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標的發(fā)展,在教學中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思維品質被列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之一,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關鍵階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優(yōu)化初中英語教學,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本文主要從思維品質的概念出發(fā),提出了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具體途徑,并提出了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思維品質;培養(yǎng)
在教育部頒發(fā)的英語改革文件中明確提出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思維品質是核心素養(yǎng)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已經成為當前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尤其對于初中生來說,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遠遠要比知識的培養(yǎng)困難得多,教師首先在對思維品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其次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將思維品質有效地融入教學過程中,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 思維品質概述
(一)思維品質的定義
思維是人腦根據對外界事物的反應而快速做出判斷的一個過程,思維往往是源自實際生活的。而思維品質是思維的進一步細化,它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主要是在人們思維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特點以及個體之間的思維差異。
(二)思維品質的特點
思維品質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五個方面。一是敏捷性,每個人接收事物的反應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人思維敏捷、反應速度較高,而有的人則反應比較遲緩,但是思維的敏捷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的鍛煉,可以多觀察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并且要加快問題思考的速度,這樣才能夠逐漸提升思維的敏捷性。二是靈活性,對學生來說,有的學生在學習完某一個知識就可以做到舉一反三,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很難去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點,而為了有效提升思維的靈活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幫助學生打開思路,讓學生能夠充分運用所學的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思維方式。三是深刻性,深刻性是指思維的深度,有的同學看問題時只能看到問題的表象,而有的同學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以及比較分析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思維品質的深刻性。四是獨創(chuàng)性,獨創(chuàng)性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個表現(xiàn),往往獨創(chuàng)性較強的學生觀點都比較突出,能夠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義,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學缺乏獨創(chuàng)性,對事物沒有獨到的見解,總是人云亦云。五是批判性,批判性是基于質疑的基礎上,有的學生就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質疑。但很大一部分學生都不具備方面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批判思維。思維品質的五個特點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思維品質的特點,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意義
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自己思考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逐漸成長為一個對社會以及國家建設有幫助的人,而不是只會進行重復工作,只聽命令的機器。然而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來看,大部分教師仍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也比較單一,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為此,教師應該從思維品質的特點入手,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而從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而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是很有必要的,語言是思維的主要工具之一,英語表達和漢語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英語一般都是直接表達,注重對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而且英語的學習不僅是語言的學習,同時也是文化的學習,通過英語學生能夠進一步拓寬知識面,從而打破思維局限性,進而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 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具體途徑
(一)在詞匯與語法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是直接把詞匯的用法、搭配等相關知識直接告訴學生,沒有給學生一個自行探索的機會。語法教學也是如此,教師會先給學生講解用語的使用規(guī)則,之后會讓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完全不用思考,都是被動地接受老師所講的知識,這樣不僅會使得教學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也是極為不利的。學生如果不進行思考,即便是做了大量的練習,仍舊無法掌握,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是照葫蘆畫瓢,沒有真正將英語知識消化吸收。為此,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的探索中,自己去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加深對問題的印象。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思維品質的特點,將詞匯和語法直接呈現(xiàn)到學生面前,讓學生主動去探索詞匯的釋義、用法和搭配,以及語法的使用方式,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還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印象。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語(go for it)Unit 1“connect”詞匯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直接將這個詞匯呈現(xiàn)到學生面前,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還可以根據思維品質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對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通過引導,來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可以從釋義入手鍛煉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讓學生快速地說出這個單詞5個以上的意思。同時讓學生用這一單詞來造句進而鍛煉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此外,還可以讓學生說出這一單詞的具體用法以及固定搭配,從而有效鍛煉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在語法教學中也是如此,教師可以直接給出學生一個本節(jié)課所要掌握的語法內容,讓學生自己查閱相關的資料,對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歸納總結,之后教師在逐步引導學生,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于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不同,在閱讀中的收獲也會有明顯的不同,閱讀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一種有效方式,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進一步提升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和批判性。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解讀文章,而不是僅停留在文章的表層內容上。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go for it)“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閱讀教學為例,在閱讀之前文章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搜集一些成功人士的成長經歷,他們是如何學習的,進而有效擴寬學生的視野。之后再讓學生閱讀本節(jié)課文的內容,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將課文和自己課前所搜集的內容結合起來,進一步分析他們之間有何異同。