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作為一門理科學科,包含著大量的抽象理論和實驗。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今天,教學視頻正在生物教學中實現廣泛的應用。在本文中,本人將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從引課、講解和復習這三個環節入手,就如何實現微視頻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視頻;應用對策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實現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初中生物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基本課程之一,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講授生物知識,展現生物實驗。立足生物學科的特殊性,教師倘若還存在知識灌輸的方式,將會嚴重地限制生物有效教學的實現。微視頻直觀形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輔助學生有效地掌握所學,建立生物學習興趣,提升生物學習質量。那么,我們要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效地發揮教學視頻的作用呢?
一、 教學視頻應用于引課環節
引課環節是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也是學生進入生物學習狀態的關鍵環節。引課環節需要教師下力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點燃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學視頻在引課環節的應用,不僅可以實現如此教學效果,還可以以貼近生活的場景,拉近學生與生物的關系,將教材中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地展現出來,驅動學生自主探究,為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細胞的分裂和分化”為例,在組織引課活動的時候,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人類孕育生命的教學視頻。在直觀的視頻輔助下,學生會發現,人類的生命最初是一個細胞,慢慢地發育成嬰兒、兒童和成人。在學生經歷人類生命發展的過程中,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們是如何從一個細胞慢慢地變成完整的個體的呢?受教學視頻內容和已有生活經驗的影響,學生會給出多樣的回答,如細胞在不斷地變大,細胞在不斷地變多。根據學生的回答,我詳細地描述了受精卵是如何通過分裂進行增殖,慢慢地從細胞形成人體器官,構成一個完整的人體的。在我的講述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不少學生對神秘的細胞分裂和分化產生了探究興趣。在學生進入了積極的學習狀態之后,我及時地將新知內容呈現出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驅動課堂有效教學的發展。
二、 教學視頻應用于講解環節
(一)教學視頻應用于概念講解
概念是初中生物教學的基本內容。眾所周知,初中生物概念是對生物現象的高度概括,具有抽象性。生物概念看似較為復雜,其實它是常見的一個個生物現象的形成、發展過程。立足生物概念的如此特點,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借助教學視頻,以動態演繹的方式將生物過程展現出來,可以驅使學生發揮自主性,將高度概括的概念轉化為一幅幅畫面,從而在大腦中建立直觀的印象,并透過生物現象把握生物本質,由淺入深地概括出生物概念,建立對生物概念的深刻理解,打好生物學習的基礎。
以“植物的光合作用”為例,對于剛剛系統接觸生物知識的初中生來說,專業術語是較為抽象,難以理解的。如這節課中的“光合作用”概念,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是很難建立深刻理解的,而且在老師的照本宣科下會加重理解負擔。為了解決此問題,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結合生物概念的特點,利用教學視頻進行了直觀的演繹。具體地,我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先從騰訊視頻網下載了《光合作用》的教學視頻,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播放。短短5分鐘的視頻,包含了三個生物實驗和光合作用過程。在學生體驗的過程中,我同時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植物的生長和我們人類有所不同,它們離不開光。剛才所觀看的視頻中展示了三個實驗。你們通過這三個實驗,可以發現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哪些因素有關呢?結合視頻內容,學生可以準確地提到水、二氧化碳和光照。基于此,我繼續播放完整的光合作用視頻,同時引導學生邊看邊思考:水、二氧化碳和光照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呢?就這個問題,我鼓勵學生在觀看后,以小組為形式展開討論,并嘗試用公式形式進行表達。在通力合作下,大部分學生可以建立對光合作用的認知。接下來,我結合視頻內容和學生寫的公式,詳細地描述光合作用,借此使學生在大腦中建立對光合作用的深刻認知。
(二)教學視頻應用于生物實驗
初中生物教學的實施離不開生物實驗的演示。在生物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受教學時間的影響,教師是難以順利地完成知識講解和實驗演示任務的。面對此種情況,大部分教師采取講解實驗的方式,直接將教材中現成的實驗過程描述給學生,引導學生識記實驗過程。如此教學,雖然使大部分學生記住了實驗結論,但是卻沒有使他們經歷實驗過程,由此導致他們對實驗中包含的生物知識、操作要點等難以建立深刻的印象和全面的理解,限制著生物學習質量的提升。將教學視頻應用到實驗教學環節,則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實驗教學的不足,輔助學生在詼諧幽默、直觀形象的畫面觀看中,體驗實驗過程,理解生物知識,提高生物學習質量。
