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
摘 要:薄弱這個詞就是不堅強、不雄厚,容易破壞或者動搖的意思,那什么是我們教學科目中的所謂的薄弱學科呢?我想薄弱學科就是在至少幾次的學科成績檢測中總處在其他學科之后的的科目,或者說在相對漫長的教學水平檢測中發現永不提高的學科。所以看一種科目是否薄弱學科,第一看該科目成績有沒有提高的趨勢,第二看該科目成績有沒有相對于其他科目的高度與水平。
關鍵詞:薄弱學科;原因;分析;思考
薄弱學科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一種學科成為了某個地區或學校的薄弱學科,沒什么大驚小怪的,在我市一次薄弱學科攻堅工作現場會上,當領導提及某個學校的薄弱學科是藏語時,有很多我們的同行有的在大笑,有的帶著驚訝的神情面面相覷,但我覺得理所當然,因為我覺我們每個教學科目都有成為薄弱學科的可能性。這似乎有點像生物學中某一種動物或植物成為瀕危動物一般,有許多復雜的主客觀因素。那我們為什么還要去攻堅薄弱學科呢?這也猶如要保持自然界生態平衡一樣,不能斷了生物中的某一個鏈接。我們的教育教學也要講究一種均衡的發展,特別在義務教育階段必須保持各種學科的均衡發展。
一、薄弱學科產生的原因
只要具備了主客觀因素對某一種學科上的不良影響,每一種科目都有可能成為薄弱學科。所以薄弱學科存在的主客觀原因有如下:該學科的性質是抽象難懂的,在實際生活中用到該學科知識的機會非常小或者幾乎為零;教授該學科的教師也不太清楚這樣一種學科的實際價值,任教學科的教師魅力沒能引起學生對該學科的價值;該學科所教授的環境或地區沒有類似的學科生根發芽的環境;教授該學科的方式也許與其他科目不一樣,但是沒能針對性地進行教授;沒有群眾文化基礎的地域里什么科目都是薄弱學科或者換句話說:開化程度很低的偏遠農牧區因為本身人民群眾的知識水平很低,所以會淪為教育落后區。這也是薄弱學科存在的客觀原因。
以上的觀點都是從自己對義務教育階段的現狀進思考的一些想法。我們都是教育教學工作者,對各種科目都有過教學經驗的很少(因為一句不主張一專多能的觀點‘什么都教的人什么都教不好)了解不同地域特點的經驗幫助我們預知或者估測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各縣城教育教學領域可能成為薄弱學科的科目。我也是思考哪些科目可能成為某些地區的薄弱學科并簡單分析存在的動機。
二、簡單分析為什么一些科目成為了薄弱學科
1藏語
根據我們西藏的實際情況看,最不可能成為薄弱學科的肯定是藏語,原因是國家非常重視民族語言文字工作,特別是在母語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就是我們歷來培養素質教育人才的成功法寶。因為我們的生活交際用語都是藏語,學習與運用的環境是極好的。但是事實證明藏語確實成了某地區的薄弱學科。我們的經驗可知,最有現代化氣息的信息發達的城市里,藏語文成為薄弱學科的可能性最大,原因是:在那樣的地區缺乏了我在上面提到的所謂的群眾文化基礎,也就是教授藏語文所需的文化基礎,在城里,因為有太多的新生事物與由此帶來的外來文化,在家庭里父母教嬰兒對自己稱呼的第一語不是“阿媽”“阿爸”,而是“爸爸”“媽媽”,甚至更可能是略微變態的“mummy”“daddy”。經過與日常生活的接觸與交流我們知道,有些城市的地道藏家兒女不知怎么用藏語稱呼小牛,只是說:“牛的小孩”。
對最起碼的藏語詞匯基礎都沒有的城市小孩進行藏語教學,再怎厲害的教師也沒辦法改變藏語成為薄弱學科的局面。所以這樣的客觀原因的產生必須要給廣大的城市家庭里的父母敲響了警鐘,只要他們能有文化品味地加強家庭教育,就能完成國家對民族語言文字教學為基礎的各種學科全面發展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
根據藏語文這學科教授所需環境的客觀原條件限制,更可能成為城市地區的薄弱學科,但成為農牧區的薄弱學科的可能性很小。攻堅藏語文薄弱學科,我們要在主觀條件上下功夫,把任務交給廣大家長為基礎的社會。
2英語
對多數學校或地區來說,最有可能成為薄弱學科的就是英語,因為該學科既不是國語,更不是母語,從教授該學科的師資角度來說,教師到了工作崗位以后很難有繼續深造的理念,還有很多地區存在“專業刻板印象”,就是覺得專業的就一定能教好,其實教師學過的類似口語技巧等英語專業知識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考題內容沒有多少聯系;從學科本身的使用價值來說,對于義務教育階段來說,該學科的學習只是個展望未來的做法罷了,沒有能夠用該學科的知識來溝通交流的環境。這也是一種該學科進行教授的客觀條件。既沒有種種成為主觀原因的因素,更沒有群眾文化基礎這一客觀條件。攻堅英語薄弱學科,我們必須首先建立學生對知識與文化的積極向上觀念,讓學生發現難能可貴的學習品格價值,讓其勇敢地接受具有挑戰活動,更好地展望未來;還要給學生安排有真才實學的教師,能夠輕松學習英語。
3數理化
數理化也最有可能成為薄弱學科,原因是數理化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抽象性和嚴謹性,抽象性特點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嚴謹性要求有準確的知識結構。我們都知道至少義務教育階段的數理化知識都是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所以,攻堅數理化薄弱學科,我們通過各種實驗、活動等手段把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把抽象知識形象化、生活化。
三、一種科目科目成為薄弱學科的其他可能原因
一種科目成為薄弱學科的原因還有一種是偏科現象,在薄弱學科攻堅工作中,我們不得不考慮,偏科造成的某一地區或學校的薄弱學科,講究教授該學科教師的教學過程的引起學生興趣的魅力元素,還要各地區、學校主要領導安排好科學合理的教學時間安排和作息制度,不要讓補課成為偏科的因素。
教師的專業知識背景也可能影響薄弱學科的產生,類似師范學校的培養目標上講究所謂 “一專多能”,但是實際的工作崗位上提出“專業對口”。類似“博而不精”的師范類教師在適應一種相對陌生的科目的教學過程中可能產生薄弱學科。
我們都可以看到,比起小學而言,初級中學的教學更多講究所謂的“對口專業”“文憑學歷”但是不能對口的情況下,也需要一定時間的適應過程,就產生了薄弱學科。
不管具有精湛專業的教師也好,博而不精的教師也好,高學歷名校出身也好,低學歷的無名小輩也好,都會有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在教學工作崗位上都有一定階段的適應過程。如果有人能夠量才錄用,就能夠控制造成薄弱學科的這一點影響。
以上就是本人對薄弱學科及存在問題上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如果能引起廣大同事們的探索的共鳴,就達到我傾訴以上想法的最終目的。
總之,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是教育發展的主旋律,在均衡發展的必要性上我必須攻堅薄弱學科,只要把各地區各學校的薄弱學科攻堅工作做好,才能取得教育的均衡發展,才能更好地完成培養人的教育教學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的價值與策略[J]. 張慶紅. ?林區教學. 2016(11)
[2]中小學課堂教學的未來發展趨勢(二)[J]. 鄭金洲. ?新教師.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