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君
摘 要:隨著現代消費水平越來越高,消費物品的多樣化和精包裝化,人們在享受著便捷商品消費帶來的快捷和便利的同時,也面臨的垃圾增長為大家到來的環境問題。環境問題是否能夠合理解決,關系著我們長期的居住環境質量是否良好。環境教育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一步,相對環境教育宣傳來說,從幼兒開始的垃圾分類養成教育顯得更為重要。通過對幼兒進行垃圾分類學習、實踐性的垃圾分類活動以及家校間的互動參與,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垃圾分類知識,從小培養垃圾分類與環境保護理念。
關鍵詞:垃圾分類;環境保護;幼兒教育;實踐探索
垃圾的合理處理與再回收是當前人們面對的突出難題。究其原因,主要與公眾日益增長的消費水平與生活需求密切相關。在漳州市教育局發布了《關于開展垃圾分類專題教育活動的通知》之后,我園積極響應號召,開展以實踐理念為基礎的垃圾分類主體教育活動。活動中全體教職員工共同探討學習,帶領幼兒一起進行關于垃圾分類的環保教育活動。活動的開展主要分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各類活動以及游戲的形式進行環保教育,帶領幼兒進行垃圾分類的初步認識;二是在幼兒對垃圾分類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掌握之后,從身邊的生活垃圾開始,進行實踐性的垃圾分類活動;三是通過幼兒建立家校聯系,增進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的寬度與廣度。
一、開展活動,初步認識
(一)全員號召增進宣傳
垃圾分類的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之初,進行全員號召活動,幫助大家提高對垃圾分類的認知以及重視,帶領幼兒認識到環保問題的重要性。具體上,園里通過舉行“文明城區你我共建垃圾分類隨手踐行”的“國旗下講話”活動,提高大家進行垃圾分類,更好保護環境的積極性。孩子們國旗下精彩的兒歌表演、“開心小廣播”講故事活動,逐步確定了從自身做起,認識實踐垃圾分類,更好保護環境的目標。
(二)垃圾分類初步認知
理論的認知是進行垃圾分類的基礎保障和重要依據。教師在活動中帶領幼兒認識常用生活垃圾是何種垃圾類別,做到對常用生活垃圾的初步認知。如廢棄的報紙、圖書以及各類包裝紙屬于可回收垃圾,同時也應提醒幼兒紙巾以及廁紙不可回收;剩菜剩飯以及果皮果核等屬于廚余垃圾等。在具體活動當中,依據幼兒的思維特點,不應進行單純枯燥的理論教學,應當結合實際,開展生動有趣的主題活動,進行寓教于樂式的垃圾分類教育。
(三)區域活動環境宣傳
在具體的垃圾分類活動之前,在區域游戲操作區,和幼兒一起制作四個卡通垃圾桶,如:把紙箱做成藍、紅、綠、灰四種顏色天線寶寶的樣子,“藍色天線寶寶”是可回收垃圾桶,“紅色天線寶寶”是有害垃圾桶,“綠色天線寶寶”是廚余垃圾桶,“灰色天線寶寶”是其它垃圾桶,并投放若干圖片,在卡片上印上各種垃圾的圖片,帶領幼兒進行小范圍的垃圾分類區域游戲活動。游戲過程當中,可以展開垃圾分類的小組競賽以及“看誰認的多、分的準”等各種游戲形式,帶領幼兒在實際時間的過程當中做出更加明確的垃圾區分理念。同時,可以進行垃圾分類的相關環境宣傳設置,如在園中設置相應的家園欄、班級主題墻、宣傳欄等。通過宣傳環境的設置,為幼兒營造濃郁的垃圾分類、環境保護的氛圍,讓幼兒在潛移默化當中,讓垃圾分類的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二、實踐先行,家校共進
(一)師生共進實際實踐
在幼兒具備了初步的垃圾分類知識和垃圾分類的理念之后,應當進行范圍更廣、更為經常性的垃圾分類實踐活動。垃圾分類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不斷的理念深化以及身體力行的堅持。幼兒園教師應當帶領幼兒進行經常性的垃圾分類活動,在保持園內衛生的同時,帶領幼兒進行環保理念的不斷鞏固與深化。教師要能夠起到“大手拉小手”的帶領作用,通過實際行動為幼兒樹立榜樣。具體的垃圾分類時間過程當中,不應當只局限于簡單的垃圾分類實踐,更應當從源頭做起,減少垃圾制造的數量。教師應當帶領幼兒樹立勤儉節約、綠色環保的基礎理念。師生一起共創綠色校園,和諧校園。
(二)家庭、幼兒園合作共創環保
學校與家庭之間,應當能夠開展良好的互動以及溝通。要既能實現“大手拉小手”的帶領工作,也能夠實現“小手拉大手”的反饋影響。展開如“家長進課堂”等各種家校聯合的活動,使得垃圾分類的環保理念不僅局限在幼兒園之內,更要通過家長、教師以及幼兒進行更為廣泛的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開始垃圾分類,讓更多的人深化環保意識。要能夠做到以幼兒園為中心節點的廣面的、輻射式的垃圾分類工作。借助網絡媒體平臺,帶領家長共同參與,進行垃圾分類的宣傳和號召。
三、實踐反思,意義總結
在具體的實踐活動當中,在做到了理論性的知識宣傳工作的同時,也做到了身體力行的實踐活動。但是垃圾分類的工作并沒有結束,反而只是個開始。垃圾分類的工作,并不是單獨個體可以完成,而是我們每一個個體的責任和義務。幼兒園作為未來國家人才的搖籃,應當在垃圾分類做好教育和實踐,帶領幼兒樹立環保意識,做到身體力行。
四、結語
幼兒園當中的垃圾分類的環保教育活動,即從實際出發進行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也培養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和諧校園、美麗校園的建設,首先應當從環保校園做起。相信在長期的經常性的垃圾分類教育下,我們能夠建設更為環保的校園,讓更多的人強化環保意識。
參考文獻:
[1]石國亮.慈善、慈善法與德育難題破解之道[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7).
[2]王燕津.“環境教育”概念演講的探尋與透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