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振坤 石京杰 李楊 徐敏 林偉
摘 要:現在教學理念正逐漸由單純的教師教授轉變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設計時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各種素質的提升。同時,新技術的出現大大方便了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本文以汽車維護中發動機機油更換任務為例,采取多種教學手段與教學工具組織課堂教學,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提升了學習效果。本課程實例對組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程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汽車維護 教學設計 仿真 翻轉課堂
Teaching Design of Engine Oil Replacement Task in Automobile Maintenance Course
Chi Zhenkun,Shi Jingjie,Li Yang,Xu Min,Lin Wei
Abstract:Nowadays, the teaching concept is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being a mere teacher teaching to promo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Teachers focus on improv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lassroom design, and various qualities are improv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emergence of new technologies has greatly facilitate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learning. This article takes the task of replacing engine oil in automobile maintenance class as an example, adopts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tools to organize classroom teaching, mobilizes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and improves the learning effect. This course example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course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car maintenance, teaching design, simulation, flipped classroom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企業對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這促使了學校教育更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將學生變為學習的主體,是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最有效方法。因此,現在課堂教學形式多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學生利用現在多種學習手段與工具,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實現知識、技能與素質的提升。下面以“發動機機油更換”為例,分析現在常用教學方法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教學內容“發動機油更換”為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高職大二學生專業課程《汽車維護與檢測》中二級維護重要操作的內容。是汽修從業人員主要工作內容,是學生需要熟練掌握的基本操作。
現在的高職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嘗試新鮮事物;善于表達自己意見;具有良好的理解思維能力及較強的動手能力的優點。但同時存淺嘗輒止不能深入研究,不愿反復練習;自主意識強,缺少團隊合作意識;操作規范性與熟練度不足的缺點。通過本次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掌握更換機油所需的理論知識并能熟練的完成機油更換的操作技能;在學習過程能夠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團隊合作,鍛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養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 教學設計
課程內容包括發動機機油相關理論知識與發動機機油更換操作實踐兩部分內容。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在于為車輛選擇合適的機油以及規范化的完成機油更換工作兩部分內容。所以課程將6課時的內容分為理論教學部分和實踐教學部分。
1.1 理論教學部分
為車輛選擇合適的機油這部分內容涉及到機油的使用要求與機油規格等知識點。這部分內容偏向理論,如果按照以往教師灌輸式教育方式教學,那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不會太高,課堂的參與度與課堂氣氛也不會太好。所以這部分內容采用了“行動導向教學法”,課程設計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學生由被動學習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知識,教師在這部分教學過程中只完成引導與總結的作用。以如何選擇合適的機油為例,整個教學過程包括課前預習,課上匯報,課后鞏固幾階段。
1.1.1 課前預習階段
教師根據選擇機油的依據這一知識點,為每小組布置不同車型不同車況的車輛選擇合適機油的任務。其中車型和車況的設置要涉及到選擇機油需要考慮的原則。
學生根據每組不同的任務,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完成選擇機油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產生選擇機油的各種疑問,從而主動尋找選擇機油的依據,初步掌握機油規格等知識點,同時借助網絡獲取他人選購機油的經驗及其他機油相關的知識。
1.1.2 課上匯報
