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6年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提出以來,全國各地的教師們開始從“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五大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展開教學研究,其中“文化理解”的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較多,把核心素養研究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土壤,具有中國特色。閩北民俗文化歷史悠久,呈現出多元并存,各具特色的特點,如何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有趣又有效地把這些優秀的地方文化融入中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美術課堂的實踐活動中繼承和創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提高核心素養,是我們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核心素養;美術;趣味性教學;有效性教學
一、 前言
自2016年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提出以來,美術教師們開始從“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五大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展開教學研究,其中“文化理解”的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較多。把核心素養研究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土壤,充分體現民族特色,突出強調社會責任和國家認同,具有中國特色。閩北民俗文化歷史悠久,呈現出多元并存,各具特色的特點,如何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有趣又有效地把這些優秀的地方文化融入中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美術課堂的實踐活動中繼承和創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提高核心素養,是我們研究的方向。
二、 核心素養下美術開展趣味性和有效性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美術教師有必要通過具體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只有保證教學的趣味性,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美術教學的最終目標才能夠真正得以達成。
對趣味性教學、有效性教學進行研究,能夠發現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及時反思也可以了解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制定解決方案,通過這種方式可促進美術教學方法的創新,拓展美術教學的范圍,完善美術教學的結構,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加快美術教學的改革。
對趣味性教學、有效性教學進行研究,能更好地分析出學生學習的興趣點,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從而更加合理地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作用,詮釋美術教學的價值,促進美術教學的發展,并以美術教學的發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間接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核心素養下美術教師開展趣味性和有效性教學的意義重大。
三、 核心素養下美術趣味性教學策略
趣味性教學是指以激發學生興趣為目的,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提高動手動腦能力的教學。要想真正達到教學目的,調動學生的內驅力,興趣是先決條件。以下是我對趣味性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教學過程的創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比較于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美術、音樂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很多美術教師卻沒能夠利用課程優勢對學生興趣進行激發,對學生積極性進行調動。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是因為行政主管部門、學校、家長、教師等觀念問題,認為美術課程本身就不是特別重要,不管學生感不感興趣,他們來學校學習的最終目的也是在文化課上取得高分,美術學科并不會在學生的考試分數中占據份額,就算學生對美術存在興趣,也不具備現實意義。在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下,很多美術課堂教學過程都存在著按部就班的機械性特征,不是教師按照教材讓學生自己繪畫,就是美術教師將教學時間讓給語文、數學等主科,長此以往,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結合、相統一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很好地指導學生學習,學生自然無法掌握相關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獲得身心的發展,美術核心素養無法得到培養。
因此,美術教師對美術教學過程進行創新,就是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還要對教學理念進行創新。
(二)營造故事性課堂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故事,在故事中長大的孩子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可以嘗試在趣味教學過程中營造故事性課堂。對于學生來說,無論是處于哪一學習階段的學生都樂于接觸自身感興趣的事物,所以,在美術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恰當地把與教學目標相關的故事資源穿插在課堂適當的環節,讓學生產生情節體驗,激發求知欲,從而讓他們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當中。
例如,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閩北地區文化故事傳說《酒峰山》:據傳,曾有兩位仙人展開了“做山”比賽,規定誰做的山更高誰就算贏,其中一位仙人在東游做了辰山,他依靠用土機械性堆積的方式成功地做出了山。而另一位仙人則在后房堆了酒峰山,由于第二位仙人生性懶惰,同時酷愛飲酒,因此其用谷殼堆山,最終的結果是第二位仙人堆出的酒峰山比第一位仙人堆的辰山高。第一位仙人氣不過,就向酒峰山射了三支箭,導致現在酒峰山存在著三個山峰。在向學生介紹完這個傳說故事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大提高,在此基礎上開始繪畫教學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開展情境化教學
情境化教學方法的開展主要是指教師為學生創設生動具體的場景,引起學生的態度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醒學生的求知欲,通過這種寓教于樂、極具感染力的方式可較好地提升美術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情境化教學是趣味性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大多數學教學中,情境化教學都能夠發揮自身的作用,這一點在美術教學中也不例外。
除此之外,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教師還可以較好地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任務型教學進行開展,讓學生自己完成課堂任務,在完成任務后學生就可以體會到自己的價值與樂趣。
總而言之,在美術課堂上采用情境性教學可以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美術的興趣。
(四)注重啟發式教學
在趣味性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啟發教學,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具體地說,教師向學生講述的美術知識不可能完全被學生吸收,如果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學生遇到了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卻不知道如何解決,就會導致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如果對學生的這種情況視而不見,學生很可能會對美術課程形成抵觸情緒,所以,教師應開展啟發式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啟發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讓學生針對“天空”這一主題進行繪畫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讓學生回憶并談談自己對天空的認識,不同天氣的天空主體顏色有什么變化?天空中有什么主體景物,誰經常到天空中做客?未來的世界還有誰會到空中做客?學生一邊回答一邊在大腦中形成千變萬化的天空印象,最后再讓學生在紙上描繪出自己心中熟悉和想象的天空。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啟發,學生能夠加強對事物的認識,感知學習美術的樂趣,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很好的培養。
四、 核心素養下美術有效性教學策略
有效教學是美術課堂教學的生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要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需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諸多方面進行探討和研究。
(一)教師應更新美術教學觀念
為了提升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美術教師應結合新課程改革理念以及新課程標準對自身教學觀念進行更新。正如前文所說,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對美術教學不夠重視,認為美術學科僅僅是學校各個科目中的副科,不需要科學地開展教學,如果始終堅持這種教學理念,那么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就不可能得到培養。
另外,美術教師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樹立“以生為本”的觀念,客觀地看待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先天差異,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當美術教師的教學觀念能夠真正地得到更新,才可以提升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二)應合理增加課程實踐內容
將閩北地方文化與現有的教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增加美術課程實踐內容,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現學校特色。因為只有讓學生真正投入實踐當中才可以讓其感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并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對地方文化內容進行增加時教師應注意其趣味性、豐富性與藝術性,盡量選擇藝術價值明顯的實踐內容,使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閩北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
在閩北地方文化資源中,剪紙具備一定的可行性,適合在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進行開展,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能夠較好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并對閩北地區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以浦城民間剪紙為例,其歷史悠久,藝術價值明顯,已經得到了一千余年的發展,浦城民間剪紙作品可以對禮品進行點綴,同時還可以將其貼于窗戶做裝飾用,充分表達了人們美好的祝愿,并對喜慶的氣氛進行了烘托。在實踐過程中教師以浦城民間剪紙為基礎開展教學,能讓學生在題材豐富、形式多樣的剪紙藝術中領略到閩北文化的豐富多彩。
(三)對美術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為了提升美術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方式的創新十分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教學方式由單一轉向多樣,由片面轉向全面。創設趣味性的課堂教學,保證課程目標的有效實施。
在對美術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改進的過程中,教師應多采取帶有趣味性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想要明確學生的興趣點,美術教師還必須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教學內容,如此可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上達成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美術教學目標。
五、 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美術教師來說,創造性地運用美術教科書,適當地增補發掘趣味性的地方文化內容,構建充滿趣味的美術課堂,運用多種策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俊英.小學美術“智趣”教學法的實施策略[J].教師,2019(18):99-100.
[2]周韋韋.基于多樣化視角下小學美術有效性教學探析[J].新課程(上),2019(5):184.
[3]劉彩霞.淺析如何有效開展小學美術趣味化教學[J].學周刊,2019(13):141.
作者簡介:
黃娟芳,福建省建甌市,建甌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