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的良好途徑。通過實踐學生不但對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還能促進其動手能力、合作意識以及創新精神的提升。文章從激發學生創新興趣、促進學生感受創新過程以及通過評價升華創新目標三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綜合實踐;創新能力;研學旅行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3-0068-02
在學校教育中,無論是教師、教材、教學設備,其發揮自身功能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而學生的成長不僅僅體現在科學知識與文化素養的提升上,綜合實踐能力也是其成長的有力表現。學校要重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發展,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為此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中學(以下簡稱我校)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研學旅行與綜合實踐活動,例如七年級的自然之旅,八年級的文化之旅以及九年級的紅色之旅等。這些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集體意識以及實踐能力,還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一、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興趣是促使一個人對某一事物展開研究與探索的最大內驅力,無論是科學知識的學習還是個人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首要任務是培養興趣。興趣的激發需要兩個條件,一是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以及其興趣所在;二是采用恰當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如此才能激發學生對該事物的興趣,激發其想象能力,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七年級組織開展的自然之旅中,第一站是來到了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石花洞。學生參觀了溶洞,對喀斯特地貌有一定的認識。實際上在參觀之前教師就給學生布置了相關任務,有的學生負責查閱相關資料,有的學生從地理方面研究地貌,有的學生則從化學方面分析其成因。
第一,資料查詢。通過資料查詢學生了解到,石花洞已有3萬多年歷史,被旅游界稱為“北京地下明珠”,史學家則稱其為“地理百科全書”,這就激發了學生一探究竟的欲望。此外資料中還顯示,洞內生長著石筍、石盾、石鐘乳等,且洞內常年恒溫在13℃,空氣新鮮。學生對喀斯特地貌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希望能夠一睹其真容,也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尋找其形成的原因。
第二,地理位置定位。經過地理教師的指導,大部分學生已經學會在戶外如何利用助手軟件進行地理定位,并順利地找到了石花洞。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查找相關地理信息,可以明確某一位置的經緯度、海拔、沿途地形地勢等,這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觀察與實驗探究。在石花洞的景區門前,教師要對該地貌的形成原因進行簡單的講解??λ固氐孛惨脖环Q為石灰巖地貌,其是在水的作用下巖石被溶蝕。這主要是由于巖石具有可溶性,而水對可溶性巖石的作用就被稱為喀斯特作用,這是碳酸鹽的分布區域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特征。學生對這一地貌的形成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激發出其驗證的欲望。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找到了石灰巖、花崗巖、大理巖的標本,并對其進行化學實驗。根據化學教師的指導,在巖石上滴一定比例的硫酸,如果出現冒泡的情況則說明是石灰巖。也正是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徹底明白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也獲得了獨特的實踐體驗。
二、以學生為主體感受實踐創新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掌握相應的文化知識與技能固然重要,但是知識的探究過程,學生的思考過程也是十分重要的。實際上學生也只有重視其知識獲取的過程,才能更好地促進知識內化。在綜合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自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定位,其是教學的引導者與輔助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展開自我探究,教師則從旁指導。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活動主題的設計。主題設計是整個活動的核心,有著統籌全局的作用。主題活動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學生才會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主題設計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主體性,進而使其創新性思維意識也得到激發。此外,綜合實踐活動其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是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新的科學知識。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自動手,讓學生參與每一個活動環節,在實踐中創新,促進其知識與能力的獲得。
例如在第二站北京市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中,學生在這一站的任務是探秘古商道、古石碾以及古宅,通過調查訪問的形式來體驗山村生活。榫卯是我國古代家具中的一種工藝方式。在這一站中學生對古宅建筑中的榫卯結構有了深入的了解與認識,采用這種工藝木質結構的家具或房子可以不用一根鐵釘,但是卻可以保證物品結構的穩定性,甚至使用上百年、上千年。為了讓學生對我國這一傳統工藝有深入的認識與了解,并促使學生形成熱愛傳統文化、欣賞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的情感態度,我們讓學生采用榫卯工藝自己制作小的工藝品,進而獲得榫卯制作體驗。該活動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即選擇主題、調查研究、創意設計、實踐制作。首先是關于主題的選擇,學生從板凳、長條桌以及臺燈底座的主題中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主題,并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其次是調查研究,其主要包括兩大工作內容,其一為資料的查找,尋找與制作主題相關的實物、設計圖;其二為確定本小組的制作方向。再次是創意設計,這一環節的主要工作是在調查結果的基礎上繪制設計圖紙,為手工制作奠定基礎。有些學生設計得不美觀、結構不穩定,美術教師、物理教師對其進行了相關指導,不但跨學科解決了這一問題,也鍛煉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最后是實踐制作,學生通過前期的調查研究,結合勞動課學習過的榫卯結構,將這一工藝理論切實應用在實踐中,獲得了獨特的感受。
