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我國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越來越突出,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一味過度強調考試的成績,也一直不斷的只對解題能力進行鍛煉,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單純為了成績的學習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的多項發展。從而使數學課堂相對比較乏味,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也難以提起興趣,那對能力的培養肯定就大打折扣。核心素養能力培養的提出是為了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把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數學學習的中心,促進小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為之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
教育部在2014年3月份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提出了核心素養這個概念,并在全文中對“核心素養”這個新名詞提到了6次,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核心素養的提出豐富了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目標更加清晰。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對教師以及對學生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單僅僅局限于數學知識的傳輸,還需要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數學,還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主動學好數學,提升數學的學習效率。
一、 核心素養概念
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嚴謹性以及廣泛性的應用性特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直接影響到中學學習數學的基礎,甚至在有關內容上與中學提出的要求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的價值性。其中,數學核心素養可分為六個方面: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學抽象、數學建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
“直觀想象”主要是表現在圖形的認識上,在數學的學習中,圖形既是學習內容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解決問題的工具,實質上就是體現學生的利用空間圖形幫助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搭建最直觀的數學模型進行學習。“邏輯推理”是在有一定規則時,對于未知的事物能夠利用規律或法則進行推演的能力,重點體現了數學的精確性和嚴謹性的特點。“數學抽象”是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概念,是將事物所具備的物理屬性分離出來,找到進行研究時需要的數學對象,一般來說指的在數學的學習中通過觀察圖畫、文字,找到其中的邏輯關系,將所需要的內容進行提煉,最后總結出具體的數學概念。“數學建模”是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抽象的處理,通過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模型,最后解決問題,數學模型的建立是為了最終解決問題。“數學運算”最直接的概念就是指學生的運算能力,它就包括了學生對運算法則的熟記于心和正確運用,在遇到不同問題時能夠靈活的選用合適的運算方法,以得到正確的運算結果。“數據分析”指的是在獲得一定的數據后,借助統計學原理整理分析數據,并且進行合理推斷,最終獲得關于對象的具體知識的能力,一般需要經過數據收集、數據整理、數據信息提取、數據模型構建以及推斷總結等過程。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每個項目之間又是相互聯系的,它們之間相輔相成,形成了一種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教師在數學的教學中,不僅僅局限于數學課本知識的教學,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而是嘗試帶著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用數學的方式來看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有了發展,抽象思維也能得到提升;在用數學的角度進行思考與分析后,形成邏輯思維能力,在通過不斷的練習,增強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還要讓心學生學會建立數學模型,用數學語言描述生活,真正地理解數學,以加強數學的學習。
但當核心素養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道,并且加以強調時,很容易將核心素養和素質教育加以混淆,甚至認為核心素養何以代替素質教育,其實,核心素養的提出只是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一個中間階段,它成了素質教育快速全面發展的一塊跳板,有助于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核心素養的強調是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必須扎扎實實走好每一步,才能實現最后的教育目標。
二、 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
(一)理論學習上進行實踐
要想把核心素養真正的運用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是最直接的引導者,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想更好的落實核心素養,首先教師需要良好的素質,從教師開始要對核心素養有個全面并且深入的了解,只有扎實的基本功為前提條件,施展教學時才能得心應手。這需要教師對于自身知識儲備的加強,在不斷的實踐和努力中得到提升,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相關的培訓,或者網絡上多進行學習,盡可能地豐富自身,為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打下基礎。除了有好的理論基礎,實踐的成功是更為重要的,教師要將所認識到、所學到的知識投入到實踐中去,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教學,修改教學的目標,改變教學的方式,找到最適合的培養方法。同時,在一邊實施時教師也要一邊進行總結,在總結中肯定優點,也發現問題,并且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做好學科的整合工作,不能避重就輕。理論上的所有要想完完全全的應用到實際教學中,這一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所有的路都需要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作為教師,要勇于創新,勤于實踐,不斷地在教學中得到進步,這不僅是對學生的負責所為,同時也是對自身教師這份職業最根本的尊重。
