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土資源已經成為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主要內容,相關的教育文件也提到了關于鄉土資源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希望能夠選用直觀并且感性的鄉土資源來引導小學生進行視覺上的體驗,從而獲得認知能力的提升。鄉土化資源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為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增強學生對于本地文化的自信心,同時還能夠有效地通過本土化資源獲得美術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美術;鄉土資源;美術教學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更開始注重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美術學科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現在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有一些學校還沒有對美術教學形成較為客觀的認識,認為美術是一門副科,不需要花費太大的精力進行學習。作為小學美術教師需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充分利用好鄉土化資源來開展自己的美術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獲得認知力、審美能力、分析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下面就小學美術教學中鄉土資源運用策略展開探究。
一、 鄉土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分析
(一)開發鄉土資源,拓展美術教育內容
在進行小學美術教學中,嶺南地區有著非常豐富的鄉土資源,無論是物質文化還是非物質文化,都能夠找到相應的文化資源,并且被我們的學生所熟悉和我們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嶺南地區蘊含了一些傳統的名勝古跡,比如陳家祠、五羊山、城隍廟等等。同時還有很多的風俗和特色小吃,比如湛江雞、牛腩粉、白斬狗、馬蹄粉等等,除此以外還有一些自然景觀和現代的人文景觀。如果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能夠將嶺南地區這些豐富的鄉土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則能夠很好地擴展美術教學的內容,讓學生更深刻的認識當地的文化,發揮出嶺南地區民間藝術資源的教育價值。
(二)開發鄉土資源,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地方的文化是經過前人的勞動和生活實踐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它們可以說是我們寶貴的財富。這些文化習俗也伴隨著當地的百姓,得到了耳濡目染的效果。比如我們一說到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各個地方也因為習俗的不同,使得春節的呈現方式有所差異。比如嶺南地區在民間有舉行年例、吳川飄色、東海人龍舞、儺舞等等。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豐富文化作為契機,讓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來源、服裝打扮還有飲食文化,可以讓學生創作自己的作品等等,不僅僅讓學生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建立起對家鄉的自豪和熱愛,同時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三)開發鄉土資源,提升美術教學效率
美術作品來源于我們的生活,所以小學美術教學也要從生活出發,這樣才能夠建立起教學的特色,打造賦予特色的本地文化。對于學生來說,一個地區的飲食文化、穿著風俗、民間藝術往往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所以也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那么教師要把握住這一優勢,將這些資源作為美術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的應用,加速學生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展現出教學的開放性,將鄉土資源引入教學中,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獲得提升,自然提高了我們美術教學效率。
(四)開發鄉土資源,促進師生成長
通過鄉土資源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接下來的審美力提升奠定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鄉土資源開展探究活動,比如讓學生感受農村自然風光,將生活中的美帶進課堂。或者是讓學生參觀當地的特色建筑和一些文化歷史,加強傳統文化的學習,還可以搜集本地的民間手工藝術,這些都是對學生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成長。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對當地文化進行了解和學習,結合教學需求對資源進行整合,這一系列的活動也都在幫助教師不斷地成長。
二、 鄉土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鄉土資源提高美術課堂效率
老師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身邊的資源,提升自己的教學效率,內容要貼合學生的生活,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好學校內的一些資源去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教材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寫生活動,讓學生感知大自然的美。比如在學習嶺南版小學美術二年級《美麗的葉子》一課時,這節課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校園中去觀察葉子的肌理和紋路,讓學生體驗大自然中樹葉的形式美。然后可以讓學生把觀察到的葉子的樣子通過畫筆勾勒出來,也可以讓學生通過搜集各種形狀的葉子進行粘貼和拼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開始去觀察去思考去創造,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