三、完善評價方式升華創新目標
第一,教師要針對每個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尤其是對于學生的進步要鼓勵,同時還可以采用學生自評與同學互評的形式??梢圆捎脮嬖u價與口頭評價相結合的形式,使得評價的結果更加客觀、公正,進而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第二,建立學生自己的活動檔案,在該檔案中要記錄學生的基本信息、學生所參與的實踐活動以及在參與實踐活動之后的研究報告。學生可以將自己參與活動時的珍貴照片,每個具體地點的小成果記錄(小組成員照片、住宿感受、新農村建設手抄報、小導游解說詞、主持詞、朗誦稿、采訪記錄、職業體驗感受或成果以及研學旅行后期的物化成果或照片)都放在檔案中。在一次完整的活動后,還附帶有該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量表,將學生自己、同學以及教師的評價融入其中。這種評價方式更加完善,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潛在能力,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使得其教學過程也得到升華。
綜合實踐活動給中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地,通過綜合實踐課程,學生實現了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鍛煉了自身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促使學生成為具有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優秀青少年。
[參考文獻]
[1]陳建軍.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J].學周刊,2017(15):86-87.
[2]劉世杰.初中綜合實踐課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高考(綜合版),2014(10):47.
[3]嚴麗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之“生活取向”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4]閆麗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構想與實踐[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5]陶 青.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設計QRDC模式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6.
[6]王念利.關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識及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11).
[7]黃曉冬.高校小學教育專業野外實踐課程的設計與實施[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11).
[8]王艷榮.以研促學——促進師范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法的舉措[J].兒童發展研究,2011(1).
[9]張燕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論教學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9(4).
[10]姜明紅.關于開發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幾點思考[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1(1).
[11]文可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管理與有效實施[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3).
[12]張學東.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J].甘肅高師學報,2009(1).
[13]林泰然.校園壁畫在中小學美術實踐活動中的應用[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2(2).
[14]蔣 萍.綜合實踐活動課在中小學的實施[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6).
[15]郁春華.在實踐中探究 在探究中發展——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J].基礎教育論壇,2019(16):42-43.
[16]馮 雪.強化實踐育人 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北京市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綜述[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4):5-7.
[17]吳彩云.讓課堂個性飛揚——談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43.
[18]洪英梅.如何在軟陶與中國結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36):7.
[19]吳萬春,王 慧.在初中科學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12):76.
[20]盧振明.淺談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33):20.
[21]崔 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設計和制作一個模擬的調光燈”的教學實踐為例[J].物理教學,2018(8):37-41.
[22]孫 煒.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究[J].成才之路,2017(17):6.
[23]曾燕麗.借助綜合實踐活動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J].當代教研論叢,2017(6):83,85.
[24]陳建軍.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J].學周刊,2017(15):86-87.
[25]何志勇.學生綜合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機制探索[J].人才資源開發,2017(8):115-116.
[26]高玉平.淺談綜合實踐活動與創新能力培養[J].數學教學通訊,2016(32):25-26.
[27]潘進軍.整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文教資料,2016(13):183-184.
作者簡介:申立菊(1968—),女,北京人,中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實踐課程。