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漫瀚調是蒙、漢族共同培育的一朵藝術奇葩,凸顯民族音樂風采。本文從漫翰調的發展歷程和當前現狀入手,分析傳承方式與面臨的問題,由此探究未來的發展方向及保護措施。希望能對漫瀚調發展與傳承有所助益。
關鍵詞:漫翰調、研究現狀、傳承保護
漫瀚調是流行于蒙、漢雜居的準格爾旗、達拉特旗和包頭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的一種獨特的民歌歌種。作為蒙漢兩族人民友誼的見證,是新時期條件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產物。在藝術形式方面,是以蒙古短調為母曲,兼具晉陜音樂元素,是蒙、漢人民共同培養的一朵藝術奇葩。
建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漫瀚調有了長足的發展。2008年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時至今日,當地政府、各界人士對漫瀚調的傳承和發展問題十分關注,如何讓漫瀚調闡揚光大引人深思。
一、漫瀚調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分析
漫瀚調是準旗人民根據所聽所想所感創作的,對本地人來說信手拈來,因此傳唱率極高。在漫瀚調漫長的發展歷程中,起初僅作為勞動人民閑暇生活中的“調味劑”,人們并不把從事演唱漫瀚調作為固定的職業。社會日新月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及需求與日俱增,演唱漫瀚調從調味劑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嶄新且固定的職業,實現了從非職業化到職業化的過程。久而久之,漫瀚調成為了當地的音樂文化名片,這對漫瀚調的傳承和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后期專業漫瀚調歌手的出現更是使得漫瀚調繁榮發展,漫瀚調被人們熟知并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為了能更好的推動民間藝術傳承,國家、當地政府對漫瀚調高度重視,樹立保護和傳承并重的觀念,在準旗站北社區等地設立了專門的學習地點漫瀚調藝術傳習所。
二、漫瀚調的傳承方式及所面臨的問題
(一)代代相傳
“代代相傳”是藝術傳承保留最廣泛、最基本的方式,指的是藝人受到家庭的一定影響,這種傳承方式包括小輩從長輩處得到的學習傳承,也可指同輩間的相互影響,從小耳濡目染,從而對漫瀚調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傳承人王慧萍就是典型的例子,從小就聽著父母演唱漫瀚調,在這樣濃郁的藝術氛圍更是對漫瀚調愛不釋手。
(二)師徒傳授
俗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師徒間的親密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音樂文化的發展,若想學習較為專業、系統化的技藝,還需拜師學藝,一般來說,學習漫瀚調的演唱與學習戲曲類似,即口口相傳。我國許多古老民間藝術的傳承都是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留下來的,漫瀚調依然沿襲了口傳心授的授課方式,教師演唱學生以模唱的方式學習,這在漫瀚調發展初期樂譜記錄較少的情況下使用較多,而現今授課教師掌握了更專業系統的音樂知識,教學更是精益求精。
(三)專業機構的建立
為更好的挖掘傳承漫瀚調藝術,專業學習機構的建立起到了“后勤保障”的作用,如在學校開設專業班級,在準格爾旗成立專門的藝術研究所,長期在各社區開展進行漫瀚調的藝術培訓活動。
漫瀚調傳承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教授方式基本圍繞口傳心授,這也成了漫瀚調傳承的一大問題。雖然有了專業系統的培訓機構,但缺乏固定學習的教材,因此很難形成系統的教學體系,而且漫瀚調是民間藝術,在編寫教材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問題。漫瀚調自產生至今,其音樂風格韻味、表演形式都隨著時代進步進行著自我凈化與完善。因傳統唱詞、腔調原因距今久遠,外加新媒體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漫瀚調將面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局面。
三、開拓方向和保護措施
通過梳理漫瀚調的發展歷程演變與傳播方式,清晰可見的看到傳播對音樂文化的影響。漫瀚調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地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保護和傳承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需持續的關注。為了能更好的傳承漫瀚調這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筆者提出了如下建議:
(一)弘揚漫瀚調音樂文化,明確保護價值
漫瀚調作為文化載體,象征著蒙漢兩族的友好關系,這是漫瀚調的歷史價值。此外,漫瀚調在多方面展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唱詞方面體現了民族智慧,形式靈活,多種多樣,貼近生活;在藝術方面,突破傳統藝術形式,兼備兩族音樂優點,具有民族融合性。近年來有學者對漫瀚調從微觀到宏觀都展開了細致入微的研究,無論是從藝術特點、調式調性、演唱風格、還是唱腔特點上都對其藝術價值表示認可,并積極有效投入到傳承保護工作中來。對于當地百姓而言,因對漫瀚調有著深厚的感情,它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因他們對漫瀚調歌詞的創作及曲調的變化非常熟悉,自然對漫瀚調的弘揚傳播起著一定的作用。此外還可以通過建立專門的研究保護小組、定期舉辦漫瀚調演唱比賽、打造漫瀚調藝術社團等方式,擴大社會影響力,從而達到宣傳弘揚的效果。
(二)培養漫瀚調傳承人
任何藝術形式要想走可持續發展路線,都需要薪火相傳。漫瀚調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更需要后繼有人。年輕中堅力量作為“傳承人”,是最重要的活態載體,今后漫瀚調的發展,既需要他們接過傳統漫瀚調這個寶貴的“接力棒”,更需要他們在前人積累的基礎上發展創新,不斷完善,才能得到大眾的傳播認可。
(三)打造特色漫瀚調之鄉,成立專門的教學機構
提起準格爾旗,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聯想到漫瀚調。藝術之鄉準格爾旗有著得天獨厚的人文地理環境,讓人們感受到的不光是高樓大廈的發展建設,更重要的是能領略到漫瀚調的音樂文化。在自然的優勢條件下,漫瀚調從科研到教學再到教學樓樣板工程,實現理論與實踐統一教學,充分理解在“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成立一個專門的教學機構,這樣從教學體制上保證了漫瀚調的傳承和發展。
四、結語
漫瀚調作為文化的瑰寶,在歷史的長河中經久不衰,具有重要價值。我們并不希望它隨時代的變遷隨波逐流,需要我們為之思考的是,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新媒體時代,可能會對漫瀚調的發展帶來短暫的不適應期,保留原汁原味的漫瀚調成為了重中之重。如何能在更好的在保留“核心”完整的情況下,適應當下的媒體傳播環境與特點,從而完成自我凈化更新,成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課題。
參考文獻:
[1]何洋.內蒙古西部地區漫瀚調的保護與發展研究[J].藝術研究,2017,(1):77-79
[2]金禹軒. 論新時代背景下漫瀚調民歌的開發與保護——以內蒙古準格爾旗為調研中心[J]. 大眾文藝, 2017, (3):60,181.
作者簡介:王帥,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