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偉明 耿江濤 胡翌丹


【摘? 要】“國際貿易實務”是高職涉外類專業的核心課程,開展雙語教學對培養外向型高技能人才至關重要。針對課程雙語教學面臨高職百萬擴招生源多樣化的嚴峻挑戰,采用WSR系統方法論為指導,全面系統地剖析了提高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學質量的物理(W)、事理(S)和人理(R)各維度要素。在此基礎上,結合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及商務英語專業“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的實施過程,從“物理”的雙語教材與教學資源、“事理”的對分課堂四元教學模式和“人理”的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闡述了雙語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實踐表明,雙語教學改革策略達到了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
【關鍵詞】WSR系統方法論;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學;學者網;對分課堂
引言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以下簡稱“課程”)是高職國際經濟與貿易、商務英語等涉外專業的一門主干專業知識課,也是該專業的必修課。根據我國對外貿易商品買賣的實際需要,以及現實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課程采用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即同時使用中英兩種語言進行專業知識的課堂教學和實訓,使學生不僅掌握國際貿易的理論和操作貿易實務流程,而且能夠準確、流利地使用英語這種國際貿易通用語言來表達和處理實際的國際貿易工作。正是由于雙語教學同時使用中文和英語作為課堂語言,導致雙語教學較傳統的中文教學更加復雜,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難度都大大增加,教師在雙語教學的組織以及學生在課程學習和掌握等方面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時間,才能保證課程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
隨著2017年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粵港合作辦學項目獲批運營,學校教育國際化工作全面開展,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團隊(以下簡稱“雙語教學團隊”)也開展了課程的雙語教學改革。雙語教學團隊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多方面進行了改革,并在后續幾個學期的教學中逐步優化,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然而,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普及和2019年開始的高職百萬擴招,高職學生來源日益多樣化,入學門檻及生源質量不斷降低,課程雙語教學面臨著極大的挑戰。雙語教學團隊以往有關雙語教學的研究以及國內對雙語教學進行的文獻研究中,多是從教師水平、學生素質、教材選擇、教學環境等開展雙語教學直面的困難角度對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因素進行研究,并未對課程雙語教學進行系統和多維研究,故解決方法具有局限性。為此,運用WSR系統方法論,系統性、多維度、全方位對雙語教學開展的影響因素進行梳理和分析,并結合課程雙語教學“三教”改革的開展及實踐,歸納雙語教學的質量提升策略,為雙語教學的持續有效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1.WSR系統方法論概述
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統方法論是中國著名運籌學和系統工程專家顧基發研究員和英國華裔專家朱志昌博士于1994年在英國HULL大學提出的、具有東方文化傳統的系統方法論。其中W指“物理”(Wuli),即客觀世界存在與變化的道理,著眼于觀察調查,認識世界是什么(what),解釋世界為什么和人們是怎樣知道的;S指“事理”(Shili),即處理組織和事物的方法和技巧,著眼于改造世界和變革社會,指導人們做什么和應該怎樣做(how),旨在取得實效;R指“人理”(Renli),即人類需求的目標與終極關懷的道理,著眼于人類需求(who)與價值分析,規范世界應當是什么,為什么應當是這樣而不是那樣。WSR方法論強調“物理-事理-人理”的三理和諧與三理歸一,即要懂物理、明事理、通人理。
二十多年來,隨著對WSR系統方法論的研究不斷深入,WSR方法論在國內外的應用范圍也日益廣泛。以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為英文文獻數據源、以中國知網CKNI數據庫的核心期刊為中文文獻數據源,檢索WSR方法論發表的文獻資料,經過數據清洗和梳理,共有16篇英文和35篇中文文獻。再經過文獻統計分析發現,高水平的研究者主要將WSR方法論應用到教育、工商管理、建筑等24個領域,但目前還沒有將WSR方法論用于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學的相關文獻資料。為此,結合多年的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學實踐及高職院校涉外類專業學生的學習情況,以WSR系統分析方法為指導,從“物理、事理、人理”3個方面進行分析、探索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學的影響因素及質量提升對策。
2.WSR視角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的影響因素的維度剖析