(二)數學知識與數學文化的相互融合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總是圍繞著一個知識目標展開,無論是教學的方法,或是課堂的組織,或是教學目標又或是教學重難點的選擇上,教師的圍繞的中心總是固定在了數學知識,一味地想要在一節課上解決一個數學知識點為最終目標。那么如果想要開展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就必須打破這一傳統方式,嘗試找到新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新課改的標準。在教學時,首先要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他們的教學速度,然后再相應的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設想,安排好每一節課的內容。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目標,既要有數學知識點的目標,還應該包括數學的思想和數學的文化,將幾者進行相互的融合,對教學目標的設定更加的科學與有效,對應著新的教學目標,進行課堂新的設計,以符合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當然,數學知識的學習仍舊是一大重點,不能說其他方面的融合能夠將數學知識掌握的地位加以搖動,教師依舊需要引導學生將數學基礎知識學好、學踏實,只有在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在進行數學文化的熏陶與培養,學生才能夠進行理解,數學文化與思想也才能夠為數學的學習如虎添翼,數學學習效果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數學解題能力與數學思維能力的共同培養
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中,數學思維的培養是其中的重要靈魂所在,可以說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精髓,思維的培養引導著數學核心素養的構建,只有學生能夠有好的思維能力,能夠主動的進行思考并且學會思考,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數學的教學,才能夠最終達到想要的數學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才會不斷地得到提高,最終達到核心素養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主講為主,將知識點以“灌輸”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形成一個單向的運輸過程,因此,要想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根本的鍛煉與提升,教師必須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的開展數學的學習。教師只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提供一定的指導,課堂以進行探究學習為主,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的進行思考,并且理清思考的順序與過程,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大腦,給他們的學習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學生能夠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了解題的經驗推動了學生數學思想與數學能力的提高。總的來說,數學解題能力很重要,但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能夠幫助數學解題能力的提高,有了思考的方法,學會了如何去更好的思考,找到簡單的方式,也鍛煉了學生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從直觀想象中找到解決抽象問題的方法,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四)積極開展教學評價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對最后的教學評價極易忽略,殊不知,教學評價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對教學結果而言,教學評價有著指導性的作用,直接展示教學的成果。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要注意依據核心素養中的內容,根據具體考查內容的指標開展評價。教學評價的開展必須摒棄傳統的單一性評價,傳統的評價都是由教師直接給予學生的評價,教師沒有引起重視,同時也沒有正確發揮出教學評價的作用。在小學數學素養的條件下,教師應該注意評價的多樣化,可以采取師生評價、生生評價,甚至還可以邀請家長成立家長委員會,形成家長的評價體系,讓評價的方式多元化,更加的客觀,也更好的發揮評價的真正作用。在教學評價的內容上,同樣應該有所改變,從之前單純靠成績的教學評價,轉變為學生的技能、學生的表現、學生的思維方面,從多個角度進行教學評價。每個學生都有他們擅長的方面,評價后注意對優勢點進行表揚,鼓勵他們繼續保持,評價結果欠缺的方面要進行分析,尋找原因,并且加以督促,還可以生生之間的相互幫助,真正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同時,對于教師自身也可以進行教學的評價,從教學目標的選定、教學的內容的設計,還有課堂上運用的教學方法,課上隨機應變的能力多個方面采取評價,爭取教學評價的全面性。
三、 總結
總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實質是學生對數學的認知、數學知識與技能掌握等方面的綜合體現,數學的學習來源于生活,與生活中的問題息息相關,核心素養的培養實際上也就是需要學生學會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能夠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與問題,運用學會的數學技能去解決問題,最終能夠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的方方面面,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最后達到教學目的。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是每一位小學生都應該擁有的能力,在學校和學生自身的努力下,使小學數學素養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3.
[2]何小亞.數學核心素養指標之反思[J].中學教學研究,2016(13):3.
作者簡介:
楊高榮,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鵝嫚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