以“植物的光合作用”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我先從優酷網上下載了《海爾蒙特實驗》《普利斯特利實驗》《揚·英根豪斯實驗》這三個教學視頻,每個教學視頻時長3分鐘。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利用故事講述的方式,為學生栩栩如生地展現了亞里士多德對光合作用的研究過程和提出的觀點。在學生認真傾聽的時候,我順勢提出這樣的問題:亞里士多德在研究光合作用的時候認為,植物是生長在土壤中的,土壤中有著多種多樣的植物生長所需的原料。在他提出這個觀點之后,海爾蒙特提出了疑問,他用一個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對海爾蒙特實驗產生了好奇心。于是,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教學視頻。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我提出問題: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什么呢?這個實驗存在哪些不足呢?我們可以得出哪些結論呢?在如此問題的驅使下,學生會自主地發現實驗過程忽視了空氣因素,總結了植物的生長與水有關。立足學生現有的認知,我繼續播放普利斯特利的實驗視頻。在觀看這個視頻的時候,我同樣要求學生通過實驗現象總結結論。在自主性的發揮下,學生會發現,植物在陽光下才能產生氧氣。然后,我繼續播放揚·英根豪斯實驗,鼓勵學生觀察現象總結經驗。在此次實驗中,學生可以根據葉片被放置的環境不同,得出光合作用與水、光、二氧化碳、氧氣等有關這樣的結論。通過前后觀看三個生物實驗,學生仿佛經歷了光合作用的探究過程一樣,在視頻的輔助下,通過生物現象,自主地總結出了光合作用的條件,加深了對所學的理解,而且在腦海中也建立了對光合作用條件的深刻印象,提升了生物學習質量。
(三)教學視頻應用于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生物學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地發揮自身的教書育人的功能,不僅要將生物知識講授給學生,還要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為學生養成生物核心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因為生物科學探究內容較多,占據的教學時間較多,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一些教師會將教材中的基礎知識作為教學的重點,對科學探究內容一帶而過,導致科學探究被束之高閣,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發展嚴重地受到限制。立足傳統教學不足,在新時期,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教學視頻,使學生在觀看中,經歷科學探究,積累生物知識,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以“我們身邊的生物學”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我先在快視頻網上下載了時長5分鐘左右的《注射疫苗》教學視頻。在課堂播放的過程中,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知道什么是疫苗嗎?我們為什么要注射疫苗呢?你們注射過疫苗嗎?疫苗有什么功效呢?在如此問題的驅使下,學生會展開對疫苗的探究,積累生物學習經驗。
三、 教學視頻應用于課后復習
課后復習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關鍵環節,更是學生鞏固所學,提升學習質量的主要環節。在當前的初中生物教學實施過程中,一些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將演練習題作為了課后復習的重要內容,且機械地為學生展示教材課后習題、教參練習等。學生在沒有充分建立對所學深刻認知的情況下,直接完成練習題,自然而然地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備受打擊,失去生物學習的自信心。建構完善的知識結構是學生復習生物的主要任務。但是,因為自主學習能力有限,大部分學生在課后無法面面俱到地對課堂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歸納,影響復習活動的開展。教學視頻則可以解決此問題,使學生在直觀的畫面觀看中,把握生物現象,總結生物知識,自主地建構生物知識體系,夯實生物學習基礎,為有效地解決生物問題,提高生物學習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植物的開花和結果”為例,在組織了課堂教學活動之后,我鼓勵學生回到家中,自主地借助網絡渠道,搜集、觀看與植物的開花與結果有關的教學視頻。在視頻觀看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教材內容,解決視頻中提出的問題,或者對視頻中演示的內容進行總結,從而在再次學習的過程中,扎實地掌握生物知識,建立較為完善的知識結構。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諸多的問題,據此,我指導他們在網絡平臺上進行互動交流,及時地解決問題,加深對所學的理解。
總之,在新時期,教師在組織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把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融合的發展動態,結合生物引入環節、講解環節和復習環節的特點,靈活地運用教學視頻,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學生在直觀的畫面觀看中,經歷生物發展過程中,通過分析生物現象概括、總結生物規律,建立對生物知識的深刻理解。同時,在課后自主下載觀看教學視頻,有效復習,建立較為完善的知識結構,鞏固課堂所學,提高生物學習質量。進而在教學視頻的輔助下,實現生物教學質量的提升,構建出高效的生物課堂。
參考文獻:
[1]吳慧.微視頻資源與高中生物教學有效結合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2]郁亞琴.高中生物學微視頻教學法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建立與探索應用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8.
[3]楊鵬.論多媒體應用對初中生物教學的促進和影響[J].學周刊,2017(18):165-166.
[4]朱弘伊,李家隆,袁艷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評兩篇《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微課程教學設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Z1):51-52.
作者簡介:陸振紅,江蘇省海門市,江蘇省海門市三廠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