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要: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對不同貧困地區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的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的治貧方式。本文首先通過調查研究的方法及調查問卷和走訪的方法對瓊中縣吊羅山鄉的精準扶貧做了基本了解及調查論述。
關鍵詞:精準扶貧;吊羅山鄉;脫貧攻堅
中圖分類號:C91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2-0041-02
一、吊羅山鄉精準扶貧工作現狀
(一)制定了貧困人口退出的評判標準和流程
1.貧困人口退出標準
貧困人口退出,以戶為單位,衡量的主要標準是該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2965元的標準且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2.貧困村的退出
2016年初,瓊中縣貧困村22個,省下達的貧困村脫貧出列任務8個,瓊中縣自我加壓三個。另外“十二五”期間的22個貧困村。退出標準:貧困村退出要以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為主要衡量標準,統籌考慮村內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收入等綜合因素。
3.貧困人口納入
納入標準是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2965元的標準,吃穿(含安全飲水)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問題未解決的貧困家庭。
4.貧困人口剔除,剔除標準
首先,擁有享受性小型轎車或經營性大型農機具的。其次,擁有商品房或自建房兩層以上且人均住房面積大于或等于60平方米的。再次,在工商部門有注冊工商營業執照的,最后,領取財政性工資且明顯超出國家貧困標準的。
(二)扎實推進扶貧攻堅工作
1.通過摸底建立了臺賬
吊羅山鄉實行了較有特色的入戶摸底調查,也就是干部入戶調查,每個村以點長負責制來實行扶貧工作,目的是在摸排清楚貧困人口情況的基礎上更好的開展扶貧工作。
2.努力夯實基礎設施建設
(1)危房改造。2016年吊羅山鄉貧困農戶危房改造指標是59戶,截至目前為止已有4戶完成改造,9戶在建,16戶在申請報建。接下來會繼續幫助貧困建設安全舒適的家園。
(2)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吊羅山鄉的整村推進村長田村委會有4條基地路已建設完成60%左右。
3.按標準發放解困物資
吊羅山的貧困物資主要包括文昌雞、蜜蜂、化肥、豬仔等農業發展物資,鄉政府嚴格按照標準針對貧困戶的特有情況發放相應的解困物資。
4.積極舉辦技術培訓
第一,由主辦方是縣就業局、承辦方是海南先程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挖掘機操作工培訓班在吊羅山鄉政府順利開班。培訓的對象是農村貧困人口和有興趣學習技術的農戶,培訓后學員通過筆試及操作考試合格后可獲得“挖掘機職業資格初級證書”繳納200元的學員通過操作考試后也可同時獲得“挖掘機特種特種作業證“,獲得證書的農戶可以持證上崗,為更好的就業提供基礎。第二,科工信局在該鄉舉辦了養蜂實用技術培訓,通過培訓蜂農能夠更好的飼養蜜蜂進而達到提高蜂蜜產量的目的。
(三)精準扶貧取得的成果
1.技能培訓方面
該鄉根據貧困戶的技能情況開展了各種農業及經濟的培訓課程,如電視夜校是該鄉較為特色的一種培訓方式,受訓農戶及貧困戶都定時到村委會觀看接受培訓,效果顯著。
2.生態旅游脫貧方面
吊羅山鄉自然條件優越,依山傍水,環境宜人。根據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該鄉著力發展一條扶貧路線——生態旅游脫貧。鼓勵村民根據當地生態條件的優勢發展旅游服務業,積極引進該產業的當地人才幫助當地村民開發旅游。
3.教育發展脫貧方面
按照教育發展脫貧工程實施方案,該鄉政府已經就本鄉中小學生及幼兒園的就讀難工作進行脫貧改造。據此,該鄉將制定雨露計劃的宣傳和貧困助學金的發放工作,在教育脫貧方面盡最大努力幫助貧困學子。
二、吊羅山鄉精準扶貧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貧困戶對政府存在極大依賴性