課程實施雙語教學改革是高校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內容和舉措,是一項系統性的教學改革,涉及教師、學生、教學管理等多方面,是一項系統工程。直接影響課程雙語教學的因素繁復眾多,具有相當的復雜性。從WSR方法論的角度看,“物理”是指客觀物質世界運動的機理,主要是通過功能分析解決“做什么”的問題;課程雙語教學的“物理”主要包括雙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經費等,是課程雙語教學的物質基礎。“事理”則是實施的具體方法、措施和途徑,主要是通過邏輯分析解決“怎么做”的問題,即通過協調和科學合理的配置資源,強調效率,實現以較少關鍵的投入獲得最優的教學效果。課程雙語教學的“事理”包括雙語教學方法、教學目標、考核方式、教學大綱等,是課程雙語教學的實施關鍵。“人理”是指為人處世的道理,主要是通過人文分析解決“應當怎么做”和“最好怎么做”的問題;課程雙語教學的“人理”主要包括師資隊伍、教學質量評價、學生情況、學習需求等,是課程雙語教學的核心。基于WSR方法論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三維分析模型如圖所示。
2.1影響雙語教學的“物理”維度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課程雙語教學中的客觀條件和物質保障,主要包括課程教材(英文原版教材、英漢對照教材)、雙語教學內容(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訓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室、實訓室、實訓基地、儀器設備)和教學資源(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在線開放課程、多媒體課件、圖書資源)、教學經費(教研項目經費、科研項目經費)等。
(1) 雙語教材。
雙語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系到雙語教學的成敗。目前,國內高校普遍將英文原版教材作為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學教材,主要包括Dominick Salvatore、Paul Krugman、Thomas Pugel、Robert Carbaugh、Dennis Appleyard等5位知名學者主編的教材。事實上,英文原版教材采用原汁原味的英語表達方式及專業知識,有助于實現雙語教學的專業目標與語言目標的融合。
(2)雙語教學內容。
課程主要介紹進出口業務各個環節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并培訓具體的操作技能,包括國際貿易業務的流程、業務談判、國際貿易買賣合同的履行,貨物名稱、質量、數量、包裝、交接、價格、付款、運輸、保險、索賠、商檢等各方面的一般做法,國際貿易中的其他貿易方式等。課程采用雙語教材,旨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使學生不僅掌握操作性強的貿易實務流程,而且能夠準確、流利地用英語表達相關內容。
(3) 雙語教學條件。
雙語教學條件是影響課程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和“學”的條件的總和,主要包括多媒體教室、實訓室、實訓基地、網絡教學平臺、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圖書資源等。國際貿易實務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其專業性、實踐性、政策性和操作性都很強。因此,雙語教學資源建設、課程的實習實訓、學者網等教學平臺工具都是極為重要的教學條件及輔助手段,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
(4)雙語教學經費。
教學經費是開展課程雙語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物質保證。教學經費的來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校對雙語教學支持和激勵政策,主要用于雙語教學的課程建設和授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獎勵。二是來自雙語教學教師團隊申報的各級各類教研項目和科研項目。通過這種形式,既能解決雙語教學經費,又能提高雙語教學團隊的教學水準。
2.2 影響雙語教學的“事理”維度因素
“事理”因素是指運用管理科學和系統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在已有教學條件的基礎上,回答“怎樣去做”即怎樣有序和高效地開展雙語教學的問題。課程雙語教學的事理層面主要包括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方法、教學目標、考核方式、教學大綱等方面。其中教學管理制度由各高校按照教育部、各省教育廳的規定,結合各自學校的實際制訂,在雙語教學實踐中必須遵循,可視為剛性的約束條件。
(1)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和改革積極性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雖然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和教無定法,但都應該滿足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以課堂講授為主,結合課后自學,課堂討論,案例學習、課程實訓、課后訓練等多種教學形式。課堂講授采用中英文雙語授課的形式,課后學習資料提供中英文的學習資源。考試和練習題同樣采用中英文雙語的形式。
(2)教學目標。
為了正確執行國家的對外貿易政策,更好地完成進出口貿易的各項任務,要求對外貿易工作人員不僅要懂得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正確掌握我國對外貿易的原則、方針和政策,而且需要全面掌握進出口業務專業知識和技能,學會運用國際貿易慣例和國際法律知識。該課程雙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對整個國際貿易的業務流程有清晰的認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業務操作。在學好外貿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外經貿英語的表達和應用能力。
(3) 考核方式。
考核目的是為了考查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程度。結合課程實踐性、涉外性強的特點,重點是學生解決實際業務問題和商務英語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核,加大對平時成績及過程性考核的占比。平時成績包括學生的考勤、課堂小組討論的表現、課堂提問、實踐操作能力以及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期末考試為閉卷筆試,采用中、英文試題,除常規試題外,還包括實務操作題和案例分析題等。
