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好
摘 要: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舞蹈教育又是藝術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舞蹈種類豐富多彩,民族民間舞蹈以其豐富的內涵和富有特色的音樂旋律,是普高舞蹈興趣小組活動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材。傳統的民族舞蹈教學活動忽視了培養學生對舞蹈的感受力和學生創造性表現能力的培養。結合舞蹈興趣小組活動課學生的實際,我進行了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嘗試,旨在探索如何通過豐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教育,讓學生了解各民族燦爛的舞蹈文化,初步學習和掌握各民族舞蹈的基本動作、舞蹈風格和特點,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感受美、發現美和創造性的表現美的能力。
關鍵詞:普高;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實踐; 風格
在流行音樂盛行的21世紀,學生們熱衷于富有動感、個性十足的街舞。傳統的民族舞蹈逐步受冷落。普高舞蹈興趣小組把學校里熱愛舞蹈的學生集中到了一起,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它既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學生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技能”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蘊含了民族文化背景、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民族精神等豐富的內涵民族民間舞蹈,自然是普高舞蹈興趣小組活動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材。高中學生通過平時的學習對部分少數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為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習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結合舞蹈興趣小組學生的實際水平,我進行了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嘗試,旨在探索如何通過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舞蹈教育,讓學生了解各民族燦爛的舞蹈文化,初步學習和掌握各民族舞蹈的基本動作、舞蹈風格和特點,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感受美、發現美和創造性的表現美的能力。五年來,我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學嘗試。
一 、視聽結合,充分激發學生對民族民間舞蹈的興趣
我國的民間舞蹈藝術的歷史悠久。同時,我國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民間舞蹈創作于民間有長期流傳于民間,并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它是民間的風俗習慣和人民思想感情的最率直、最真摯的表現蘊藏著廣博的民族文化內涵,傳頌著中華民族自愛、自信、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和質樸、勤奮、樂觀的民族神韻。在各類舞蹈藝術中,民間舞蹈就是源流,沒有學習、繼承就得不到發展。并且民間舞蹈以極具觀賞性的藝術內涵,既能滿足學生對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認知,又能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對民族音樂舞蹈感興趣,就必須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舞蹈的感受力。良好的音樂舞蹈感受力是學習學生舞蹈的基礎,也是審美素質發展的基礎。而培養音樂舞蹈的感受力,必須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讓學生直接感受音樂旋律美,舞蹈動作美,同樣,在欣賞民族舞蹈活動中,調動更多的感覺器官就能更深刻、更細致地感知民族舞蹈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民族舞蹈內容豐富多彩,教師應根據題材風格特點,尋找恰當的切入口,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對學習民族舞蹈的興趣。
例如:蒙古族舞蹈《飛鬃馬》在教學時,先讓學生了解生活在遼闊無垠草原上的蒙古族,他們創造了優秀的草原文化。蒙古族舞有一些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如擠奶舞、盅碗舞、筷子舞等,這些舞蹈仍帶有鮮明的游牧民族的性格特征。此舞蹈是對蒙古族少年騎著在草原上飛奔的生活的描寫,將勞動生活提煉、美化,即具有反映特定的勞動生活內容的生命活力,又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特色。以生活為主題,加以情節來訓練學生的表演能力,其中運用了硬腕、笑肩、進退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態、動律。在教學生提壓腕時要注意掌形手,由腕部發力,做上體下壓的動作,注意控制手臂的位置,突出腕部動作的頓挫感,提壓干脆利落。然后讓學生跟著音樂動起來,學生從歌與舞之中感受蒙古音樂和舞蹈藝術熱情奔放、粗獷、剽悍、質樸、莊重的民族韻味。
二、精心選材,了解民族舞蹈的內涵和價值
每一種民族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價值和內涵,每一種地域文化都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傳承性,但要作為民族舞蹈的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生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和興趣愛好,來精心選擇。選擇多種體裁、特點鮮明的民族音樂舞蹈。例如集優美和熱情于一體的藏族舞蹈《唐古拉風》、婀娜多姿的傣族舞蹈《紅是紅啊,綠是綠》、富有民族特色的朝鮮族舞蹈《長白瀑布》、激情豪放的蒙古族舞蹈《飛鬃馬》等。讓學生充分了解舞蹈蘊含的文化背景。例如在學習蒙古族舞蹈的時候要使他們了解到蒙古族人能歌善舞,廣闊的草原練就了他們豪放的性格,蒙古族的舞蹈節奏明快,熱情奔放。蒙古族舞蹈多以“抖肩”和“翻腕”等動作來表現蒙古族人民豪放、開朗奔放的個性。在學習苗族舞蹈的時候也要讓他們了解到我國南方多山地,山地民族生活在山谷之間,長期的勞動生活就形成了“一順邊”的動作和體態。苗族舞蹈中,女子“踩鼓”時,身體就是一順邊的擺動。只有當學生了解了這些民族的文化的同時才能更好的學習舞蹈。
三、因材施教,完善教學內容
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將教學內容進行簡化、重新整合,設計符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中,首先教授學生最簡單的基礎知識,讓學生了解舞蹈的基本體態和基本動律,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化的學習。例如教授《北京的金山上》這個舞蹈:藏族是青藏高原上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主要居住在西藏、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地。藏族舞蹈具有純樸、健壯、粗獷、豪放的特點。身體略微向前傾是藏族舞蹈的基本體態,膝部的顫動和屈伸是舞蹈的動律,舞與歌密切配合,常常是邊歌邊舞。該舞蹈提取了藏族風格舞蹈中的顫膝律動元素,在顫的過程中訓練小腿的靈活,以及膝部松弛的屈伸和上下身的協調。在做練習的時候注意顫踏要提胯拎腰,以顫膝帶動雙腳交替踏地,膝部要松弛勻速的顫動。學習完這些基本體態和動律之后,讓學生學習組合動作,最后,讓學生邊歌邊舞,從中感受藏族音樂和舞蹈節奏鮮明、純樸、豪放的民族韻味。
四、有效教學,表現民族舞蹈之美
在舞蹈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可先作出示范動作,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教師的舞姿,使學生心領神會,然后讓學生模仿體會。教師的示范能給學生一個整體印象,使學生對舞蹈動作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對每個動作細節都進行有效講解和示范,同時強調氣息與動作、音樂旋律的理解,之后讓學生模仿練習,學生練習時,開始不帶音樂,教師數著拍子,指導學生練習,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當學生基本掌握動作時,再配合音樂,直到熟練。通過教師的示范和講解,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動作的形象,從聽覺上領悟動作的要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能力形成原理,挖掘舞蹈動作內在的遞進關系,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順序,以加強學生對舞蹈動作的理解和運用,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民族舞蹈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或地域群體躍動的形象。民族舞蹈被稱為“藝術舞蹈之母”。正因為這樣, 民族舞蹈跨越數千年流傳至今,依然盛行不衰。中國民族舞蹈是通過富有特色的形式美體現民族精神,顯示著中華民族之魂。用青春舞動,傳承民族文化,發揚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曹萬順.試談舞蹈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遼寧教育研究,2001.
[2] 陳琳琳等《中國民族民間舞蹈》 ? 中國文藝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