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是一門集合綜合性、邏輯性、靈活性的學科,也是對初中學生挑戰(zhàn)度較高的學科。相比于傳統(tǒng)式“填鴨”,不如轉換成靈活性更高的“小組式”,既能減輕教師的工作任務,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小組式”;轉變
當今社會發(fā)展迅速,時代的轉型也促進了各個階層、行業(yè)前進和改革,于是,對于有個性、有能力、有創(chuàng)造性的新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長,但是這種人才在傳統(tǒng)形式的教育下是幾乎不可能產生的。教育改革的浪潮隨著被人們掀起,無論是身為教師或是學生,都“難逃一劫”。教師資格證的獲取難度加大,教師入職時的筆試、面試不斷增添內容,學生的考核評價不再只憑考試試卷的分數(shù)等等,這些都是改變的實際措施,也體現(xiàn)了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勇氣。
在具體的省份來說,自廣東省進行高考改革后,從之前的全國卷“三加三”模式(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門主科加物理、化學、生物三門理科或是歷史、政治、地理三門文科),轉變?yōu)椤叭右患佣保ㄕZ文、數(shù)學、英語三門主科加物理或歷史再加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其中兩科)。根據這樣的高考調整,各高校的錄取也進行了調整,許多高校的專業(yè)都要求學生選擇物理這門學科作為高考成績之一,所以物理變成了所謂的熱門學科,地位也水漲船高,但是由于物理本身學科的獨特性,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和無窮無計的題海戰(zhàn)術根本無法培養(yǎng)出有個性、有能力、有創(chuàng)造性的新型人才,不僅效率低下,教師工作量極大,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學生學習興趣的萌芽,簡直就是從根源處扼殺了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出來的只會是盲目做題的機器人,并不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因此不少學者變提出了“小組式”教學方式。
所謂的“小組式”教學,就是指將本班學生,以5-6人為單位,切割成一個小組,小組內各成員圍成一個圈,以面對面的形式上課。教師課前會布置一定的預習任務,小組各成員需共同解決;課中則講授物理的基本知識、概念、公式等,并布置知識檢測和能力提升題,小組內討論解決,并選舉代表上臺講解;課后組內各成員需要先獨自完成作業(yè),難題再組內解決。
同時,物理一些重要的結論、公式需要通過實驗來推導得出,小組合作解決就是更好的解決方法。傳統(tǒng)形式的教學只會由教師在課堂上做一次的演示實驗,然后便強行讓學生根據教師自己的意愿填寫實驗數(shù)據,最后得出結論。整個過程行云流水,教學步驟完全按照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沒有任何阻礙,但是學生呢?大部分人都還是一頭霧水的狀態(tài),對于老師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根本無法理解,只能被動的將這些重要的知識點,也是必考的考點抄寫在自己的筆記本里,或是書本里,一些自律性較強學生在課后能夠主動的學習,或是問教師,但是連課上都沒有聽的動力的學生,課后還會自己學習嗎?這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那這些學生我們就這樣放棄了嗎?老教師會告訴我們,課上聽不懂是很正常的,課后多做習題,多考試不就可以了嗎?成績也會提高的,不用太擔憂。
人都是有挫敗心的,一次不會做,兩次不會做,三次,四次依然做不好,自然而然就會產生挫敗感,哪怕是教師不罵,自己也會慢慢地放棄。
人有挫敗心,但是也會有自豪感。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發(fā)揮出自己的作用而感到驕傲和得到存在感,對于初中生,他們正處在心理成熟的轉折點,叛逆、個性是他們的特性,一味的打擊只會讓他們對物理徹底的絕望。相反“小組式”教學方法正是轉變的最佳選擇。
這種教學方法,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同時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減輕教師的工作量。
每個學生的能力、特長不一,在學習物理這門學科時,以前是由一名教師帶著數(shù)十名學生,一些簡單的概念或是物理量意義需要重復數(shù)次,甚至天天重復,但是一些學生就是無法理解教師的講解,久而久之,教師疲倦了,這些學生也會減低學習的動力,成績自然下滑。而“小組式”卻可以很好的規(guī)避這些問題,學生有著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用自己不同的理解方式,站在不同角度,給出不一樣的解釋。學生自己的思維與成年人之間是存在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的,他們因為沒有充足的知識和概念,所以他們往往無法理解我們給出的解釋。相反,我們何不將教師的身份給予學生,讓學生自己做學生之間的教師,既能發(fā)揮小組的團隊協(xié)作,互幫互助,又能溫故知新。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主動學習的激情。而身為教師,可以在一旁指導學生,當他們出現(xiàn)講解知識點錯誤的現(xiàn)象時,及時地給出糾正,同時,可以學習學生對于這一知識點的講解方法,反省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存在不足,能夠吸取學生的好處,從而完善自己的教學能力,真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 ?/p>
但是,每種教學方法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制約因素。“小組式”教學方法同樣有著自身的制約因素,首先是小組成員的構成,必須合理搭配,不然會出現(xiàn)兩極分化現(xiàn)象,跟原本的構想背道而馳。小組內最好的搭配方案是兩名優(yōu)等生,作為指導小組長,兩名中等生,作為提升對象,努力往優(yōu)等生前進,兩名后進生,作為幫扶對象;然后是學生的依賴心理,這種模塊式的學習,容易造成小組內對“學習大神”的依賴心理,遇到難題不加思考就直接尋求答案,當尋求無果后,或許會進入“賴皮狀態(tài)”,不斷影響優(yōu)等生的學習,一旦優(yōu)等生出現(xiàn)妥協(xié)行為時,就代表“小組式”的失敗。還有就是教師可能不適應這種方式,傳統(tǒng)教學不允許學生發(fā)言,但這種新式教學的重點卻偏偏在此!讓學生自己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想法,要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和勇于質疑的心。另外就是“小組式”教學的學習周期會很長,一般前幾個學期是不會出現(xiàn)特別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甚至會出現(xiàn),末尾的情況,這種情況恰恰是家長、任課教師、班主任等等最不希望出現(xiàn)的!因為這關系著他們的前途,孩子的未來,還有自己的地位。但是“小組式”教學的前期是以養(yǎng)成習慣為主線任務的教學,我們必須花費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養(yǎng)成主人翁的意識,讓他們拾起曾經被拋棄的自豪心和個性!也唯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培養(yǎng)出有個性、有能力、有創(chuàng)造性的新型人才!
數(shù)年的三下鄉(xiāng)義務教學和在廣東省珠海市進行的教育實習工作,讓我有著很深的體會:“學物理,不悟理,迷霧里;悟了理,出迷霧,愛物理!”
在中國,一代又一代的學生,不斷地在學校接受教育,然后晉升至更高一級的學校,然后繼續(xù)接受教育,最后走出學校,步入社會,或成為社會棟梁之才,或成為默默無為的“小齒輪”,但是無論如何,教育事業(yè)的改革不會停止,“小組式”教學方法也會漸漸被完善,然后推廣至全國各校!
參考文獻
[1]龍玉紅.生本理念下初中物理小組合作教學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174-175.
作者簡介
劉銘培(1997-),男,廣東佛山人,韓山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