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楊陽
摘要: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從小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是每個幼兒教師迫在眉睫的工作。大自然是一個無與倫比的藝術樂園,利用自然材料進行創意美術活動,能充分引起幼兒審美快感,激發幼兒強烈的創作動機,推動幼兒的審美聯想和創造,從而能促進幼兒創造力的培養。
關鍵詞:自然材料;創美區域;大班幼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界豐富的事物和現象給了他們形成美感的源泉,教師應利用周圍的自然環境,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感受和欣賞美的事物。孩子的天性就是熱愛一切新奇好玩的東西,因此在創意美術活動時材料的多樣顯得尤為重要,而自然材料又是幼兒所熟知的。那么,如何利用有形的自然材料,將其融入到我們的創意美術活動中?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想法。
一、精挑細選,挖掘豐碩的自然材料
教師在進行大班創美區域活動的設計時,就需要開放視野,多從園內的自然資源以及園外各種常見自然資源開發,把各種石子、木頭、樹葉、花莖、泥土等都納入思維之中。為了便于整合資源,教師也要多與家長合作,鼓勵幼兒參與,搜集尋求各種自然材料,滿足活動所需。
⒈常態化采集與分類
自然物種類繁多,隨著季節的交替常年不斷、形態各異。家長常常與孩子們一起走進田野采摘金黃的稻谷、打著穗的玉米;走進自家小菜園尋找大大小小、色彩各異的瓜果、種子;徜徉在小樹林中,尋覓漂亮的小石頭、樹葉、、枝條小草和野花。在采集自然物的過程中,家長自然而然地會向孩子介紹這些隨處可見的但有時又是家長極易忽略的美好事物,這對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發現美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幼兒收集的自然物越來越多,分類擺放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環節,我們根據當地自然物資源現狀,對自然物進行了有效分類。于是,教室里擺放著大大小小的自然物分類箱,并貼上幼兒自己設計的標簽,幼兒把采集到的自然物按照不同種類放進分類箱中。
⒉有效的整理與運用
家長與幼兒收集來的自然物大多是沒經過處理的原生態產品,我們不能盲目地放到美術區域中,而是要經過教師細致的檢查,有的自然物還要經過加工處理消毒,確保自然物材料的安全、衛生。例如:貝殼、樹枝、竹子等材料都要經過教師的打磨,使其光滑以后才能投放到區域中去。而絲瓜、玉米等自然物則需要教師經過初步的加工變成絲瓜瓤、玉米粒、玉米芯等不同形態以后才方便幼兒操作。
二、物盡其用,開展豐富的創美活動
在認真篩選、 收集了各種各樣的自然材料,結合各班的主題,我們們創設了特色創意美術活動。通過孩子們對材料的把玩、探究,教師的引導、支持,孩子們一個個生動的作品就應運而生了。這些作品讓教師們都為之驚嘆, 孩子真的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敢于想象、敢于表現、敢于創作,把農村自然物表現得淋漓盡致。
拓印活動:孩子們用采摘收集來的各種樹葉、菜葉、花瓣、果蔬皮等農村自然物開展拓印活動,孩子 們借助顏料等在紙張上面印出各種各樣的圖案,感受 到了各種自然物的紋理,也體驗到了玩色游戲的樂趣, 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借助各種輔助工具, 創作出了一幅又一幅美麗的“花草明信片”“樹葉暢想”“果蔬造型”等充滿童真、童趣的作品。
色彩組合:孩子們對色彩有著獨特的感悟能力,他們不停欣賞農村自然物的色彩,進行獨特的構思,創造出美麗的作品。他們把采摘來的各種顏色的種子裝在不同的透明塑料瓶里,的彩色種子裝飾瓶就誕生了;他們用紙張折疊出孔雀的造型,在孔雀造型上粘貼上各種色彩的花瓣,美麗的孔雀開屏就制作成功了;他們用涼拌蔬菜水果通過色彩搭配擺成了漂亮的水果拼盤……
稻草造型:孩子們利用周末、假期和父母一同走進田間,收集稻草,把稻草制作成各種各樣的稻草人;用稻草編織一個個小菜籃子,穿梭在幼兒園的趕集活動中;用稻草制作各種運動小人……
雕刻活動:孩子們在擺弄蔬菜水果的過程中, 用塑料刻刀給梨和蘋果刻上笑臉;把西瓜皮做成翠綠的帽子;把南瓜鏤空做成擺件……
造型活動:孩子們在土豆身上插上樹枝,做成手舞足蹈的小人;把收集的蘋果、梨、桃子、棗制作成水果娃娃;把栗子制作成毛毛蟲,把核桃殼做成小烏龜,把花生做成小鴨子,小朋友的想象力豐富而奇特……
三、靜待花開,形成多元的效果評價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藝術活動是幼兒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教師更需要為幼兒搭建一個展示、交流的舞臺,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幼兒在交流展示中獲得經驗,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因此我們運用多種評價形式,讓幼兒充分地展示自我,獲得他人的認可。
⒈園內參展,藝術共賞
在幼兒的自然物作品完成后,將作品懸掛在櫥柜等顯眼的地方讓大家來參觀,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提升了作品的價值。因為幼兒在觀看自己作品以及同伴的作品時,會更容易分辨出其他幼兒作品中所具備的特質以及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之處。掛在櫥柜中觀賞可以分為三種方式,第一種就是由孩子們一起來參觀。第二種是邀請幼兒家長來園觀看,例如,開設“自然藝術作品展”,在展覽中,幼兒擔任小解說員為家長提供講解,既鍛煉了他們語言交流能力,又能讓家長與幼兒一起分享喜悅,更大程度上使幼兒獲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感。第三種是可以組織幼兒園的教師們來一起欣賞,從專業的角度來對幼兒們的作品進行點評,點評中以鼓勵為主,增強孩子們的信心。
⒉基于作品,互動評價
在互動評價策略的實施上,應注重于一個原則:那就是幼兒之間的互評,其方式可以是一對一,也可以是一對多,或者是多對多。幼兒的思維特點和成人是存在著現實的差距的,實施互動評價,就是發揮幼兒視角在評價中的作用,一方面,達到了現實的集思廣益的效果,幼兒在交流中,實現了思維的啟迪,有利于自身創造實踐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平等角色的意見建議,也易于被幼兒接受;最重要的是通過互動評價,鍛煉了幼兒與人交往、協調能力,其語言的針對性表達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自然材料為幼兒園創美區域活動注入了一道亮麗的色彩,我們最大限度地開發自然資源的教育價值,積極為幼兒創設了一個生活化、主體化、體驗化、參與化、探究化的創作環境,并通過整合自然資源的教育功能開展豐富多彩的創作活動,持續強化幼兒的認知積極性和參與興趣,直接推動幼兒進入親近自然、親近自然,給他們的童年帶來了無限快樂和精彩。
參考文獻
[1]洪燕. 農村自然物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開發與利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8).
[2]劉玥.借助自然物,點亮創意美術之燈[J].教師,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