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以高校舞蹈專業多學科交叉課程的有效思考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高校舞蹈專業課程實際情況。首先分析高校舞蹈專業開設的必要性,其次從舞蹈與戲劇、舞蹈與美學、舞蹈與音樂的交叉融合3個方向深入說明并對高校舞蹈專業多學科交叉課程進行有效性的思考,進一步強化高校舞蹈專業多學科交叉的課程設計效率,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高校舞蹈;多學科交叉;創新課程;有效思考
在近些年科學技術的迅速推廣背景下,各種研究與學術成果在前沿領域與尖端領域突破,通常都會涉及不同的學科。舞蹈學科包括的內容不僅涉及表演、編舞以及舞蹈理論知識,還涉及社會領域學科、自然領域學科以及其他藝術領域的學科內容。今后的舞蹈學不再是閉門造車、孤芳自賞,而是和其他學科進行結合建設,為舞蹈學的發展提供支撐。目前,我國的各所高校都應該將舞蹈專業進行多學科的交叉優化,完成創新課程的設置,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并能培養出可駕馭多種藝術形式的綜合素質型人才,確保高校舞蹈學生可以全方面地成長。以下為筆者給予的相關分析與建議。
1 高校舞蹈專業多學科交叉課程開設的必要性
1.1 舞蹈和多藝術學科交叉
目前,舞蹈與其他藝術學科的課程,如戲劇、音樂等課程并沒有被廣泛地引進高校舞蹈專業課程中,諸多高校與此相關的教材與科研比較少,并且有這方面教學能力的藝術老師非常稀缺。藝術類課程與舞蹈專業課程的交叉融合有待深入推進,且要在多種知識結構中進一步探索和發展。多藝術形式交叉課程如何開設并進行有效教學,在國內并沒有太多可以借鑒且成功的經驗,所以這是需要大膽創新的課程改革之舉,是推動高校知識創新、學術創新,推進綜合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動力。
1.2 舞蹈和人文社會科學交叉
舞蹈學科組成結構中建立專業系統的舞蹈和人文社會科學交叉,內部結構的發展不平衡。舞蹈史學和舞蹈教育學的發展良好,舞蹈心理學以及文獻學和語言學的發展相對差一些。和其他類型學科進行比較,[1]舞蹈史學與教育學的發展早一些,很多高校在學生的就業角度上思考,認為舞蹈教育學更加滿足就業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在社會實踐中觸及的范圍相對廣泛。因此,高校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逐漸強化舞蹈教育學的應用。另外,專業課程中民族民間舞理論對地方民間舞蹈發展前景好的省份院校中開設概率較大,特別是民族舞蹈文化以及民俗課程往往在民族聚居地的院校開設。舞蹈美學應該是舞蹈學科的一門重要的課程,然而設置此種課程的院校比較少,“重技術、輕理論”一直是舞蹈教育現今存在的問題。心理學不僅與教育學學科關系緊密,舞蹈心理學還會和舞蹈創作以及舞蹈表演內容產生較大的關聯。而這門課程給予學生今后就業的幫助與舞蹈美學一樣不夠明顯,并且缺乏相關課程的專業理論授課教師,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還未普及這類課程。
1.3 舞蹈和自然科學交叉
自然科學的課程種類體系中,到現在為止和舞蹈學交叉比較多,同時引起諸多高校管理者的關注。在高校中設置最為常見的便是舞蹈解剖學,然而,一些學校沒有開設舞蹈生物力學的相關課程,并不代表舞蹈學的研究與生物力學沒有關聯。舞蹈學知識結構涉及的一些學說,包括拉班的力效學說“砍動、滑動、壓動、彈動、扭動、輕敲、沖擊、浮動”就是從生物力學的角度在進行交叉研究。因此,缺少生物力學知識的支撐會影響到舞蹈學的發展腳步,所以說自然學科與舞蹈課程的結合也是重要的一個研究方向。[2]
2 高校舞蹈專業多學科交叉創新課程的有效思考
2.1 舞蹈和戲劇的交叉融合
舞蹈和戲劇相互融合進行展現的藝術形式包括我國傳統的戲曲舞蹈、舞劇以及從西方國家流傳進中國的舞蹈劇場以及音樂劇。舞蹈多年來在不斷探索尋找多元性的表現方法,與戲劇的發展是走在相同的道路上。在特定時期與領域,戲劇與舞蹈的交叉融合引領著戲劇與舞蹈在創新表現上的潮流。其中,舞蹈劇場就是一種多元化的藝術形式,肢體動作、戲劇、音樂、影像、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整合去表達編導的觀念與思想。在舞蹈劇場中舞蹈、戲劇以及其他非舞蹈形式都屬于平等的地位,將人體動態語言與表演臺詞結合產生一種新的關系。中國傳統的舞劇對于戲劇性情節、人物關系的表達是非常看重的,這類舞劇都是緊緊圍繞著劇中人物形象與劇本情節進行編排的。而部分現代舞劇的創作,敘事性被編導削弱,運用戲劇的間離效果來創作非線性的結構,給予觀眾更多的想象空間。隨著舞蹈與戲劇的交叉在各類藝術形式中越加緊密,高校在專業課程中開設戲劇與舞蹈范疇的交叉課程對舞蹈學科建設更具有時代性與創新性的意義,且能給予舞蹈學術研究上更多的理論支撐。
2.2 舞蹈和美學的交叉融合