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去進行古建筑的參觀,來增強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熱愛。嶺南地區的人們勤勞勇敢,留下來的一些古代建筑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教師可以將這些建筑通過錄像設備進行拍攝,然后帶到課堂上讓學生欣賞,也可以直接帶領學生走進這些建筑中進行實地的考察和參觀。例如教師在學習嶺南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各式各樣的民居》時,本課內容其實就是希望學生能夠了解民居多樣性受到的地理和人文因素的影響,為此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去本地區一些具有特殊性的建筑中進行參觀,讓學生切身體驗。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些古建筑進行拍照、錄像、記錄,將古建筑和歷史故事進行結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農村流傳著多種多樣的民間藝術,那么教師在美術教學時不妨通過對本地區一些特色的民間藝術進行教學。讓學生可以去采訪村里的長輩,了解這些民間藝術的前世今生。比如在學習嶺南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時,本章節內容想要學生去了解諧音、寓意還有象征這些手法對于吉祥的圖案的表達。能夠讓學生對這些民間圖案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當地的農村去看一看當地人在慶祝佳節或者是舉辦喜事時采用的一些吉祥如意的圖案,然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民間藝術的基礎上進行創作,舉辦墻報,在班級中進行展覽。
在利用鄉土資源時還可以通過身邊的環保材料進行創意設計。比如在學習嶺南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漂亮的掛盤》時,我們可以收集各種豆類、玉米粒或者雞蛋殼、棉花等,然后進行粘貼,制作漂亮的掛盤,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二)結合當地自然景觀,豐富美術課堂教學
在新課標中指出了我們要運用自然景觀還有校園以及生活中的因素來進行美術教學。那么在鄉土資源開發利用中就可以借助自然景觀讓美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嶺南地區涉及的區域比較的廣泛。這些地方歷史相對悠久,文化積淀比較的落后,民族風景相對比較濃郁,物產豐盈,為此留下了很多的自然景觀當然還有人文景觀,美術課堂可以積極地利用這些內容進行教學。比如學習嶺南版小學美術建筑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嶺南的一些文化,比如陳家祠、開平碉堡、萼樓大埔縣等等,帶領學生可以走進這些古建筑中去進行實地考察,對于建筑的材質、造型、結構進行深度的探究觀察,加深學生對于這些建筑的了解。甚至可以嘗試讓學生對這些建筑進行描繪,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溝通和造型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對當地的這些建筑進行一個充分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審美力和美術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時也更加地熱愛自己的家鄉,對于我國的人文遺產更加的珍惜和愛護。
(三)開發地方美術課程,開設美術興趣小組
為了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希望能夠開設地方和校本課程。對于一些有特色的地區他們肯定具備著非常豐厚的教學資源,同時每個學校也都有著自己的辦學特色,那么學校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去開設一些針對性的興趣小組,讓學生的美術學習得到開拓,陶冶學生美好的情操,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在課外興趣小組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活動內容和學生生活的結合。通過參加興趣小組的活動對美術文化產生足夠的興趣,能夠根據地方資源進行教學實驗。比如興趣小組我們分別設立了這樣的幾個環節。一個是讓學生欣賞當地的自然景觀,進行線描、寫生。感受當地紅土地、海洋風景、火山文化這些自然魅力。第二個環節則是去拜訪當地的古建筑。去雷祖祠、三元塔進行欣賞、速寫或者是剪紙,讓學生感受這些距離大家年代比較久遠的建筑,進而拉近距離感。第三個環節去感受當地的民間工藝,讓學生去欣賞當地的銅鼓、石狗,還有草席編織魅力。第四個環節是就當地的一些特色節日進行欣賞和創意美術作品的制作。通過這些嘗試,讓學生在美術課程學習中認識當地的歷史文化,傳承當地的文化,不斷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操。
(四)借助鄉土美術資源,進行視覺教學
小學階段的美術課程不能單一使用造型技法進行教學,必須要通過一些具象的內容進行,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化的教學平臺。美術教學要選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和學生熟知的鄉土資源來進行教學。這樣小學生有限的注意力才能夠完全集中到課堂中。鄉土資源從當地生動的日常生活中獲得,和當地人們的民風、民俗、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鄉土美術教學中我們必須要堅持這樣的幾個內容:借助于民間傳統風俗和節日派生而來的具體的物質和現象。還有就是民間的工藝,再有就是一些當地人民的風俗和特有的節日下派生的物質和現象。第四個方面是傳統的民間的繪畫和建筑。最后就是當地的一些鄉土資源或者是藝術和其他地區的差異。教師要充分把握以上幾點內容,借助鄉土美術資源讓學生享受視覺藝術的魅力。
三、 結束語
鄉土美術資源作為一種豐富的教學資源形式,能夠給教學提供更加生動和具體的教學內容。它們是被我們學生所熟悉的,自然對學生而言也更容易接受。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教材內容,深度挖掘鄉土資源,將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通過合理的教學策略去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的美術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還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對于家鄉的熱愛,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本文就鄉土資源利用進行了淺要分析,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王雪松.利用鄉土資源豐富美術課堂[J].新課程·小學,2017(12).
[2]王瑋瑋.農村小學如何利用鄉土美術教育資源[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3(28).
[3]馬君玲.讓鄉土資源優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J].東方教育,2011(5).
作者簡介:
楊小媚,廣東省湛江市,廣東省湛江市第十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