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林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傳統體育鐵鏈械引進體育課堂,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有利于本地傳統體育的開展與推廣;有利于解決目前農村學校體育器材配備不足的現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終身體育觀。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鐵鏈械;傳承;保護;推廣;發展
我校是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湖潮苗族、布依族鄉鐵鏈械舞訓練基地。學校把體育教育作為學校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開展民族體育項目,不斷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夯實基礎。
一、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和保護
鐵鏈械作為貴安新區湖潮鄉新民村云貢布衣山寨的民族文化瑰寶,自2008年被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來,有兩支隊伍在進行保護和傳承,一支是新民村云貢布衣山寨的民間傳承隊伍,由鄉文化站領導,這支隊伍開展的活動除了一年一度的春節有表演外,平時幾乎是空白。而另一支隊伍是貴安新區民族中學的學生,學校自2003年9月將鐵鏈械項目引進體育課堂至今已有十六個年頭了,這是十六年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領導非常重視該項目的傳承與保護,表現在上課有專職教師、課表,活動有生均辦公經費,教研有年度計劃,隨著教學工作經驗的不斷豐富和發展,鐵鏈械項目已逐步走出貴安民中,邁向貴安新區、安順地區、黔西南州部分高中、初中、小學的體育課堂。以上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鐵鏈械在學校傳承和保護的優勢。
二、有利于本地傳統體育的開展與推廣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鐵鏈械進入中學體育課程的探索,一方面推動特色學校建設和學生的個性發長,另一方面促進花溪地區民族傳統體育,乃至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首先在我們當地進行了推廣,使下壩正月十四山歌節及湖潮鄉,乃至花溪的體育節活動,從限制實用民族傳統體育器材,到接受并推薦、推廣民族體育器材。我們期望,在全貴安新區的中、小學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逐步推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鐵鏈械進課堂。
三、有利于解決目前農村學校體育器材配備不足的現狀
因為我們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鐵鏈械進課堂的實踐與研究”,一方面對學校常規體育器材“一物多用”、“多物組合”等進行實例研究,能很好地解決農村體育教師場地、器材準備困難,器材使用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廢物、廢品及農村自然資源,根據教材內容、學校實際及學生發展的需要開發研究成的自制體育器材,經濟、安全、實用,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而從根本上解決了學校體育器材不足的現狀。
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以民族傳統體育鐵鏈械為切入點,以自制器材為媒體,以教學策略為突破口,改進、優化教學方法、教學結構,致力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在教學方式的改革上積累了具體的經驗,找到了一些方法、規律。研究實踐的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雙邊體驗的教學過程,能導致學生學習觀念的提升、學習機制的形成,從“你教我學”向“自我體驗”、“自我發現”轉化,促進學生自身內在學習機制的形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參與研究過程,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據統計:自2003年以來,我校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到學校體育中鐵鏈械項目訓練學生達4600人,其中掌握該項目精髓的學生達2千余人,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及文藝活動、藝術展演次數30余次,曾兩次榮獲貴陽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比賽銀獎、一次銅獎。2015年榮獲貴安新區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優勝節目獎,第四屆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貴州賽區)一等獎,最佳完成特別獎;在2016年第二屆貴州省中學生體育運動會暨陽光體育大會上,榮獲三等獎,2017年4月8日,網易對鐵鏈械項目做專訪,面對全國直播48分鐘。同年6月份參加貴州省第六屆健身操、舞大賽,榮獲一等獎。
五、有利于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鍛煉的前提。鐵鏈械,器材取材方便,制作簡單,一教就會;而鐵鏈械運動娛樂性強,不受場地、時間的限制,既可以進行舞蹈教學,又可以進行競技性教學,因而深受學生的喜愛。現在,我校已經把鐵鏈械項目在普及的基礎上,作為學校的體育重點項目進行開發,以便形成學校的體育特色,為今后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鐵鏈械”融入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突破點。
1、要建立完善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體系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鐵鏈械融入學校體育課堂教學,是在學校這一傳播基礎上開展的民族文化教育,建立完善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體系,是保證中華民族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建立完善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體系,首先要培養一批具有高學歷、強能力的高層次民族傳統體育人才,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工作。例如:貴州大學體育學院曾教授到貴安新區民族中學進行鐵鏈械項目的調研和交流學習,說明人們以及社會逐漸建立宏觀的體育意識。2018年,貴州省何繼偉鄉村名師工作室已將鐵鏈械申報為省級課題進行研究,2019年,將鐵鏈械項目作為民族傳統體育課參加黔西南州、安順地區、貴安新區民族傳統體育聯合研討會,實現了走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鐵鏈械的夢想。首先在新區所有中小學體育課堂中推廣,然后面向全省,乃至全國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
2、更應采取形式多樣的交流為突破口
跨區域傳授其他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主要是有效傳播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更進一步得到交流,使文明成果得到共享,更能使人們的心理距離得到縮短。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種類繁多,適應范圍較大,整理學習中可選擇的余地也較大。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性別、年齡、興趣和技能等特點,以形式多樣的方式呈現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內容,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
總之,通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鐵鏈械進課堂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在實踐教學中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于具有本土特色的體育課堂教學體系,以項目為切入點,引入到體育課堂中進行系統化研究。
參考文獻:
[1]于兆杰.對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體育融合發展研【J】.體育世界.學術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