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靜
摘要:小學科學作為一門科學啟蒙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任務,作為傳統自然學科之一的物理,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極大的豐富了小學科學課程內容,在普及學生科學素養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物理教育作為科學教育的一部分,應該緊跟科學教育發展的步伐,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系起來,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最優化為根本宗旨,真正將物理教育落實到實處。
關鍵詞:科學素養;物理學科素養;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小學科學課程中,科學素養可以解讀為六個方面,分別是科學本質,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科學知識、科學探究和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而中學物理中,物理學科素養被表述為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大要素,其實綜合來看,核心素養、小學科學素養、物理學科素養這三者的含義都是內在統一的,只是外在表述不同罷了,都是針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提出的。
一、小學科學中的物理教學
學生的科學素養主要靠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得以提升,因此,對于中小學教師來說,需要從課程標準、教材、學生三方面入手進行教學設計,以便充分將科學素養的教學滲透于課堂之中。首先,認真研讀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是進行小學科學教學的先決條件,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內容的編制基于了美國的大概念理論和學習進階理論。除了認真學習課程標準以外,仔細分析小學科學教材也是掌握好科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小學科學教材中涉及了物理學的多方面知識,小學科學課本中的物理知識多以形象直觀的手段展示給學生,作為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學會對教材進行重組重構,把“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力,挖掘出教材的核心概念,設計出一個靈活的課堂教學方案。小學生群體是一個心智發展還不太成熟的群體,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太強,所以需要時刻有老師加以引領學習,老師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物理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科學的快樂。因此,了解學生的學情是上好一門小學物理課的關鍵,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倡導學生是獨立意義的個體,作為教師不再是單方面考慮自己教的問題,還應該考慮學生學的問題,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一端思考該如何進行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還應該認識到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課程,在進行物理教學時,應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教育,科學之間是相通的,不應該割裂開來。
二、如何教好小學物理課
(一)滲透Hps教育
Hps教育,即把科學史、科學哲學和科學社會學的內容融入小學科學課程中,以促進學生對科學本質理解的教育,小學科學作為一門科學啟蒙課程,根本目的是在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而科學素養中最重要的是對學生科學本質的培養,所以在小學科科學教學中滲透Hps教學很有必要。HPS教學模式的教學程序包括6個環節:①演示現象;②引出觀念;③學習歷史;④設計實驗;⑤呈現科學觀念和實驗檢驗;⑥總結與評價。例如,我們在教小學六年級上冊《電和磁》一課中,首先老師讓學生觀察通電時小磁針的現象,然后引發學生討論思考原因,最后老師再講述關于奧斯特發明電生磁的故事來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這樣學生往往會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更加深刻。
(二)進行探究式教學
探究這個詞在近幾年的科學課教學中可謂是出現率之高,在科學理論課上,我們常常會說老師要探究式的教,學生要探究式的學,可見在小學科學課中進行探究式教學,刻不容緩。探究式教學是進行知識建構的教學,學生要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分析、論證、推理等來主動探究事物原理和結論,而老師是作為一個引導的作用引領學生去探究。探究式教學的課型大致分為三種,一是觀察課;二是實驗課,實驗課又分為對比實驗和控制條件實驗;三是建模課,建模又分為實體建模,概念建模,數據建模。科學探究不僅僅是動手做,更是一種能動的、探究式的學習活動,教師不能“唯探究論”,不要為了探究而探究。對于小學物理來說,建模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知還來源于形象直觀的認識,不太能理解深層次的原理概念,因此建模對于學生學習就顯得非常有意義。如教師可以多采用實體模型來向學生展示事物的動態變化過程,老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畫思維導圖,充分發散思維來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三)做好中小物理銜接工作
小學科學作為啟蒙課程,為中學物理課程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學生在初中的前概念知識多基于小學的學習,因此小學教師應該重視中小銜接工作,既要關注學生現有水平的接受能力,又要關注學生未來發展狀況。針對物理學科,由于物理學科的課程安排屬于螺旋式課程,即在小學學過的知識會在中學進一步的學習,所以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向學生灌輸正確的科學概念。例如在講述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時,有些老師會偷懶把壓力換為重力來教給學生,學生一旦形成前概念,就很難糾正過來,所以對于小學科學老師來講,務必重視對學生科學知識的教學。教學要學會在物理教學中適當融入一些物理公式,逐步提升物理學習的難度,但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接受能力,不能越俎代庖。
三、基于物理學科的小學科學課程展望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有趣的課程,它是一門綜合實踐課程,它帶給孩子們最初的科學體驗,而其中的物質科學作為一門傳統的自然科學,它已經成為了科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質科學的學習不僅能幫助我們認識生活中的很多現象,解決很多日常問題,還能培養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我們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讓我們變得更加理性。對于小學生來說,物理科學的很多有趣現象令他們感到很有興趣,所以教師的教學更應該體現小學課程獨有的趣味,讓學生發現科學之美,讓學生愛科學,鉆研科學,進而成長為一名科技創新人才,為祖國的未來創造出一片輝煌的天地!
參考文獻:
[1]郝鵬.小學科學與初中物理的聯系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86.
[2]盧義剛;程萬美.基于思維方法的初中物理與小學科學的有序銜接[J].物理教師,2018,v.39;No.425,49-51.
[3]喬建生;方晶;肖學孟.小學教育專業《自然科學概論》(物理)教學模塊及教學方法研究[J].邢臺學院學報,2016,v.31;No.119,188-189+193.
[4]陳航.小學科學教學與初中物理教學銜接的研究[C].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