(4) 教學大綱。
國際貿易實務的課程雙語教學大綱是針對涉外類專業,包括國際經濟與貿易、商務英語等專業應用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制定的,直接對應了專業培養目標。大綱規定了課程的性質和目的、總學時總學分、課程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教學目標、基本要求、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教學環節、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課程與其它課程的聯系與分工、建議教材及教學參考書等相關內容。
2.3 影響雙語教學的“人理”維度因素
“人理”因素是指運用人文和行為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回答“應當或最好怎樣做”來開展雙語教學的問題。課程雙語教學中主要涉及教師和學生兩個“人”的因素,因此,課程雙語教學的“人理”是指如何發揮教師的教學引領作用和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實現課程雙語教學的最優績效。課程雙語教學的“人理”層面主要包括師資隊伍、教學質量評價、學生情況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等。
(1) 師資隊伍。
雙語師資隊伍是順利開展雙語教學、確保雙語教學質量的關鍵。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學團隊的教師不但要求具備豐厚的國際貿易專業理論知識,同時也要具備豐富的國際貿易實務經驗和實操技能,更進一步,通過縝密制定教學方案、精心實施教學過程和教學管理,營造積極互動、良性溝通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以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2) 質量評價。
質量評價關系到課程雙語教學改革的方向和成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質量評價不但包括期末的試卷和考試成績的評估分析等最終性評價,更要包括和重視學期初和學期中的教學檢查、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的檢查和實施以及督導、同行和學生評教等過程性多維度的評價,通過及時掌握和動態反饋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的促進雙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3)學生情況。
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學習活動的主體。因此教師在開展正式授課前,需要通過多種手段了解學生的學習基本情況,特別關鍵是在雙語教學中針對學生薄弱的英語基礎設計恰當的教學方案。事實上,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普及和高職進行百萬擴招,學生的生源多種多樣,已經從應往屆普通高中畢業生擴展到中職畢業生和社會考生,生源多樣化、參差不齊的基礎以及極低的入學門檻,致使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差,都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
(4)學習需求。
當前智能時代的到來,對高職培養復合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及標準日益提高,而事實上高職院校的入學生源質量普遍下降,“出入”學校的“剪刀差”即學習需求也日益增強和擴大,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帶來巨大挑戰。因此更加需要根據學生實際現狀和國貿行業對學生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具體需求,制定合理的雙語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和適合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3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實施與質量提升舉措
通過對課程雙語教學的“物理”、“事理”、“人理”因素3個維度的分析,結合高職院校質量工程的“三教”改革,采取強化“物理”因素維度的教學基礎建設、“事理”因素維度的教學方法改革及“人理”因素維度中的師資隊伍建設作為質量提升的關鍵舉措。
3.1 “物理”方面:強化課程雙語教學物質基礎
(1)優選雙語授課教材。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的實際,放棄在課程中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做法,而使用傅龍海叢曉明主編的《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程》,該教材的兩位作者均從外貿最基層的普通外貿業務員做起,成長為雙一流高校的教授和外貿集團負責人,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教材貼近外貿工作的實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符合高校應用型技能型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并且教材采用中英雙語對照的形式,更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
(2)精選雙語教學內容。必須要兼顧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實訓內容的專業性和操作技能的實用性,因此以案例問題作為各教學單元的起點及案例的解決作為各教學單元的終點,以問題為導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教學內容安排如表所示。
(3)構建混合式教學資源。雙語教學團隊以學者網大數據與智能云教學平臺為依托,通過制作中英文對照的教學課件和微課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資源,滿足學生不同的英語基礎和泛在學習的需要。
