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若奎
摘 要: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生為本,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初中數學教學來說,要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前置作業是一種經常會被采用的教學方式,是在教師教授新的課堂知識之前,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數學水平進行嘗試性的學習,讓學生提前了解要學的課堂知識,構建數學學習思路,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取得更好的課堂學習效果。目前在數學前置作業的設計布置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就此展開討論并摸索前置作業設計方法,提高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以生為本;初中數學;前置作業
前置作業是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作業,傳統的作業一般都是在課后留置,用于鞏固當堂的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反復練習達到消化吸收的目的,在形式上傳統作業相對比較固定,多是采用做題的方式來進行,而前置作業是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教師只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通過自己的能力開展預先學習,鼓勵學生多動腦動手,活躍思維,對新知識有一個初步的感知,在學生的思想上形成對新知識的印象,再學習起來就會有熟悉感,理解也能更加透徹。生本理念融入前置作業就是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切身體驗,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探究興趣,為課堂教學進一步吸收知識打好基礎。
1 基于生本理念的數學前置作業的設計意義
一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通過課前布置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在課堂教學前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預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通過自我認知對新知識有大概的了解,哪里明白,哪里不懂,這樣課堂上的學習就更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學生也更容易掌握知識的難點和重點。
二是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前置作業相對的比較開放、靈活,不同數學水平的學生對于問題作出不同層次的解答,這是一個數學思維構建的過程,重在求知而不是得果,學生通過前置作業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讓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
三是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豐富課堂學習的資源。生本理念下的課堂資源不僅僅包含了物質形式的各種資源,還包括學生在內,學生的思想就是資源,生本理念通過各種學習資料的拓展和學習方式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積累學習經驗,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這些都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從中受益。
四是能夠提高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深入學科內涵,釋放更大的教育能效。教師是前置作業的主導者和設計者,必須要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來進行適合他們的作業設計,這需要站在學科的高度,把握學生學習特點,根據學科要點來設計問題,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學生容易理解的數學問題,對實際數學問題能看到,能進行探索,能求得解答,作業設計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敏銳的洞察力,有利于教師的能力提升。
2 數學前置作業應用存在的問題
2.1 教師對學生的能力水平不夠信任
站在教師的角度,看待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能力還是存在一些不足的,不夠成熟,大部分的學生學習自覺性、積極性都不太高,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家長和教師共同監督完成作業,如果學生在家對作業放任,則不能達到很好的前置作業的預習效果,而且還會影響后續的課堂教學秩序和課堂知識吸收效果,因此對前置作業的設計通常是保留的態度。
2.2 前置作業設置的內容不夠理想
前置作業的設置需要數學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學科戰略高度,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分層次設計作業,但是一些教師前置作業的設計水平較低,沒有結合學科的特點與學生的水平來進行合理配置,學生面解答問題比較困難,有心無力,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影響教學效果。
2.3 前置作業落實不到位
現有的教學體系對于前置作業的布置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一些教師要設計前置作業只能占用課堂時間來進行解答,如此一來課堂的任務就更重了,無法發揮出前置作業的優勢,另外一些教師不重視前置作業,隨便布置,學生也是敷衍了事,抄襲現象嚴重,這樣的前置作業還不如不做。
3 生本理念下的前置作業設計策略
3.1 端正態度,認真布置前置作業
前置作業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前置作業的過程中獲得鍛煉自己的機會,因此首先在思想上,教師要重視前置作業的意義與作用,將前置作業當成一項重要的教學設計,領會學科精神,布置好前置作業將會有利于課堂學習,讓學生也感受前置作業的積極作用,由教師引領形成重視前置作業的意識,認真對待。在前置作業的內容設計上要注意問題內容的難度,注意學生對作業的完成度,可以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作業問題,數學學習水平不高的學生降低難度,有助于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對于數學學習好的學生可以適當提高難度,給學生以挑戰性,激發學習動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前置作業的設計形式上可以采取多樣化、趣味化的指導方式,比如借助于游戲、多媒體等生動形象的載體來提高數學的學習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2 注重以生為本,夯實數學知識
以學生為本位,要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要來進行課前作業的設計,要有代表性,有針對性,教師要善于因材施教,讓學生有足夠的選擇空間,促使學生能自主的,根據自己需求來選擇合理的作業數量和難度,避免一刀切的作業設置,提高作業與學生的匹配度。第一在作業設置上要注意作業問題的啟發性,在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給學生以提示,指引學生的思考思路,這需要前置作業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將作業題目與實際相結合或者作業題目以活動的形式來開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動手實踐,加深印象;第二在作業題目的設置上要注意循序漸進,要從簡入繁,從易到難,這樣學生才不會在做作業的時候產生抵觸心理,這也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發展的正確順序,要根據教材的順序來逐一呈現,突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漸進地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三是作業題目設置要具有發展性,不能讓學生停留在很容易就解答問題的層次,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讓學生從很容易解題到需要通過努力才能掌握,促進學生進步。
3.3 加強監督,將前置作業落到實處
前置作業經常流于形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督導落實,使得前置作業成為紙上談兵,畫大餅,要改善這種情況,教師要帶頭引導學生進行前置作業的完成和及時有效的評價,在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上的一點時間,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進行前置作業的設計,然后把本組的題目交給下一組去完成,如此不僅鍛煉了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還促進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站在教師的角度去思考設計問題,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或者將前置作業按照小組的模式進行解答,小組同學課余時間進行探究,合作交流,互相啟發,還能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另外教師應當建立與家長的溝通機制,共同監督學生在校外的前置作業完成情況,利用網絡來共享課程、解題方案,分享學習經驗;對于前置作業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和反饋,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糾正錯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雪梅.初中數學新授課前置作業的設計[J].才智,2014(16).
[2]王曉琴.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英語語法前置性作業的設計[J].基礎教育研究,2012(16).
[3]邢美麗.初中化學前置性作業的設計與實踐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