舞蹈美學是舞蹈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哲學家黑格爾指出,美學的正當名稱就是“藝術哲學”,確切說是“美的藝術的哲學”。從哲學方面揭示舞蹈的本質,是舞蹈美學中的根本問題。中國儒家美學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占據著有利的地位,把樂舞和禮進行結合,體現禮樂社會的功能性,將其視作鞏固封建統治的一種方式。舞蹈表演的動作語言以表現作品美學思想為主,然而,舞蹈動作往往是人真實情感表達的展現,也是肢體與表情語言的發揮,更是事物美學認知的升華。[3]在中國大多數高校的舞蹈專業課程中,美學課程是沒有被引進的,這已成為當下高校舞蹈教育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也是導致中國舞蹈學術研究滯后于其他國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美學課程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打開學生藝術視野、建立舞蹈審美觀非常重要的課程。高校應該積極地引進美學課程,給學生滲透美學思想,使身體運動與藝術哲學思維相互作用與影響,從而在之后的舞蹈學習中也能有自我獨立的思考,最終在大學階段獲取舞蹈審美思想的藝術展現標準。
2.3 舞蹈和音樂的交叉融合
舞蹈與音樂之間的關系一直是密不可分,早在原始時期,兩者之間便產生了內在的關聯。從本質上來講,舞蹈和音樂都能抒發情感并且都具有抽象性表達的特性。音樂與舞蹈同時出現時不會干擾舞蹈的表達,反而能幫助舞蹈烘托氣氛。因此,舞蹈常會借助音樂伴奏模式加以展現。而節奏就像是音樂的脊柱,在舞蹈作品內部結構框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舞蹈動作與音樂中的節奏、情感和韻律是有呼應的,并且在優秀的舞蹈劇目中,舞蹈與音樂是高度一致的。舞者在表演時,需高度關注身體的表達并能及時對音樂節奏變化做出或快或慢或停的反應。而在教學中,對動作與節奏的關注程度應該是相同的,所以舞蹈教師要將舞蹈視作感情沖動的節奏展現,配合對應的音樂傳遞作品思想情感。[4]舞蹈可以從時間角度出發,和音樂旋律、節奏保持一致,體現舞蹈獨特的動作律動與情感表達,從而潛移默化地升華表演者在舞動時的情感。一名舞蹈專業的學生如果讀不懂音樂中的情感,聽不出音樂節奏的變化,那么是很難在舞蹈表演、創作上有提高與突破的。因此,樂感訓練可以嘗試融入高校的編舞課、劇目課等舞蹈課程中,將音樂學習與舞蹈訓練相結合,全面提高舞蹈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
3 結語
高校舞蹈專業多學科交叉課程的研究課題開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學術價值,舞蹈專業課程與多學科交叉發展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學科交叉融合在高等教育發達國家已經成為推動高校知識創新、學術創新,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動力。今后培養綜合素質型舞蹈人才,提高舞蹈專業學生的理論知識,擴寬學生對藝術領域的認知與思考,是高校管理者與舞蹈教師要重視與關注的問題。高校管理者要積極地參與到舞蹈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工作中,結合舞蹈教學大綱以及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設計針對性的多學科交叉課程體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保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與飽滿的熱情加入交叉課程的學習中,凸顯高校舞蹈教學創新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黃綺.音樂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改革創新研究——以湖南科技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為例[J].音樂時空,2015(18):155-156.
[2] 李文婧.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2(04):22-26+33.
[3] 曾勇.信息技術在綜合藝術課程中的實踐探索——以《足尖上的藝術》一課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7(Z1):89.
[4] 賈安林.探索辦學模式? 拓展遠程教育——關于繼續教育學院發展方向的思考[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3(Z1):36-42.
作者簡介:謝昆(1986—),女,重慶人,副教授,舞蹈老師,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