課上教師組織進行小組討論與匯報。各小組將組員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最終確定好機油選擇的結果和依據,然后選擇代表在講臺上向各小組展示自己的結論和選擇依據。在此過程中各組學生能相互借鑒相互補充,完善自己知識的不足。教師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并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使學生的知識點更加完整。
1.1.3 課下鞏固
通過布置新的選擇機油任務,鞏固自學的內容。
通過這種任務驅動,翻轉課堂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加深學生知識的印象,鍛煉學生團隊合作,信息處理的能力。一般理論知識的學習都可以采用這種方式,本課題后面涉及機油更換操作步驟的內容,也采用了此方法。其布置的任務為觀察維修店機油更換操作并進行歸納總結。這樣的任務設置可以促進學生近距離的接觸未來工作的場景,吸收他人的經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1.2 實踐教學部分
實踐教學部分是本門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點。熟練規范的操作是該專業合格工作者的要求。為了得到更好的訓練效果,實踐部分采用了仿真軟件與實車練習相結合的方式。
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多的練習次數,就要借助仿真軟件高效的優點,利用仿真軟件將原本更換機油半小時的工作時間縮短到幾分鐘內。參照理論教學的方法,在練習前學生總結出了機油更換的步驟,利用學校配備的仿真實驗室,反復練習,將操作步驟熟練與胸,為下一部實車操作準備。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觀察到每位學生的操作情況,及時進行指導,糾正學生錯誤的操作,避免實車操作出現問題
實車操作階段采用“四步教學法”。第一步,由教師進行講解,帶領學生回顧操作流程及點評前面仿真練習出現的問題;第二步,教師進行示范,重點在于操作的細節展示,將一些操作技巧與仿真軟件無法模擬的部分進行補充;第三步,學生進行模仿,選擇一名學生,根據之前的仿真練習結合觀察教師的操作試著進行完成更換機油操作;第四步,學生進行分組練習,根據工單,完成訓練任務。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教師負責指導與安全管理,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角色進行練習,通過討論解決遇到的問題,同時完成任務工單。
為檢測學生實訓效果,提升學生練習熱情,同時便于各組分享實訓經驗,最后組織一次小組間PK。學生為爭取小組取得好成績,會不斷的對操作步驟進行討論,總結出更好的操作流程。教師按照評分標準對每組選派比賽人員操作進行打分、點評,學生在觀摩比賽同時可以吸收他人經驗,加深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1.3 教學評價
以往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多采取期末考試的形式,這種評價方式只適合理論課程的教學評價,并不能真正反映實操課程學生技能掌握的熟練情況。因此,結合本次課程行動導向教學法、翻轉課堂及小組學習的教學過程,采用過程性考核更能反映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
為了更準確更全面的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學生的評價采用三方評價方式給出。先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參考依據為自己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操作的熟練程度;第二是小組內的“小組互評”,根據每位組員在完成小組任務中的表現,及訓練效果進行組員間的互評;第三是教師對各小組的學習過程的表現并結合完成材料的情況進行評價。三方評價比例如下:
比例說明:個人評價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夠真實反映自己學習的收獲和不足,但是個人評價主觀性較強,因此占得比例較低。小組互評主要是通過組內的組員間相互觀察與相互對后比能客觀的評價組員的真實表現,同時彌補教師因不能關注到每位學生,導致不能準確評價學生的不足,因此與教師評價同等重要。教師不可能關注到每位學生,為表現公正性,只能對根據小組的整體表現進行評價,可以對表現優秀的小組與個人提出適當的表揚與獎勵,起到一定的激勵效果。教師對每位學生個人的評價只能參考學生課堂表現與提交的實訓材料(實訓情況表、任務書、操作評分表等)進行評價。
2 課堂教學實施成效、反思與改進
相較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行動導向教學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更深刻,知識面的寬度更廣。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小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仿真軟件節省了練習時間提升了練習效率;反復練習,對比學習培養了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選擇機油的原則,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再進一步了解市場行情與積累經驗,就能選擇更加經濟實用的機油;對于機油的更換操作,經過反復的練習,操作基本都能符合規范要求,熟練度有很大提高。
本課程的理論講解部分多采用任務驅動、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對于剛接觸這種教學形式的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課堂參與度高,任務完成效果好,但是如果學生沒有從學期開始適應這種學習方式,學生很快就會對此失去興趣,導致教學效果的下降。因此需要教學方式多樣化,或是任務的設置有層次(例如闖關模式),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翻轉課堂方式往往會導致超出規定的教學時間,這就要求在課堂活動組織流程更加合理。任務驅動難點在于任務的設置,所選任務要結合學生實際需要,包含學生從事相關職業所需的所有知識與技能點。本門課汽車維護涉及知識點與操作過于零散,系統性不強,后續應當將每個維護子項目整合到整車維護任務中,進一步做到“理實一體化”,以實際整車維護案例為任務,這樣才能使學生形成全面的知識結構。
參考文獻:
[1]姜倫.試析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汽車維修專業的教學改革[J]. 現代交際.2018(07).
[2]陳波.高職院校汽車維修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 農家參謀.2019(21).
[3]李琨,王旭,石曉明.基于任務驅動的分組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實訓課教學中應用[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