,但是任何概念上的東西,都是非常主觀的東西,這就注定了人們對語義的分析,是一個變化的過程。即使在現階段語義準確無誤,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必然會落后于法現象的發展變化本身,所以就會產生一種法律嚴重與生活現狀脫節的弊病。
1.2 與實踐脫節
以實際生活為例子,中國國家機關的法律表現是權力,權力是較權利來說更為突出的現象。但是在語義分析法理學中,權力實際上卻是一個邏輯地位比權利要低得多,也沒有集中做理論闡述的概念。然而在實際的生活中,權力與權力的范圍,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權力主體來單方面決定的,并且在特定的政治環境下,權利很難制約權力。這其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就是,單純按照語義去分析法理學本來不是什么問題,但是與實際生活相違背時,實用性就大打折扣。這歸根結底是因為不少法理學概念,不以準確反映法律生活為基準和依據,也不接受法律生活實踐的檢驗。
1.3 浮于表面
現階段語義分析法理學還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缺陷,就是很多人在做語義分析的時候,總是浮于法律生活的表面,抓不住更深層次更本質的內容。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法理學話語體系僅僅只是將現實的生活看成是對概念,名詞專業術語,法律條款進行語義分析的背景,或者是上下文。這里面存在嚴重的邏輯錯誤。法律話語體系正是因為服務于法律現實生活,才有了不同的專業術語,有了法律條款。而不是依靠著這些法律條款,法律現實生活就可以平穩的運行。因為邏輯關系混亂,所以現階段中外實踐法理學話語體系存在著不少的缺陷。
2 如何構建中國實踐法理學的話語體系
如果在實際的運用中語義分析法理學并不符合中國的實際國情,那么想要推動我國法律的發展,必須要創造出更好的替代品,也就是所謂的實踐法理學。實踐法理學是以我國實際國情為基礎的,比起語義分析,具有更強的實用性。
2.1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我國一直在不斷借鑒國外先進的法律經驗,所以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我國法律的發展應該要始終以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國的與歐美國家在法律的發展上,以及文化經濟上本來就存在非常大的差異,這可以說是不同的社會制度或者是文化習俗決定的。這也表明這些差異和語義分析法理學上存在的不契合,很難在磨合中變得完全與我國的國情匹配。所以在構建實踐法理學的話語體系上,我國首先要堅持從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出發,借鑒西方文化中的精華部分,但必須對話語體系進行反復的度量和裁剪,讓其成為推動我國實踐法理學話語體系的積極力量,并且服務于我國的特色法制道理的建設。
2.2 加強法學研究與法學教育
構建中國實踐法理學的話語體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很長時間來沉淀,更需要加強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作為重要的保障。一方面加強法學研究,不是簡單地讀幾本關于法律的學說與著作就能夠在構建話語體系上提出有建設性的看法和意見,它還需要長期學術研究的長期積累,需要研究主體的不斷努力。
另一方面加強法學教育是構建中國實踐法理學話語體系的保障,我國之所以長時間一直都在借鑒外國的先進經驗,歸根結底是因為外國的法學經驗比我國豐富,研究程度也比我國深入,所以要構建中國實踐法理學的話語體系,首先要培養一批法律專業人才,依靠專業人才,不斷地構建我國的話語體系。
2.3 提倡創新型話語思維
我國的基本國情與政治制度與西方國家存在根本上的不同,一方面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不同民族有屬于自己的不同文化。另一方面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人民擁有高度的自主權。這些不同的地方,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國法治話語體系的特殊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創新成為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口號,傳統的語義分析法理學話語體系必須要以實踐為主,轉變為實踐法理學的話語體系,創新型的話語思維,可以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法制建設。
首先實踐法理學的話語體系應該要做到對外開放。不得不承認我國的綜合實力一直在不斷提升,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逆,所以法律作為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必須要積極對外開放,借鑒西方的成熟經驗,與我國的實際國情相融合,整理出一整套新型的話語體系。
其次是面向未來。中國實踐法理學應該要具備較強的歷史責任感與前瞻性,在構建我國社會主義實踐法理學的話語體系的時候,既要能夠為當下中國法治道路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與現實解說,又要為我國未來經濟升級轉型實現后的法治社會提供恰當的預期,做好引導的作用。
3 總結
構建中國實踐法理學的話語體系,首先要從我國的實際國情出發,分析我國與外國的不同之處,然后通過加強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為我國構建實踐法理學話語體系做保障,最后是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創新話語思維。只有這樣循序漸進,才能更好地構建我國實踐法理學的話語體系。
參考文獻
[1]陳金釗.面向法治話語體系建構的中國法理學[J/OL].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0(01):1-8[2019-12-01].
[2]陳金釗.法理學之用及其法律話語體系的建構[J].法治現代化研究,2017,1(03):95-109.
(作者單位: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