通過課前知識的積累,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興趣,并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學生閱讀之前向學生提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進而使學生在文章閱讀過程中不斷進行思考,并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提升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其次,教師要注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或課后練習中,教師都是讓學生做判斷、選擇等類型的題目,而這種題目只需要掌握文章內容的表層含義即可,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概括性或者推理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問題來深入挖掘內容。如在“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來為學生設計問題,讓學生分析環(huán)境污染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危害,相關日常生活中哪些環(huán)境污染問題是比較常見的,以及如何通過相應的措施來保護環(huán)境等這些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個人以及社會兩個角度去進行思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在本節(jié)課內容講解完之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同類話題的閱讀拓展素材,從而讓學生加深對同類問題的思考,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在課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直以來初中英語教學的教學方法都比較單一,這樣就使得英語教學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會發(fā)生顯著的變化,為此,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也需要不斷進行改進,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學生的成長需求,從而進一步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而且單一的教學方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也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所提升,學生能夠更加客觀的看待問題。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讓學生僅停留在理解表面,而需要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尤其對于初三學生來說,在前兩年的英語學習中,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匯和語法,也能夠自己進行文章的閱讀,因此,在英語學習中引導學生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人教版初中英語(go for it)課文教學為例,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中,可以將教學分為三個步驟,首先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其次,要加深學生對文中語句的深入理解。最后,則要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需要建立在前兩者之上,學生只有對文章內容有更好的理解,才可以讓學生在課文內容基礎上進行拓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如在學習完“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用“當飛機撞倒我們正在上課的教室時,我們應該怎么辦?我們生存的可能性有多大?”盡管這個問題和文章理解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是卻能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而且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還可以了解到生活中充滿的意外,有時候看似是失誤,也有可能是機會。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的人生感悟,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四)在語言表達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英語學習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能夠用英語進行交際,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英語表達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水平,教師可以給定學生題目,讓學生進行演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思考、批判、創(chuàng)新等思維品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題目,學生可以在課下準備,在課堂上進行演講。也可以為學生即興出題,讓學生自由發(fā)揮。無論采用哪一種形式都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教師也有鼓勵其他學生對演講學生提出質疑,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例如,教師就可以以人教版初中英語(go for it)Unit 2“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為基礎,讓學生進行“Is the mooncakes delicious?”的演講,學生可以根據所學內容以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論述“The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也可以說“The mooncakes arent delicious”。無論學生以哪個角度來進行演講,都需要學生不斷開拓學生的思維,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
三、 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不斷轉變教學觀念
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教師都是以應試教育為主,考試考什么,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而且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逐漸總結出了一套得心應手的教學方式,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方便省事,而對于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在短時間內教師無法適應,這就導致初中英語教學仍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來進行,即便有些教師對教學方式進行了改變,但是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不僅重視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還要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引導,如果教師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則學生的思維品質也難有所提升。從思維品質的特點來說,良好的思維品質是逐漸養(yǎng)成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幫助學生。
(二)教學設計要有層次感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的思維水平也在逐漸提升,在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并且進行有層次感的教學設計。如果教學任務過于簡單,不僅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降低學生對英語課堂教學的興趣。而如果教學任務過難,學生會感到不知所措,也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為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逐漸加深教學活動的難度。如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提兩個和教學內容相關的簡單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有效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升問題的難度來讓學生進一步思考,讓學生尋找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最后,在本堂課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概括類、總結分析類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
(三)加強學生對思維品質的認識
學生只有對思維品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能更加配合老師,并且自覺進行思考。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的應試思想是非常嚴重的,很少能夠有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學生都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即便有的老師為學生精心設計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任務,但是會有學生認為這些內容升學考試也不會考到,覺得學了沒有用,在教學過程中也不配合老師,從而導致教學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時要讓學生認識到思維品質的重要性,這樣教學活動的開展才可以更加順利,同時,學生的思維品質也可以有一個良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莊羚.初中英語教學中思維品質的訓練和培養(yǎng)策略[J].校園英語,2019(16).
[2]張菊蘭.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探析[J].校園英語,2018(26).
[3]宗敬.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J].英語教師,2019(8):157-159.
[4]樓曉英.初中英語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教學設計與策略[J].教師,2019(6).
作者簡介:吳海燕,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