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青 姜曼 陳欣 李磊
摘要:
康復治療學是我國醫學領域的新名詞,興起于80年代初期,是改革開放后從國外引進現代新學科的碩果之一。本文主要論述該專業的學生在培養和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辦法。該專業的大學生一直存在就業而狹窄、就業目標不明確等問題,但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和健康的要求不斷提高,康復治療學專門人才也越來越為社會所需求,在人才培養質量上亟待提高。
關鍵詞:康復治療;人才培養;就業
在大眾化教育背景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從2013年的699萬人到2016年的765萬人[1],增長十分迅速。我國醫學高等教育也轉向了大眾化教育,醫學院校畢業生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加[2]。醫學專業畢業生人數的增加,滿足了社會對醫學人才的需求,但同時醫學生由供不應求變為供過于求,加上醫學專業性強,就業而相對較窄,就業壓力明顯增大,引起許多醫學類大學生而臨就業時產生了很多壓力和焦慮情緒。而現代康復醫學是一門現代科學技術與醫學相互滲透,多學科融合的技術學科[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家對醫藥衛生行業的高度重視,康復醫學的發展迎來了大好的發展機遇。近幾年,相比其他醫學專業同學來說,康復治療專業的學生就業率比較高,并且多數本科畢業生都留在省級、市級醫院工作,就業前景非常好。
一、康復治療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康復醫學是從國外引進的一門學科技術,康復作為新興學科,起步較晚,國內的發展遠遠跟不上實際需求,在西方發達國家康復醫師與康復治療師的比例要求達到1:5到1:10,而我國康復治療師在數量和質量上遠遠落后于實際需要,臨床上患者對康復治療師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正是因為康復治療師數量嚴重不足,其就業前景才更加廣闊。而我們的中醫康復學與現代康復醫學在研究對象及部分康復方法方面是有共通之處的,中醫康復學立足于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疾病的康復,除了其獨特的康復理論,中醫針灸、推拿、臍療、藥膳等簡便有效的方法也深受廣大患者信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康復的需求越來越大,中醫康復學的內容也將得到更充分的發展,而我校具有深厚的中醫藥背景,可以充分的發揮中醫基礎理論與治療方法在康復治療學方面的優勢,使中醫學與康復醫學優勢互補,增加康復醫學研究方向,拓寬就業市場。
伴隨著高等醫學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高等醫學院校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醫學畢業生總量明顯增加,但是各醫學專業學生供需不平衡狀況十分顯著,醫學檢驗學、護理學等專業畢業生需求旺盛,而現實數量卻遠遠無法滿足;中醫學、臨床醫學等專業畢業生需求不旺,而現實數量較多??祻椭委煂W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我國起步較晚,2003年以后才出現本科康復治療專業教育設置條件以及康復治療專業技術人才準入標準,目前康復人才隊伍建設主要依靠對之前從事理療的臨床醫師進行培訓,與國外康復人才教育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二、康復治療學專業人才培養目前存在的問題
1.康復教學基地建設有待提高。康復治療學是一個較為注重實踐的專業,教學基地建設是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康復儀器設備的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我校在康復教學基地的建設方面還有所不足,比如PT實驗室呼吸機、功率自行車的數量短缺,OT實驗室肌電圖儀、假肢訓練用具與其他同類院校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2.康復治療學畢業生臨床實習安排不合理。近年來康復治療學專業學生的臨床實習時間為一年,而在臨床上安排PT室、OT室、言語治療以及成人康復和兒童康復方面的實習時間安排上不均衡,我校畢業生理論知識過硬,在學生想重點要求掌握的技能方面不夠完善,不能夠做到因人而異,個性培養的目的,在學生的就業上選擇上帶來了較大阻力。
為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針對目前臨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措施。
三、康復治療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改進措施
1.學校完善基礎教學設置。依據國際標準,加強學校康復教學基地建設,建立完備的PT、OT實習室,完善教學設施建設,滿足康復治療學教學所需的基本硬件條件。讓學生在理論學習和臨床學習相結合,為畢業實習奠定基礎,以使學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2.加強學生的實習培養質量,多渠道努力培養高質量的畢業生。近年來,學校在安排學生實習階段,會進行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就業需求狀況的調查,據學生自身情況和實習基地要求進行合理安排。同時會根據各實習單位反饋、市場需求及未來發展預測,及時對專業結構和課程結構進行調整,完善課程體系,改進教學內容,按照寬專業、厚基礎、靈活專業方向的要求,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康復治療學專業在國內起步較晚,教學水平和師資水平相對落后,而且醫院對康復治療師的認識仍舊停留在理療師的概念上,存在著較大的認知偏差。學校通過開展康復治療學實習生和高年級學生座談會,及時發現問題,并嘗試修改課程設置,使其更利于學科發展、人才培養以便適應現代社會需求。
3.豐富就業信息,拓寬就業渠道。完善校院兩級就業信息網建設,利用網上資源建立完備的學生就業信息系統,并使之與全國各高等教育機構信息系統和各地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聯網,使其構成一個完備的系統。此外,實現網上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評估、職業規劃,為學生提供全面、豐富、有效的信息,實施全面的就業指導。
4.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畢業生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首先要克服負面心理因素的影響,建立積極向上的就業心態。學校應加強畢業生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幫助學生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從實際出發,合理調整心態,準確定位。此外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服務基層的思想,鼓勵學生支援人才匱乏地區建設。學校還要高度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通過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等方式,引導學生盡早進行職業規劃,明確職業目標,做好就業準備。
[參考文獻]
[1]王文中. 應屆畢業生中離校未就業學生的調查分析[J]. 交流平臺2017(2):126-127.
[2]李燕.醫科院校學生就業指導教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6-12.
[3]李建軍,劉松懷,張鳳仁.我國康復醫學相關專業高等教育現狀及其對策[J].中國康復理淪與實踐.2003.9(6): 376-377.
(作者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