在發放扶貧脫困物資的過程中,經常存在農戶和貧困戶要求工作人員一幫到底的行為,自身可以毫不費力,具體來說可以形容為“懶惰心理導致貧窮”。農戶和貧困戶自身不愿意努力和不愿意進取的心理和行為,給脫貧攻堅工作造成了很大障礙。農戶和貧困戶自身的學識也并不高,對于今后的脫貧后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仍有難度。例如發放貧困物資時,村民沒有自我觀念把政府發放下來的貧困物資做合理有效的運用,相反,寄希望于政府幫助其進一步運用貧困物資:豬仔希望政府發的大一點好養,桑樹希望政府能夠幫其砍掉多余截,被子被套希望政府工作人員一步到位解決。仍有部分貧困戶不愿回鄉發展土地及農業,扶貧資金投入仍顯不足。
(二)項目實施進度滯后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一些項目由于政府和貧困戶工作當中的一些原因時間上下達的遲緩,在一些選址方面的工作比較困難,還因為資金方面的落實情況較慢,一些本已經制定的計劃往后拖延或者暫時停止落實。如該鄉的有些電站的投入情況,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很難實現村級收入五萬元的脫貧研究指標。項目滯后是脫貧工作中存在的普遍且一般的現象,政府工作人員的積極努力改變這種局限,基本上不影響扶貧工作的進程。
(三)部分扶貧政策難以落實
根據當地貧困人口的情況,政府所制定的部分正常門檻過高,不適合當地發展能力和水平,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部分政策就難以得到落實,即使落實生命力也不長久。例如在危房改造方面的項目扶貧資金和當前建房成本差別過大,種養農業方面政策補貼標準規定起步過高。金融方面所落實的政策進行遲緩,狀態基本處于停滯,目前兌現了扶貧貼息貸款的只有極少數貧困戶。
三、對吊羅山鄉扶貧工作的一些思考
從2014年的精準扶貧政策頒布以來,吊羅山鄉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筆者認為,政府所頒布的政策有時會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例如,這一地區的貧困戶所面臨的問題并非政府所頒布的政策能夠去解決的。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有時缺乏耐性,面臨著和貧困戶溝通不便利及溝通有障礙的問題。政府人員自身也存在專業工作能力較弱,對突發問題不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及危機處理。另外由于政府隊伍的年輕化,缺少農業和種養方面的經驗,政府也應有針對性地各部門進行相關培訓,如飼養家禽方面的技巧,種桑養蠶方面的技巧和市場等,要聯系當地土壤水源等特殊條件進行實踐總結,針對這些問題,當地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加快補助資金撥付,確保建設任務完成。為了幫助和解決貧困村民的農戶建房貸款和改善其住宿條件,要加強和負責相關工作的部門溝通。
第二,積極和國土、規劃部門協調,在辦理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證和建設預留地的規劃上做好工作,保障改造工作的順利推進。
第三,及時發放貧困物資、產業幫扶物資。不錯發、漏發。每一件貧困物資都及時有效的發放到村民的手中,并且有效的指導其如何使用和操作。
第四,大力扶持合作社建設,和能人帶動產業發展。工作人員到各自負責點上去引導村民積極加入當地帶動貧困戶發展的合作社。合作社應提供資金、技術和產業物資等幫扶物資和技術培訓。
第五,對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掌握及時和準確,及時剔除已脫貧人口,重點幫扶脫貧困難對象,實現名副其實的精準扶貧,盡早實現脫貧從而完成脫貧攻堅工作。
經調查研究表明,瓊中縣吊羅山鄉在扶貧攻堅的工作中表現突出,實現多種方式的脫貧,例如轉移就業和發展優勢農產品以及因地制宜開發旅游發展經濟。有嚴格的幫扶標準,貧困戶及群眾反映良好,積極配合與支持政府及工作人員的工作。直到2016年末,吊羅山鄉的扶貧工作取得成果顯著,其中2016年脫貧216戶846人,2017年脫貧183戶756人,到2017年底,全鎮實現脫貧摘帽。
參考文獻:
[1] 張麗君,吳本建,王潤球,等.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扶貧進展報告[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7.
[2] 黃承偉,覃志敏.我國農村貧困治理體系演進與精準扶貧[J].開發研究,2015(2):56-59
[3] 編寫組.瓊中縣黎族苗族自治縣概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龐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