3.2 “事理”方面:采用對分課堂四元教學方法
對分課堂四元教學方法是由國內著名學者復旦大學張學新提出的、結合東方“傳道受業解惑”教育理念和西方“合作學習”教育理念的課堂教學新范式,具體為:
(1)第一元:教師講授(傳道)。教師精講留白,充分而不過分的引導(共性教學)。
(2)第二元:學生獨學(受業)。學生獨立思考,完成作業,進行反思(個性化學習)。
(3)第三元: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生生互動解決簡單問題,凝練高層次難題(學生的朋輩學習)。
(4)第四元:教師答疑(解惑)。解決共性的高層次問題。(共性問題答疑)。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放棄了“以教師為主導的因材施教”(但保留其精髓),走向“以學生為主導的量力而學” ,在教學主導權上將教師與學生的權力進行“對分”,對于課程雙語教學具有極強的實踐指導意義,保證了課程雙語教學的質量。
3.3 “人理”方面:師資隊伍建設與師生關系營建
在雙語教學團隊的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采取了多項措施:
(1)構建多元化的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在雙語教學團隊中,不但有英語基礎好的國際貿易專業和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同時也吸納了有外貿理論和實戰經驗的商務英語專業教師和外籍教師,且根據學生的反饋,增加了英語專業教師的比例。
(2)強化對課程雙語教學的研究,在實戰中提升團隊的教學水平。課程雙語教學團隊已經承擔了學校的質量工程教改項目、廣東省教育廳的特色創新科研項目和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進行課程雙語教學的“三教”改革,極大地提升了雙語教學團隊的教科研水平以及課程的雙語教學質量。
(3)委派教師赴國外學習交流,強化雙語教師培訓效果。通過派出課程教學團隊多名教師赴新加坡倫敦商學院進行雙語教學培訓,學習雙語教育金字塔理論,習得新加坡先進的雙語教育教學理念和新的課堂教學方法,提高了英語水平,增強了雙語教學技能和實踐能力, 促進了雙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也對雙語教學順利開展至關重要。特別是在雙語教學課堂使用英文的比例上,采用分階段循序漸進的教學進程安排,能夠適應學生的實際,取得很好的實效。
4.結語
在WSR方法論的指導下開展課程雙語教學,需要綜合考慮“物理”“事理”和“人理”的因素,同時更應重視三理和諧。僅重視“物理”“事理”,而忽視“人理”,缺乏變通和溝通,很可能會導致課程雙語教學的開展缺乏可行性;如果一味地強調“人理”而違背“物理”和“事理”,可能會使課程的雙語教學缺乏科學性。采用雙語教學質量提升的措施,符合WSR系統方法論要求的“懂物理、明事理、通人理”的實踐準則,能更好地實現應用型、技能型、復合型高素質雙語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DB/OL].[2019-02-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教育部網.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DB/OL].[2007-2-1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0702/t20070217_79865.html
[3]寇曉東,顧基發.物理-事理-人理系統方法論25周年回顧——溯源、釋義、比較與前瞻[J]. 管理評論, 2021(1):1-12.
[4] 趙國杰,王海峰. 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論的綜合集成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6, 37(3): 50-57.
[5]陳海華.WSR方法論在食品化學課程建設中的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03):173-177+207.
[6]張學新.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7. 4-5.
[7]楊月鋒,侯秀英,劉娜翠等.基于WSR系統方法論的雙語教學效果影響因素與提升策略——以《物流工程》課程為例[J].物流科技,2020,43(10):182-185.
[8]Jiangtao Geng,Zengyi Kuang. Research on Speeding up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rivate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7(4):7-9
[9]梁元貞,耿江濤,藍永康等. 職業高校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為例[J].理論與創新, 2019(12):27-29.
基金項目:(1)廣東省教育廳2018年度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GDJG2019309);(2) 廣東省教育廳2018年度重點平臺及科研項目特色創新項目(2018GWTSCX030);(3) 廣東省教育廳2020年度普通高校特色創新類項目(2020WTSCX297);(4) 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度校級質量工程重點項目(SWZL202001)。
作者簡介:許偉明(1965.9-),男,講師,學士,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商務英語教研室教師。研究方向為高職課程建設,雙語教學。
通訊作者:耿江濤(1965.12-),男,教授,高級工程師,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研究院。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研究,雙語教學,大數據應用技術。
胡翌丹(1978.9-),男,副教授,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管理 非通用語種專業建設。
1.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廣州? ? 510540
2.華南師范大學? ? 廣東廣州? ? 51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