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琦
摘要:如何讓傳統文化創造性地、創新性地傳而統之,讓讀者掩卷而思時,不自覺地找回看得見的情懷和鄉愁,并用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等精華精髓滋養心靈。本文分析了兒童圖書市場上成功案例,并結合個人圖書策劃經驗,從傳統文化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展開論述。
關鍵詞: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兒童圖書策劃;出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傳統文化“雙創”的關鍵。傳統文化的“雙創”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要求,路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并且需要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實現。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實現傳統文化類童書的現代轉型與提升超越,對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穩固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提升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傳統文化“雙創”路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
歷史證明,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中相遇并磨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結合;傳統文化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蛻去封建性,增強先進性與時代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一)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理解傳統文化“雙創”
傳統文化“雙創”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實現,對其內涵的理解也需要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進行。商志曉學者認為,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代表了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代表了傳統文化的提升超越[6]。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的標準應為現實需求,而現實需求則蘊藏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之中,即應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具體理解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傳統文化的提升超越,應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在現實需求的指引下有選擇地汲取傳統文化的營養并結合現實條件對其進行發展融合,其中現實需求蘊藏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之中,現實條件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體現及被創造;即應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具體理解傳統文化的提升超越。
(二)傳統文化的封建性在中國革命過程中逐漸減弱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珍貴遺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源泉。然而傳統文化在中國革命初期還具有較強的封建性,為封建反動勢力所用,甚至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革命的進程。
(三)傳統文化“雙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逐漸發展
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中國共產黨自覺肩負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這一過程中,傳統文化的價值與挖掘途徑持續深入發展,特別是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進一步深化,對傳統文化價值發掘的指導性策略發展成為更為具體的“創造性改革和創新性發展”。
二、傳統文化童書市場的現狀和傳承瓶頸
(一)傳統文化童書市場現狀
開卷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有關“傳統文化”的圖書達4713個品種,銷量前100位的少兒類圖書占85個品種,銷量榜單前20位的全部是少兒類圖書,其中湖南美術出版社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國學叢書·三字經》(全彩繪注音版)以月銷12815冊,累計銷量191510冊占據榜首,加上網店和其他渠道發行,可推算該品種圖書銷量接近77萬冊。顯然,從規模到精品,從社會影響力到銷售數量,傳統文化類圖書市場基本被童書占據。由此可見,深挖傳統文化在童書市場大有可為,精品圖書還將得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然而,筆者發現,市場上的傳統文化類圖書集中在“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唐詩宋詞、中華故事、《三字經》、成語等公版圖書上。開卷數據顯示,前100位傳統文化類圖書,公共版權圖書的彩繪版、注音版、有聲朗讀版等品種占83%,表現形式雷同,平均定價15元,多以低價策略占據市場。
(二)尋找傳統文化類圖書出版空地
近年,《我在故宮修文物》《六神磊磊讀唐詩》《半小時漫畫中國史》等作品紅遍大江南北,深受讀者青睞。正如中國著名影視編劇、作者梁曉聲評價《我在故宮修文物》所說的“在目前這么浮躁的時代,還有這樣一些人,我心里是非常尊敬的。一生只做一件事,修復師所做的事情,實際上是傳統文化真正的守望者。”這類作品均是有效進行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由此可見,只有另辟蹊徑,從一個全新角度或全新表現方法,展現傳統文化的另外一面,才是傳統文化類暢銷書的制勝法寶。而充分利用出版社地域優勢和編輯專長,尋找當地傳統文化空地,也是重要條件。
三、“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未來方向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實際操作中,可以理解為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讓傳統文化內涵更好地融入生活場景。如何結合兒童圖書特點活化傳統文化,筆者認為應當以下兩個方向進行探索。
(一)細節入手活化傳統文化
筆者以為,把傳統文化中與青少年有關的精髓提煉出來,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推出讓青少年“悅讀”的圖書,需要策劃編輯善于站在讀者的視覺設計細節。
(二)巧用“出版+”戰術
在圖書內容質量過硬的前提下,二維碼與圖書的融合不妨在聽書領域進行拓寬,與微信讀書、百道學習、喜馬拉雅FM等APP合作,嘗試把傳統文化的內容納入聽書范圍,可以想象,當讀者利用零碎時間,鍵入某一本圖書,便突破文字表達的桎梏,在生動的音頻下感受更形象的閱讀體驗。
四、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和而不同”“以和為貴”“天下大同”上至與我國的國家制度,下至與人們日常生活、學習、工作都息息相關。文章從傳統文化的歷史背景、傳統文化類童書市場現狀、地方社挖掘本土特色打造地方傳統文化品牌等方面,在兒童圖書策劃上探析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路徑。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2]商志曉.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哲學審思[N].光明日報,2017-01-19(15).
[3]鄭大華.中華傳統文化創新的三個維度[J].中國文化研究,2017(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